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格半世紀,位於城門裡的失落眷村,東萊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在左營舊城的北城門內,有一座停格數十載的城中村。

之所以說停格,是因為城門裡的氛圍,與城門外的世界截然不同。外頭的街區目光所到之處,多是咖啡店、冷飲店與超商等現代化商家,雖然不若都會鬧區般時髦,卻也十足便利與流行;但一旦走進城門裡,隨著步伐移入眼簾的,是沿著巷道排排並列的老式平房,且建材大多為紅磚或陽春的泥水建築,有些還更克難地以鐵皮修補遮蔽的屋頂與牆面,清冷落寞的氣氛對比外頭的熱絡景象,宛若被時代遺忘。

或許,這裡真的被遺忘了。這座被遺忘的村落,名叫「東萊新村」。

raw-image

東萊新村,名號源自山東蓬萊之北,位於渤海灣內,行政區為「東萊設治局」的廟島群島(俗名「長山八島」)。這座島上的漁民,當年在國共戰爭時,因不願受共產黨統治,在民國38年時隨著海軍一同撤退來台,在當時不僅獲得「山東義民」的美譽,更獲得政府為每人配給的5~6坪矮房,而這個聚落當時便以眾人的原居住地起名,「東萊」。

但隨著時光荏苒,原本的住民大多已凋零,目前居住在老屋裡的多是漁民第二或第三代,有些則是以10~20萬元的低價購入居住的外地人。不過由於現今這塊地仍屬國防部所有,且預計要進行都市更新,因此軍方雖尚未強硬要求居民遷離,卻也要求現有房屋不得擴建加蓋,導致當地住戶只能以克難的方式維持基本生活品質。

raw-image

不得改建的命令,使得村子的建築樣貌與生活型態長期無從改變,走在貫穿村落南北的義民巷中,會看見村落圍籬以及許多家屋門前,掛著大量的軍用衣物,這是眷村早期最常見的餬口活兒—為國軍官兵清洗衣服,即便在如今大多已有包商提供專業服務的年代,這個村子仍留著他們過去的維生方式。

raw-image

另外那天正好是端午節左近,所以有許多家庭在窗外掛起吃剩的柚子皮,這是早年民間常用的驅蚊秘方,因為柚子皮經自然曬乾到深褐色後,拿打火機點燃便會像蚊香般冒煙,持續散發清香,而香氣有自然的趨蚊功效,雖然現今家家戶戶都有電蚊香/拍等高科技產品,這樣的傳統秘方也依然在村落的生活習慣存在著。

raw-image

再深入走進建物間的小巷弄,更會發現這座社區的建築分布,仍維持當初漁民遷台時隨選土地自建屋舍的規劃,也就是沒有規劃。

建物與建物彼此的排列格局並不方正,甚至在建築群中有不少獨棟屋厝的存在,這使得巷道蜿蜒進屋舍之間後,非但沒有收斂,反而更進一步地延伸出許多犬牙交錯的寬狹小徑,寬者可以讓摩托車通行,狹者宛如摸乳巷,只容兩人錯身而過,因此曾有文史學者稱這樣的空間紋理為「門中有門、巷中有巷」,外來訪客走進其中,迷路可能是必吃的家常便飯。

raw-image

而經過時代變遷,如今居住在眷村中的老一輩外省人已寥寥可數,情感上也不復當年遷台時大夥必須同舟共濟的團結,但少了這樣的人情連結,由居民與建築共同型塑而成眷村文化便失去最迷人的調性,而留存的建築也就僅是單純的磚泥灰土,即使近年常見地方政府將老舊眷村改造為文創聚落,但也無法再重現昔年那份大江南北共難於一堂的豪情與多情。

raw-image

但就這樣拆掉嗎?那天下午在村閒晃時,看到鐵絲網圍籬的另一端有面殘牆,牆面被噴了「GLORY DAYS 輝煌歲月」的漆字。我不知道當初噴上這些字的人用意是什麼,但我認為它正正代表了眷村建築留存的必要性,因為眷村是台灣常民生活史上橫跨半世紀的縮影,是許多台灣人的根,或許我們還需要更多時間去探索如何保存,並傳承這樣的文化記憶,但在一個旅人的眼中,這些做為史料的屋舍如果拆光了,即便日後我們想要重現些什麼,都是徒勞。

