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沒有覺得我發表得比較少了?我還沒有要退休喔喔喔!
過去曾經有一段時間很不自信,典型自我懷疑「寫這誰要看?」、「沒人在乎吧?」會有這樣的念頭,跟我是一個自信型創作者並不相悖,我的意思是,我可以惦量這篇作品有多少「價值」,但這不等於它有相對應的「價錢」。
休但幾壘喔創作是很神聖的事談錢多俗氣啊~相信我會有這樣的想法只代表你是兩種人:一學生,二家裏有礦不差你那份薪水。
大概逼近30歲吧,開始意識到寫作這個志業固然高大上充滿理想性,但日常生活只有開水與白麵包的時候真的會想死;也就在同一時間,除了文學獎,開始會去搜尋各大報刊媒體的投稿管道。
直白地說,獎就是個CP值最高的東西,如果你有幸參加寫作團體(或去了東華),得知所謂「文學獎寫作教戰守則」這樣的東西,先說聲恭喜老爺賀喜夫人;寫競獎型文章不是壞事,寫了還贏不了才是(這裡有個例外,有些人天生就擅長競獎型文章)。
職是,我漸漸地覺得不必要在EP(或任何其他的寫作平台)過曝,這並不是說這裡的風氣不好、環境不好,而單純,是我要讓我的創作「有價」。現實的地方在,開始工作後你的面試官要看你的credit,在部落格或自己的個版發表文章是幾乎沒有效益的,他們要看的是你得了哪個獎,在哪個重要的報刊雜誌刊了你的文章,這才算你的寫作credit(得獎有獎金,而大多數的報刊雜誌是給稿費的)。
我非常不喜歡方格子的主題徵文,或EP主題樹這樣的東西,固然它提供了一個曝光的機會,也讓寫作者可以練練筆,但你這麼想,構思這些活動的人只是出了個點子寫個文案,哇居然就數十到上百人擠破了頭在時限內交出稿子?而且獲選以後唯一的報酬就是「多一點被看見的機會」。大概只有真的很閒的時候我會做這樣的事。
怎麼讓創作「有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