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金剛經.莊嚴淨土分第十》導讀二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菩薩莊嚴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

raw-image

※導讀:  

【莊嚴】:以善美飾國土,或以功德飾依身,云莊嚴。  

【佛土】:指佛所教化和居住的國土,又稱為佛國、佛界、佛剎,淨土、淨國、淨界、淨剎等。  

【莊嚴佛土】:在《無量壽經》中,佛陀向眾宣說,阿彌陀佛在還沒有成佛以前,有一世是個國王,名為世饒王。爾時,逢「自在王佛」出現於世,宣說佛法。世饒王聽聞佛法,心生歡喜,捨棄了國王之位,出家為比丘,法號「法藏」。法藏比丘發無上菩提心,行菩薩乘,並在自在王佛前發起四十八大願,其中一願:「我作佛時,十方無央數世界諸天人民,至心信樂欲生我剎,十聲念我名號必遂來生;惟除五逆誹謗正法,不得是願,終不作佛。」即是發願在無量無數的佛土中,建立最殊勝,最微妙的佛國,提供眾生最莊嚴殊勝的修行環境。持戒修福歷經無量累劫,法藏比丘以一切無量德行之功德迴向成就理想中的佛土,最後終於成就佛果,名為「阿彌陀佛」,又稱「無量壽佛」,祂的佛國稱之為「西方極樂世界」。而這從發願到成佛的修行過程,就稱為「莊嚴佛土」。又如《藥師經》中,佛向眾宣說,藥師佛在因地作菩薩的時候,發了十二個大願,經過多生累劫的修行,莊嚴其佛土,而後願滿,即在此淨土上成就佛果,此淨土名為「東方淨琉璃世界」,即是藥師佛的佛土。王日休註曰:「而菩薩莊嚴者,蓋有菩薩於其佛土之中,作種種善事以變易其世界。如阿彌陀佛為菩薩時,作無量善事,故其善緣福業,能變其世界,皆以黃金為地,七寶為樹林樓臺,是為莊嚴也。」 

【於意云何?菩薩莊嚴佛土不?】:佛陀教示之語:「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須菩提了無相理,如來在然燈佛所,於法實無所得,所謂法者,即非法,是空法相。佛陀接著又問須菩提,你認為如何呢?菩薩是否莊嚴了佛土呢?即是要再破疑情,了悟所謂佛者,即非佛,是空佛相。佛之真身名為法身,是佛以一切功德法成,諸佛剎土亦復如是,以一切功德法而莊嚴之,故佛陀須菩提:「菩薩莊嚴佛土不?」。《維摩詰經慧遠疏》曰:「佛以一切功德法成,故名法身。」  又,《一相無相分第九》,須菩提以己之親證,已明小乘聲聞四果,實無有法以名之,亦本不作得果之念想。那麼大乘境界的諸佛菩薩呢?在修行上是否也沒有所修所得的法?佛果上的依正莊嚴,是否也都歸於無呢?佛陀為遣眾人對於大乘之「法」與「果」的疑惑,破除著有、著無之邊見,故問須菩提:「如來昔在然燈佛所,於法有所得不?」、「菩薩莊嚴佛土不?」  

【不也,世尊!何以故?】:須菩提已瞭悟佛陀教示之語:「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即言不著世俗諦之有見,亦不著勝義諦之空見,離是二邊,空有不二,是為中道第一義諦之般若波羅蜜。故而自徵其意,以佛陀教示之語「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之三諦理,再白佛言:「不也,世尊!何以故?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以示其慧解。  

【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所謂莊嚴佛土只是權設方便,為身陷五濁惡世,居於堪忍穢土,多受眾苦的眾生而說。是為了付囑諸有發趣菩薩乘者,當持戒修福,廣作善緣,般若為導,五度為伴,應無所住,行於布施,外化眾生以覺他,內度眾生以自覺,自覺覺他,不墮諸有、不著斷滅,定慧等持,念念自淨其意,常行佛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蓋此心清淨,變易其世界,穢土成淨土,是莊嚴佛土也。《維摩詰經》云:「若菩薩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佛土者,佛之妙性,眾生之真心也,性本無相,體等虛空,如何莊嚴?故知真性中,非有此莊嚴,但為不壞假名而名之,並非真實,唯真性為真實故。  

「莊嚴佛土者」,黃金為地、七寶為樹林樓臺、雨天曼陀羅之種種莊嚴美好相狀,是假諦的緣起現象;「即非莊嚴」,於真諦中並不存在莊嚴佛土的現象,唯一真實的是真如自性,性本無相,體等虛空,無所莊嚴;「是名莊嚴」,是中諦實相,莊嚴佛土的緣起之有,是由於性空的無所莊嚴,但淨其心,觀諸有為法,離攀緣所緣,真如之理性,離一切迷情所見之相,即是真空,真空生妙有,即現莊嚴佛土;真空即妙有,妙有即真空,二者圓融無礙,是名莊嚴。故雖言莊嚴是假名,當應理事無礙,不偏有無,離卻二邊,方是中道義之「是名莊嚴」。《金剛經六祖口訣》云:「事理莊嚴有三,第一莊嚴世間佛土,造寺寫經布施供養是也。第二莊嚴見佛土,見一切人,普行恭敬是也。第三莊嚴心即佛土,心淨佛土淨,念念常行佛心是也。」  