就像紀錄片《大同》裡的拆遷戶,對市長耿彥波重建古城牆計畫的批判:「你把大同市城牆給圍起來了,它就有文化底蘊了、就有旅遊價值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林浮的沙龍
63會員
77內容數
再近,沒出門都很遠;再遠,出門就開始變近。 旅行不用趁年輕、不用辭職、不用花光存款、不用鼓起勇氣,只要挽起背包,踏出門就行。
林浮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6/09
「磅!」一聲槍響,在部落不遠的山林間響徹雲霄,這是布農族獵人的歸來預告,也是射耳祭啟動的號角。射耳祭(Malahtangia),是布農族部落一年中最盛大的活動,也是目前保留最完整的傳統祭儀。而「射耳」兩字聽來威風,內容卻是充滿溫馨……
Thumbnail
2023/06/09
「磅!」一聲槍響,在部落不遠的山林間響徹雲霄,這是布農族獵人的歸來預告,也是射耳祭啟動的號角。射耳祭(Malahtangia),是布農族部落一年中最盛大的活動,也是目前保留最完整的傳統祭儀。而「射耳」兩字聽來威風,內容卻是充滿溫馨……
Thumbnail
2023/03/19
當聖貝被拋進會場時,所有的部落男子瞬間撲向眼前的地面,動作稍慢的更直接壓上搶先進場的族人身上,在混亂中拱起一團人肉堆,當時覺得如果台灣想組美式足球隊,應該首選拉阿魯哇族……
Thumbnail
2023/03/19
當聖貝被拋進會場時,所有的部落男子瞬間撲向眼前的地面,動作稍慢的更直接壓上搶先進場的族人身上,在混亂中拱起一團人肉堆,當時覺得如果台灣想組美式足球隊,應該首選拉阿魯哇族……
Thumbnail
2023/03/11
撒奇萊雅族的火神祭是個年輕卻刻滿傷痕,試圖療癒族群的創生祭典,但做為漢人的後代,每當想到這個祭儀背後的血淚記憶,心中總感刺痛難耐……
Thumbnail
2023/03/11
撒奇萊雅族的火神祭是個年輕卻刻滿傷痕,試圖療癒族群的創生祭典,但做為漢人的後代,每當想到這個祭儀背後的血淚記憶,心中總感刺痛難耐……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以為台南除了美食、小吃、古蹟外, 其他,像是沒有值得人需要特地驅車南下的理由。 然而,走入位於台南關廟的新光社區 漫漫的時光像在這裡停止了腳步。 純樸的小鎮瀰漫的閒適、悠情 雖然淡淡地,卻是宛如深入人的五臟六腑 深刻地讓人置身其中 總是每每不自覺地莞爾微笑。 位於鹽水溪源頭的小鎮, 過去也曾風光繁
Thumbnail
常以為台南除了美食、小吃、古蹟外, 其他,像是沒有值得人需要特地驅車南下的理由。 然而,走入位於台南關廟的新光社區 漫漫的時光像在這裡停止了腳步。 純樸的小鎮瀰漫的閒適、悠情 雖然淡淡地,卻是宛如深入人的五臟六腑 深刻地讓人置身其中 總是每每不自覺地莞爾微笑。 位於鹽水溪源頭的小鎮, 過去也曾風光繁
Thumbnail
地熱谷及中心新村,在疫情解封後歡迎大家一起來走走。
Thumbnail
地熱谷及中心新村,在疫情解封後歡迎大家一起來走走。
Thumbnail
