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菩薩莊嚴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
※導讀:
【莊嚴】:以善美飾國土,或以功德飾依身,云莊嚴。
【佛土】:指佛所教化和居住的國土,又稱為佛國、佛界、佛剎,淨土、淨國、淨界、淨剎等。
【莊嚴佛土】:在《無量壽經》中,佛陀向眾宣說,阿彌陀佛在還沒有成佛以前,有一世是個國王,名為世饒王。爾時,逢「自在王佛」出現於世,宣說佛法。世饒王聽聞佛法,心生歡喜,捨棄了國王之位,出家為比丘,法號「法藏」。法藏比丘發無上菩提心,行菩薩乘,並在自在王佛前發起四十八大願,其中一願:「我作佛時,十方無央數世界諸天人民,至心信樂欲生我剎,十聲念我名號必遂來生;惟除五逆誹謗正法,不得是願,終不作佛。」即是發願在無量無數的佛土中,建立最殊勝,最微妙的佛國,提供眾生最莊嚴殊勝的修行環境。持戒修福歷經無量累劫,法藏比丘以一切無量德行之功德迴向成就理想中的佛土,最後終於成就佛果,名為「阿彌陀佛」,又稱「無量壽佛」,祂的佛國稱之為「西方極樂世界」。而這從發願到成佛的修行過程,就稱為「莊嚴佛土」。又如《藥師經》中,佛向眾宣說,藥師佛在因地作菩薩的時候,發了十二個大願,經過多生累劫的修行,莊嚴其佛土,而後願滿,即在此淨土上成就佛果,此淨土名為「東方淨琉璃世界」,即是藥師佛的佛土。王日休註曰:「而菩薩莊嚴者,蓋有菩薩於其佛土之中,作種種善事以變易其世界。如阿彌陀佛為菩薩時,作無量善事,故其善緣福業,能變其世界,皆以黃金為地,七寶為樹林樓臺,是為莊嚴也。」
【於意云何?菩薩莊嚴佛土不?】:佛陀教示之語:「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須菩提了無相理,如來在然燈佛所,於法實無所得,所謂法者,即非法,是空法相。佛陀接著又問須菩提,你認為如何呢?菩薩是否莊嚴了佛土呢?即是要再破疑情,了悟所謂佛者,即非佛,是空佛相。佛之真身名為法身,是佛以一切功德法成,諸佛剎土亦復如是,以一切功德法而莊嚴之,故佛陀須菩提:「菩薩莊嚴佛土不?」。《維摩詰經慧遠疏》曰:「佛以一切功德法成,故名法身。」 又,《一相無相分第九》,須菩提以己之親證,已明小乘聲聞四果,實無有法以名之,亦本不作得果之念想。那麼大乘境界的諸佛菩薩呢?在修行上是否也沒有所修所得的法?佛果上的依正莊嚴,是否也都歸於無呢?佛陀為遣眾人對於大乘之「法」與「果」的疑惑,破除著有、著無之邊見,故問須菩提:「如來昔在然燈佛所,於法有所得不?」、「菩薩莊嚴佛土不?」
【不也,世尊!何以故?】:須菩提已瞭悟佛陀教示之語:「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即言不著世俗諦之有見,亦不著勝義諦之空見,離是二邊,空有不二,是為中道第一義諦之般若波羅蜜。故而自徵其意,以佛陀教示之語「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之三諦理,再白佛言:「不也,世尊!何以故?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以示其慧解。
【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所謂莊嚴佛土只是權設方便,為身陷五濁惡世,居於堪忍穢土,多受眾苦的眾生而說。是為了付囑諸有發趣菩薩乘者,當持戒修福,廣作善緣,般若為導,五度為伴,應無所住,行於布施,外化眾生以覺他,內度眾生以自覺,自覺覺他,不墮諸有、不著斷滅,定慧等持,念念自淨其意,常行佛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蓋此心清淨,變易其世界,穢土成淨土,是莊嚴佛土也。《維摩詰經》云:「若菩薩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佛土者,佛之妙性,眾生之真心也,性本無相,體等虛空,如何莊嚴?故知真性中,非有此莊嚴,但為不壞假名而名之,並非真實,唯真性為真實故。
「莊嚴佛土者」,黃金為地、七寶為樹林樓臺、雨天曼陀羅之種種莊嚴美好相狀,是假諦的緣起現象;「即非莊嚴」,於真諦中並不存在莊嚴佛土的現象,唯一真實的是真如自性,性本無相,體等虛空,無所莊嚴;「是名莊嚴」,是中諦實相,莊嚴佛土的緣起之有,是由於性空的無所莊嚴,但淨其心,觀諸有為法,離攀緣所緣,真如之理性,離一切迷情所見之相,即是真空,真空生妙有,即現莊嚴佛土;真空即妙有,妙有即真空,二者圓融無礙,是名莊嚴。故雖言莊嚴是假名,當應理事無礙,不偏有無,離卻二邊,方是中道義之「是名莊嚴」。《金剛經六祖口訣》云:「事理莊嚴有三,第一莊嚴世間佛土,造寺寫經布施供養是也。第二莊嚴見佛土,見一切人,普行恭敬是也。第三莊嚴心即佛土,心淨佛土淨,念念常行佛心是也。」
《六祖壇經.般若品第二》對於這一段經文裡,佛陀問須菩提的這兩個問題,「如來昔在然燈佛所,於法有所得不?」以及「菩薩莊嚴佛土不?」作了如此開示:「何名摩訶?摩訶是大,心量廣大,猶如虛空,無有邊畔,亦無方圓大小,亦非青黃赤白,亦無上下長短,亦無嗔無喜,無是無非,無善無惡,無有頭尾,諸佛剎土,盡同虛空。世人妙性本空,無有一法可得,自性真空,亦復如是。」
【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不執有法可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不作有佛果可取之念想,心不取相,不著有無,離卻二邊,於念而無念,則生清淨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以一切清淨功德莊嚴心中之佛土。
母娘慈悲皈命
無極瑤池大聖西王金母大天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