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一季,趁著參加朋友婚宴的行程,又不死心地再度來到芳苑。
當時已是盛夏,肺炎疫情帶來的恐慌幾近消散,海堤旁的普天宮停著一輛又一輛的鐵牛車,以及等待上車下海的遊客群。
或許是因為今年無法出國,年初又因對肺炎疫情的恐懼而氣悶許久,這天的人潮比過往兩次來訪時都還鼎沸,大家都想一吐龜縮在家太久的鬱氣吧?
騎著機車穿過普天宮外的遊客群,在橋下停好車後,先走進了鋪在潮間帶中的水泥小道,期待著海牛車的出現。
下午3點,退潮時辰已到,伴隨著轟隆隆的馬達聲,一輛輛的鐵牛車從堤防上開下,載著期待體驗摸蛤採蚵的大人小孩,往近海深處馳進。那時潮水剛退,大約有60%的牛車道都還隱沒在水面下,鐵牛車開過時激起白花花的碎浪,在陽光下濺出一股充滿生命力的氣息,耀眼而奔放。
當鐵牛車隊陸續開過後,牛車道的入口重新回到只聞海浪聲的沉靜,但過了一會,後邊的海堤逐漸傳來「咖搭咖搭~」徐徐而規律的車輪聲,接著海堤入口的矮樹叢後方,便緩緩地探出一顆牛頭。
最古早味的海牛車,終於等到你了。
相比鐵牛車的破風乘浪,黃牛車的步伐顯得悠然而穩重,車旁的老車伕一邊與車上的遊客閒聊,一邊揮著短鞭策著牛兒前進,但那鞭感覺揮得輕巧,不帶壓迫,只像是老友間的提醒,是人與牛之間長年累積出的默契,一令一動。
當陽光從海道的彼端斜灑而落,牛車、大海與天空呈現出一股渾然天成的融洽,像是此時此地本就該有此景,增減一分,都嫌累贅。或許就如同人與牛一般,人與自然的長年共處,也孕育出一份合道的自在,縱使是外地來的遊客,坐上牛車後也瞬間變得像是在地人家,等待著老車伕運載入海,採蚵養家。
後來的運氣特別好,又接連看到了幾輛海牛車,而人與牛間的氛圍也同樣溫柔。就如同耕田的老農總疼惜自家老牛一樣,即使蚵農一開始養牛只為了讓牠協助拉車採蚵,但隨著歲月的積累,人與牛之間已不再是主僕,而是情誼深厚的搭檔,就算時局環境變遷,致使產業榮景不再,他們仍不離不棄,願彼此相伴,一起走到生命的最後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