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公告]從這一篇開始,又開闢了一個新的系列單元「日本文化系列」,原因沒有其他,當然也是因為之後想要提到的寺院與「茶」的故事有關,因此想要稍微繞個遠路,慢慢地將腦袋中的東西陸續整理出來。這裡一向都是進度很慢的園地,我想如果還有持續在閱讀我的文章,又或是在podcast聆聽的朋友,應該都是不急的吧(至少我是這麼說服自己的XD)!接下來,我們就以日本的「茶」作為這一系列的文章開始嘍。
其實這一篇的標題,我原本是想下「茶道」的,但思索許久之後,仍理不出個頭緒;因此,當我把標題換成「茶」之後,再嘗試著把所有跟日本的茶有關的關鍵字丟在同一張圖上(參見下圖),並劃出關係圖的時候,我才發現為什麼之前我的腦袋裡會一團糨糊。由於與茶有關的每樣元素之間,彼此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所以我每每想到一半就會往岔路走去而回不來。
有鑑於此,這幾篇NANA想先把跟茶最有關係,也就是最直覺想到的元素列出來,並依照日本的歷史時間軸發展,並以「茶人」作為主要故事的脈絡,來跟大家聊聊日本的「茶」文化,可能會更容易好理解一些。
1.茶的類型;
2.茶具:放茶葉、泡茶與喝茶過程中會用到的器具們;
3.茶人:任何文化的形成,必定與人有關,因此,在聊茶道的形成過程中,必定得談到與茶相關的人們,這一塊也將會是接下來幾篇的主軸;
4.茶室:品茶的空間;
5.茶道:最容易被忽略,但也是影響現代日本人性格最深的精神元素。
平安時代(西元九世紀初):跟著和尚一起來到日本的舶來品
現在,先讓我們把時間回轉到唐朝,我們之前曾提到被派去中國當遣唐使,並在歸國後分別創立了天台宗與真言宗的兩位大師-最澄與空海。他們前後相隔一年回到日本,各自不僅把佛教帶回日本,也很有默契地都將中國的茶給帶了回來。此時他們所帶回來的,是唐朝人所喝的「團茶」,當時的「團茶」會添加胡椒粉、橙片、鹽巴等一起食用。由此可知,對唐朝的人來說,茶就跟米、鹽、蔥、薄荷、棗子等等一樣,被視為是調味料或是食物的一種,因此,與其說是「喝」茶,倒不如說是「吃」茶還比較貼切。據說最澄當時不僅帶了茶磚回來,就連茶的種子也帶回日本,並將其種在滋賀縣的比叡山坂本地區;過了一年以後,空海也帶了茶回來,他更誇張,連茶磨也搬回來了。這兩位大師回國之後,不只跟天皇、貴族們講經,同時也論茶,但當時的「茶」仍屬於貴族階層才能碰到的「舶來品」。
鎌倉時代(西元十二世紀末):好東西就是要與好朋友分享
西元1191年,當時被稱為是日本茶祖的榮西禪師(對,是個和尚),從宋朝帶回了茶(散茶)與茶籽回來,並將其種在肥筑國境的背振山上(肥後國,約等於現今的熊本縣與佐賀縣;筑前國,約落在現今福岡縣的西半部)。此時,好東西當然要與好朋友分享,所以在偶然的機會之下,榮西便將茶籽分送給京都高山寺的明惠上人(對,和尚的好朋友當然也還是和尚)。明惠上人在拿到這個禮物之後,便在京都的栂尾山(とがのお)上開始種起了茶樹,同時也在京都的宇治地區少量種植,成為後來宇治茶的起源。
此時的茶與之前唐朝所進口的團茶不同,已經是我們所認知的抹茶了,由於是搭配當時的禪宗信仰一起傳入日本的,所以最初僅是作為禪寺裡的提神飲料使用(當時的禪宗寺廟裡的和尚,為了抵抗坐禪時的瞌睡蟲,所喝的蠻牛?)。同時,榮西禪師也寫了一本書叫做「喫茶養生記」,強調茶的薬用功能,因此其地位可說是相當於日本版的陸羽吧!
