以
除了累積投資經驗、交易與決策技巧、相關知識、心性養成…之外,其實還有很多很重要的事情。
以下所說的,都和「你」自身有關。
退場條件預設
沒有人進入股市是為了賠錢的,而我也不希望把這件事情看得那麼負面;我希望看待退場條件這件事,是以生涯財務規劃的視角而論。
怎麼說呢?考量點是在不如意的時候還能保有多少選項可以抉擇。
以時間長度作為退場條件:
時間永遠是人所具備最珍貴的資源。因此以時間長度作為退場條件絕對合理。就像開發產品或新藥一樣,如果一直沒辦法突破瓶頸或是遭逢意外,自然就必須要有個終止的時間點。儘管殘酷,但人生還有其他風景,適時放下然後將精力投入在其他事物,雖然不得已但或許就此迎來人生的轉捩點也說不定。
投資眼光的訓練決不會白費。即便在股市中失利了,面對未來的轉職找好東家、找事業合作夥伴、租用店面的挑選、或是日後購屋等,總會以無形的方式對你的決策品質做出好的影響。
以最大虧損作為退場條件[註]:
例如以300萬進場,假設賠到只剩下150萬,正職也不順遂時,此時還可能和親友合資開咖啡店;或者保有回學校深造的選項,一邊攻讀研究所同時也好好研究金融市場或總體經濟,以找尋新的切入點、補足更多的投資理財相關知識。行有餘力,也是可以透過兼職或副業來盡可能抑制日常開銷對本金的減損。
但如果退場更晚、賠得更多,那麼餘裕就不多了,選擇也會受限;更重要的是,選擇本身的品質也會下降。以攻讀研究所來說,可能被迫同時找兼職、發展副業,或是接案,那麼可能就此和投資理財無緣。
對於有家庭的人而言,或許本來就沒有什麼退場後的餘裕或抉擇這件事情,但是,這也反映了你在股票市場時一直都沒有那麼多餘裕,只是沒有自覺。沒有自覺的原因在於認為這不是問題,因為自己可以透過簡單或取巧的方式達到高報酬,例如加入股票討論群組來跟單、不分場合只用同一套交易策略進出等。這樣的作為,無疑是輕視刻苦鑽研主動投資的人,以及自知無暇研究而選擇被動投資在報酬率上作妥協的人們。長期而言,哪一方是對的呢?
對於自認沒有餘裕、也知道要腳踏實地,又不甘於普通報酬的人,建議往下一小節所要說的努力看看。
註:
最大虧損的衡量可以參考基金經理人會採取的方式,例如將自己的帳戶資產圖形化,建立浸水曲線(Underwater Curve)來觀察自前次資產市值創高後回落的最大虧損、持續時間,以及走勢。其圖形外觀與Excel實作方式可參考本段附註結尾。
這個方法會遠比只看「總虧損金額」或「最大回撤比率」(Max Drawdown或MDD;資產市值創高後回落的最大虧損)有參考性,原因在於大幅度的虧損可能來自於單一事件(例如股災),也可能來自於多年來的累計虧損;而多年累計虧損的原因也可能來自於低勝率的連續小賠,或是高勝率但總是伴隨重大虧損。
以遭逢股災而言,如果直接離開股市可能會因為日後行情反轉而後悔因此會較難判定,但其他情形反映的是自身長期的表現不佳(尤其已透過夏普率等績效指標確認自己表現遠遠不如大盤),這會是比較能狠下心來做抉擇的依據。另外,這也是以時間長度作為退場條件的一個可行方式,例如在多頭年份時資產帳戶的浸水時間(Underwater Time)超過一年則退出股市。
如果想對績效指標與資產管理有些想法的話,傑克‧史瓦格(Jack D. Schwager)的《史瓦格期貨技術分析》這本舊著的相關章節可以當作參考之一,不過會(略帶點刻意地)提到這個作者的原因是想順帶推薦他的《金融怪傑》系列,當故事書隨意瀏覽或是從這些投資大師的訪談內容中找到啟發都是很不錯的選擇。
以模擬資產數據為例進行浸水曲線繪製。在Excel中需要的手續有點繁複,主要是將資產創新高的期數以柱狀圖(對應副垂直軸)表示,而從新高值回落的幅度以區域圖(對應主垂直軸)表示,可以把副垂直軸與水平軸數值刪去使圖面較為簡潔。提供幾個儲存格的公式供參考以實現自動化分析:C10=MAX(B$2:B10), D10=(B10-C10)/C10, E10=COUNTIF(C$2:C$28,B10), G3=MIN(D2:D28), G5=MATCH(G3,D2:D28,0)-1, G7=MAX(E2:E28)-1, G9=MATCH(G7+1,E2:E28,0), G11=G9+G7-1.