近年的復古風潮,讓老屋有了新生命,許多街區改造整修之後,帶來栩栩生機。有一陣子喜歡按圖索驥四處泡咖啡店,並非自己對咖啡的理解有獨到之處,老房舍前生可能是宿舍、學堂,或者是診所,保持原貌略加整修,一磚一瓦盡顯故事,隨著光影遊走撫摸,穿越時空的fu於焉產生。
Thumbnail
近年的復古風潮,讓老屋有了新生命,許多街區改造整修之後,帶來栩栩生機。有一陣子喜歡按圖索驥四處泡咖啡店,並非自己對咖啡的理解有獨到之處,老房舍前生可能是宿舍、學堂,或者是診所,保持原貌略加整修,一磚一瓦盡顯故事,隨著光影遊走撫摸,穿越時空的fu於焉產生。
Thumbnail
離開捷運站,沿向上路走了半小時。在許多選舉橫板和看板之間,彎進其中一個不起眼的路口。 夕陽中的審計新村處處閃耀着。 喔,閃耀的不是這片改造後的老屋,而是無處不在的一雙一對出雙入對雙雙對對的情侶。 樓梯間、老窗前、屋簷下、巿集間、手作店門口、文具架前方、巨型雪糕玩具⋯⋯都固意挑了閒日下午過來,為甚麼情
Thumbnail
離開捷運站,沿向上路走了半小時。在許多選舉橫板和看板之間,彎進其中一個不起眼的路口。 夕陽中的審計新村處處閃耀着。 喔,閃耀的不是這片改造後的老屋,而是無處不在的一雙一對出雙入對雙雙對對的情侶。 樓梯間、老窗前、屋簷下、巿集間、手作店門口、文具架前方、巨型雪糕玩具⋯⋯都固意挑了閒日下午過來,為甚麼情
Thumbnail
閒時來到雲林虎尾鎮的建國眷村,在一片老舊頹圮房舍中,找個位子,啜飲一杯咖啡或茗茶,享受老樹下輕風拂面的舒爽,穿越時空,遙想當年這裡生活盛況,讓人無比放鬆。 建國新村是虎尾鎮建國一村、二村、三村、四村等軍眷聚落的統稱,靠近已經廢棄的空軍基地,為全臺灣唯一留存的農村型眷村。 第三個訪點--波波草。
Thumbnail
閒時來到雲林虎尾鎮的建國眷村,在一片老舊頹圮房舍中,找個位子,啜飲一杯咖啡或茗茶,享受老樹下輕風拂面的舒爽,穿越時空,遙想當年這裡生活盛況,讓人無比放鬆。 建國新村是虎尾鎮建國一村、二村、三村、四村等軍眷聚落的統稱,靠近已經廢棄的空軍基地,為全臺灣唯一留存的農村型眷村。 第三個訪點--波波草。
Thumbnail
島內移民,是我在打工換宿的咖啡店中和客人聊天時聽到的名詞,說的是許多台灣人對美好生活的想像,已不再與美、加、澳洲的那些熱門移民城市所掛勾,人們開始在這座島嶼內尋找自己新的一方安身之處,人口開始流動進各地美好的山海美地裡。
Thumbnail
島內移民,是我在打工換宿的咖啡店中和客人聊天時聽到的名詞,說的是許多台灣人對美好生活的想像,已不再與美、加、澳洲的那些熱門移民城市所掛勾,人們開始在這座島嶼內尋找自己新的一方安身之處,人口開始流動進各地美好的山海美地裡。
Thumbnail
曾幾何時,心靈的觸動,在我們不經意中停擺;視野的美感,在匆匆中失焦;記憶的溫度,在忙碌中冷卻。其實是,我們過度依賴即時的速成,卻將品味破壞了,就像爬文後就要去熱門景點一遊,忘了用自己的行腳體驗才是真實。
Thumbnail
曾幾何時,心靈的觸動,在我們不經意中停擺;視野的美感,在匆匆中失焦;記憶的溫度,在忙碌中冷卻。其實是,我們過度依賴即時的速成,卻將品味破壞了,就像爬文後就要去熱門景點一遊,忘了用自己的行腳體驗才是真實。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