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迎著黑潮,我在花蓮港外遇見了上千隻的弗氏海豚。
花蓮外海的黑潮,是全球第二大的洋流。它源於東太平洋的北赤道洋流,到菲律賓呂宋島後分流,而沿著臺灣東岸向北流動的這支暖流,因為雜質少而清澈,所以當太陽照射到這支洋流所經的海面時,大部分光線都會被海水吸收,導致色澤相比周遭水域顯得較深,因此有了「黑潮」之稱。
黑潮不僅暖,而且快,在海底世界就如同高速公路般的存在,因此許多有洄游習性的海洋生物會聚集在洋流一帶的海域,加速返鄉的進程,同時也就吸引了更多中大型生物前來洋流周邊覓食,像是鯨魚,還有海豚。
想遇見鯨豚,需要運氣。雖然根據統計,每年的4~10月都是鯨豚出沒的旺季,但大海遼闊,魚跡如緣分一樣難以捉摸,有時看到的是成千上百隻海豚翻騰著海面,有時看到的則是獨享著整片海域的座頭鯨。真的運氣不好,只能當出海散心,跟船公司拿張免費券,下次再來。
那天出海,天清氣朗,船緩緩地開過花蓮港的紅燈塔往外海駛去。一開始的期待特別高昂,看到海面上有什麼浮光掠影,總在船首伸頭盼望,不想錯過任何與這群海洋精靈相遇的機會,卻也總在船隻開近時發覺撲了空,甚至發現是被海流集中的海廢,幾次反覆,洩氣奇快,心裡已開始打著下次再來的輸數。
可正當腦海在想像先前讀到有關花蓮外海鯨豚活動紀錄中的一段描述:
弗氏海豚出現的時候,海面就像是水滾了的樣子!
船員便在這時拉開嗓子大喊:「前面!前面!」
在抱著期待出海的人眼中,那是戲劇性的一刻。隨著船隻不斷往前,像是沸騰般的海面不斷擴大,白花花的水浪泡沫中,近百隻的弗氏海豚不斷的翻跳縱躍,像是在前進,也像是在玩耍,如在湧泉下嬉戲的孩童,能量豐沛。
「海底下應該有快1,000隻吧。」船長帶著老江湖的語氣,同時將船首打了個彎,讓航行路線從直奔海豚群而去,轉為順行在海豚群一旁。
不知是今天心情美麗,還是感受到船隻的善意,成群的弗氏海豚在我們主動保持距離一段時間後,卻主動近游至船的周遭,並持續著在水面上跳躍的動作,有些更直接從船尾潛游至船頭,像是跟船賽跑,並用跳躍濺起的水花,炫耀自己快上一截。
「牠們在跟船玩了!」面對天性害羞的弗氏海豚,船員縱使見過無數,語氣也藏不住一絲喜悅。那是一份在茫茫大海上遇見其他靈性生命的雀躍,更有著被接納的感動。在激動的情緒過後,面對牠們的頑皮挑釁,後來的時刻與其說是觀賞,感受更像嘗試學習與牠們的相處,透過觀看而理解。
返航時分,站在船尾,望著牠們成群持續向北,心裡本正嚮往牠們與大海的親近,但眼角瞥到來程時遇見的那坨海廢,心裡卻不禁慚愧,思想牠們如果知道這片原本屬於牠們的澄淨,正是被同屬剛剛那艘船上的生物帶進這般穢物,甚至危及牠們的生存,那牠們會擺出什麼姿態面對我們呢?
而我們,又該如何自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