打造正循環模式
我們從
先前的文章已經知道
複利的力量了,現在就是應該把它應用在自身上,包含你的
情緒、時間,與收支管理。
正確認識自身處境是很必要的,如此才能對症下藥,之後所需的就是決斷和執行的毅力。
是什麼讓你每天都悶悶不樂?是什麼每天讓你覺得沒有多餘的時間和心力?先在某一個休假日的午後時光來悠哉而仔細地思考看看吧!
以下是一個局部面向的探討:
轉換工作當然是一個選擇但不是多數人能適用的,但試圖改善與同事和主管的溝通和分工模式值得嘗試。如果你在職場上的能力夠熟練,那也試著改善工作流程的效率吧,如果真的無法影響別人,那就默默地要求自己與實踐,但也注意別因此被扣了「能者多勞」的大帽。對於工作,要讓自身能力符合或略優於期待,但不要讓能力的展現太過逼近自身的極限,這是長期穩定自身情緒和表現的要則;對於家庭,也可以試著應用類似的方針來面對。
接下來,需要在生活上用上減法原則:放棄不必要的社交活動、避免過量的上網與攝取資訊管道的去蕪存菁、避免和他人作比較等。在能將時間有意識地使用之後,接下來就是想辦法調整日常作息,把零散的空檔拼湊成完整的時段。
如此,你應該會有較舒緩的心情與較不緊湊的時間安排了,可以安排如何運用這些時間,例如有意識地安排學習項目或是每日的投資功課。
別忘了預留給自己做筆記或思考練習的時間。
另外,任何習知的時間管理技巧都可以運用看看,例如番茄鐘工作法。
金錢花費上也必須避免縱慾。當生活過得舒服了,藉著購物宣洩的慾望或許降低了吧?省下逛網拍的時間,也增加了存款。
總之,要盡可能讓自己在身心上沒有消耗感,讓自己覺得一天天好起來,維持這樣的正循環模式。這整個過程中有點過於理性或是不近人情,姑且就把它當作紀律和毅力的磨練吧!習慣之後,再偶爾增加一點彈性與人性化作彌補。
如果在打造正循環模式上遭遇困難,請往兩個方向思考:
- 當我在情緒/金錢/時間耗用上無法運用減法原則,是否是因為我有割捨不下的理由,或是放棄現狀去追尋虛無飄渺的轉變這件事情我認為會吃虧?如果已經做了審慎評估和自信心建設依然得到這結論,那或許就是時機未到;如果不是,就去對症下藥吧。
- 當外在的限制真的太過強烈以至於幾乎沒有改變的空間,你需要的是尋求溝通協商(例如這個限制來自於你的雙親、上司),甚至是外力協助(如果你面對的是生理或心理的家庭暴力、職場暴力)。
讓生活有儀式感
狐狸說:「就是定下一個日子,使它不同於其他的日子,定下一個時間,使它不同於其他的時間。」
──安東尼‧聖修伯里《小王子》
即便上一步做到了,生活中偶有外力會去打破這樣的穩定狀態,例如工作上突如其來的大案子、家人遭逢意外需要照顧、處理感情糾紛等,人生總是充滿各種考驗阿…
當遠超出負荷時,你需要一段時間的休息,畢竟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但如果還勉強能招架,那麼以下方法還幫得上忙。
固定頻率的重置(Reset),我認為這可以透過生活中定期的儀式來達到。
例如每天早上一定要親自手沖一杯咖啡、每個週末要去喜歡的餐廳吃一次好料、每個月去電影院看一部好電影等。
這些事情必須和那些磨耗你身心的事物無關,然後它必須是固定發生的,每件事情也有不同程度的狀態重置能力。
它們的存在,除了是提供放空或思考的時間片段之外,也是為了打斷負面情緒和不理想狀態,避免往後延續下去,以有助於稍後的重振旗鼓;它們的存在不只可以讓你更期待生命中的某個時刻,它們本身也該讓你期待,而對它們抱持的莊重態度可能產生新的契機,例如在未來某時某刻成為業餘咖啡師或影評人。
當開始投資之後,這樣的日常儀式也可以幫助心態調整,避免非理性下的衝動決定。
退場條件預設、打造正循環模式、讓生活有儀式感,這三點的目的在於讓自己處於適合進行理財投資的狀態,而這也是投資自己的一環。
這樣的思考方式,我相信對於理財投資以外也是有幫助的。
總結
- 退場條件的設定:以退為進,保有人生規劃上的抉擇彈性。可以從時間和金錢上作條件設定。另外要相信經驗的積累不會白費,總有用上的時候。
- 打造正循環模式:目標是掌握自身的情緒、時間與金錢耗用。改變環境與改變自身的行事方式都很重要,打破現狀以增加可動用的時間和金錢,透過不斷地循環投資自己來一天天過得更正向。
- 讓生活有儀式感:透過定期的狀態重置來打破外力的干擾,幫助自己重整態勢與找到生活的熱情。興趣類型的「儀式」長久下來可能造就新的契機,也有助於拓展眼界。
本文最新版本:2021.8.9
本文初版發布:202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