室町時代(西元十四世紀~十六世紀):從提神到熬夜聚賭
除了上述的提神與藥用功能之外,沒想到當時不只「茶」本身,就連宋朝的宋徽宗,放著正事不做,一天到晚帶頭玩著「鬪茶」的文化,竟也一起傳到了日本。「喝茶」這件事不僅是在貴族之間,也在當時(鎌倉幕府)武士階層裡流行開來,並逐漸轉為一種遊戲、嗜好與品味。貴族與武士階層的貴公子哥們,沒事就開房間聚賭,賭的不是別的,正是「茶」。在鎌倉末期到室町時代中期(西元十三世紀~西元十四世紀),只有京都栂尾山一帶的茶,才能被稱為「本茶」;而其他地區(當然包括宇治地區)所種的茶,則被稱為「非茶」。而貴公子哥兒們大家聚在一起,喝著一堆茶之後,大家必須猜出那些是本茶、那些是非茶,累積點數之後比較出誰輸誰贏,這種茶的盲飲賭博遊戲,被稱之為「鬪茶」;之後,隨著玩法越來越複雜,貴公子哥兒們喝的茶也越來越多,大家精神也就越來越好,搞到熬夜聚賭的事情可說是常常發生。
這杯喝下去的不是茶,而是「身分地位的象徵」
在室町時代的「茶」,最初基本上還是脫離不了禪宗、武士與貴族的圈子,但後來到了室町時代中後期,這種喝茶的文化也就慢慢地流傳到一般庶民百姓的社會中。兩者之間的差異在於:上流社會喝的是品味;一般平民老百姓喝的則是趣味。
我們可以想像,當時上流社會的人喝茶,就相當於現代社會的品酒。那些有錢有閒的貴族與武士們,有些人會開始在家裡搞個小酒吧、找朋友來開PARTY,或是到街上物色高檔的餐酒館,大夥兒聚會品酒。講究一點的,在這之前還得到處蒐購名酒、名杯,然後喝酒的時候還要搭配一點BLUE起司。一手翹著小指頭捏著起司,一手拿著紅酒杯,三五成群地開始聊天,沒事就徹夜鬪個茶,大概就是當時貴族們之間的休閒娛樂之一吧。
由於當時所流行的茶具、茶碗等等,幾乎都是從中國或朝鮮進口的「舶來品」,因此被稱為「唐物」,例如由禪宗留學生從中國浙江的天目山帶回來的「天目茶碗」,以及原本韓國人的日用陶器「高麗茶碗」等。武士與貴族們為了不在PARTY中遜掉,當然都崇尚這些國外的「名牌」,家裡多多少少都要有幾樣寶貝才有面子。到別人家裡時也是,嘴巴上雖然不說,但每個人在喝完茶後,總是要假掰地假裝欣賞茶碗,然後稱讚個幾句再還給主人是基本的禮貌。此時檯面上的稱讚都是假的,私底下暗潮洶湧地互相較勁則是真的。就像貴婦們在聚會時,都會互相稱讚「你那個PRADA的包好好看」、「哪裡哪裡!你那件三宅一生的衣服才真美」、「哇~這幅奈良美智的畫也太可愛,很貴吧?」...。當時貴族們之間的對話可能是「唉唷~你別看他那茶碗拿出來看起來好像舊舊的,人家那可是甚麼100年前唐朝的皇帝的嫂子的阿姨用過呢~」,或是「沒有啦,這茶筅是我爸跟那個有名的親王的孫子買來的,放了一陣子都沒機會用到,今天剛好你們來...」。除此之外,家裡的酒窖牆上掛的歐洲進口名畫啦(書道掛軸)、哪個有名的精油師幫我條的薰香啦(香道)、哪個國家進口的絕版紅酒杯啦(茶碗)...當然也不可少。試想,當你有了這麼多的寶貝的時候,總不好直接把他們放在烘碗機裡頭烘一烘,然後隨手放在牆上的櫥櫃裡吧?名畫也不能捲起來隨手擺放,不然就不能炫耀了,總是要幫他們準備一個空間好好的存放與「展示」,以呈現個人品味,於是乎「茶室」的前身-「書院造」-這個空間就被創造了出來。
打造一個專業的耍廢空間:愛喝茶的宅男文青將軍-足利義政
發明了「書院造」這個盡情耍廢空間的人,不是別人,正是室町幕府的第八代將軍-足利義政。由於當時是一個無論你是天皇還是將軍,地位都很低,然後全國的幫派老大打成一團的年代,因此這位堂堂身為室町幕府將軍的足利義政,不但對政治一點興趣都沒有,還每天無所事事忙著追劇(當時室看書)、鍾情於品酒(茶)、即使國內亂成一團,他也選擇繼續躲在家裡當宅男。這位每天吟詩作樂的文青將軍,在京都的東北邊蓋了一間禪寺-銀閣寺(慈照寺),然後在裡頭特別搞了一間可以每天耍廢的專用房間「慈照寺東求堂同仁斎」。當然,裏頭的設計都是當時最流行的,例如專門為了追劇使用的書桌、看風景的窗戶、可以在地上盡情打滾兼喝茶的整面塌塌米、每天喝茶還有跟朋友炫耀自己的茶具的棚架...。這些元素所構成的建築形式(空間設計),我們稱之為「書院造」;而在貴族之間流行的喝茶活動,則被稱為「書院茶」。我們現在去溫泉旅館所住的塌塌米房間,最初的原型也可說是源自於此,因為在這之前的日本貴族建築裡面(寢殿造),只有座位區才會擺放塌塌米,其餘的地面都是以木頭地板為主呢!(這樣想想,好像應該要感謝一下這位宅男文青將軍才是XD)
簡單來說,自從「茶」由中國傳入日本之後,從最初的提神、藥用等功能,逐漸演變成一種上流社會的遊戲,進而還影響了日本建築的空間設計。由此可知,早期的日本人喝茶,不只是喝茶,當時喝的是一種品味、一種文化與一種流行。然而,在這之後,喝茶這檔事,究竟還會如何影響日本?我們就下一篇再來繼續分享吧。
感謝您的閱讀, 如果想聽NANA用白話文,說說與濃縮日本的小故事,非常歡迎您投零錢到我的小貓撲滿裡,給予NANA更多的鼓勵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