《六祖壇經.般若品第二》對於這一段經文裡,佛陀問須菩提的這兩個問題,「如來昔在然燈佛所,於法有所得不?」以及「菩薩莊嚴佛土不?」作了如此開示:「何名摩訶?摩訶是大,心量廣大,猶如虛空,無有邊畔,亦無方圓大小,亦非青黃赤白,亦無上下長短,亦無嗔無喜,無是無非,無善無惡,無有頭尾,諸佛剎土,盡同虛空。世人妙性本空,無有一法可得,自性真空,亦復如是。」  

【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不執有法可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不作有佛果可取之念想,心不取相,不著有無,離卻二邊,於念而無念,則生清淨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以一切清淨功德莊嚴心中之佛土。

母娘慈悲皈命

無極瑤池大聖西王金母大天尊

#金剛經#莊嚴淨土分#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

14會員
135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Koeln Walker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經文:   佛告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昔在然燈佛所,於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來在然燈佛所,於法實無所得。」 ※導讀:   【然燈佛】:《大智度論》云:「如然燈佛,生時一切身邊如燈,故名然燈太子。作佛亦名然燈,舊名錠光佛。」然燈佛與釋迦牟尼佛以及彌勒佛,分別為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之佛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 ◇經文導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此段稱為「證信序」,講述了成
先前分享《金剛經.正信希有分第六》的導讀,其中「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是採取散詩的方式來呈現,未能細說。〈正信希有分第六〉,出現了「心不取相」、「無法相」、「無非法相」、「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等詞句。「相」和「法」是佛經裡的高頻詞彙,故「無法相」和「無非法相」一直以來都有不同的解釋。根據《金剛
本分是延續前分〈依法出生分第八〉,佛告須菩提之語:「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而來。在此分裡,須菩提回答佛陀:「實無有法名阿羅漢。」正因須菩提有此領悟,故而證得了阿羅漢之果位。那麼在〈無得無說分第七〉佛陀又為何還要再問須菩提:「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如來有所說法耶?」 「實無有法名阿羅漢」為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阿羅漢能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實無有法名阿羅漢。世尊!若阿羅漢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即為著我、人、眾生、壽者。世尊!佛說我得無諍三昧,人中最為第一,是第一離欲阿羅漢。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離欲阿羅漢。』世尊!我若作是念:『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來,而實無往來,是名斯陀含。」「須菩提,於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為不來,而實無不來,是故名阿那含。」 ※導讀:   【
※經文:   佛告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昔在然燈佛所,於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來在然燈佛所,於法實無所得。」 ※導讀:   【然燈佛】:《大智度論》云:「如然燈佛,生時一切身邊如燈,故名然燈太子。作佛亦名然燈,舊名錠光佛。」然燈佛與釋迦牟尼佛以及彌勒佛,分別為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之佛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 ◇經文導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此段稱為「證信序」,講述了成
先前分享《金剛經.正信希有分第六》的導讀,其中「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是採取散詩的方式來呈現,未能細說。〈正信希有分第六〉,出現了「心不取相」、「無法相」、「無非法相」、「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等詞句。「相」和「法」是佛經裡的高頻詞彙,故「無法相」和「無非法相」一直以來都有不同的解釋。根據《金剛
本分是延續前分〈依法出生分第八〉,佛告須菩提之語:「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而來。在此分裡,須菩提回答佛陀:「實無有法名阿羅漢。」正因須菩提有此領悟,故而證得了阿羅漢之果位。那麼在〈無得無說分第七〉佛陀又為何還要再問須菩提:「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如來有所說法耶?」 「實無有法名阿羅漢」為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阿羅漢能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實無有法名阿羅漢。世尊!若阿羅漢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即為著我、人、眾生、壽者。世尊!佛說我得無諍三昧,人中最為第一,是第一離欲阿羅漢。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離欲阿羅漢。』世尊!我若作是念:『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來,而實無往來,是名斯陀含。」「須菩提,於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為不來,而實無不來,是故名阿那含。」 ※導讀:   【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2022下半年不少期待度相當高的韓劇即將開播,完全不需要擔心劇荒的困擾,11月可是許多男神華麗回歸的時刻,《閃耀國度》男團SHINEE 珉豪,還有《第三人稱復仇》打完殭屍來復仇的朴所羅門、眾所期待的宋仲基睽違一年多帶來新作《財閥家的小兒子》以及韓國「國寶級」影帝崔岷植大駕光臨電視劇《Casino地下
Thumbnail
《菩提道次廣論》為宗喀巴大師依彌勒菩薩之《現觀莊嚴論》與阿帝夏尊者之《菩提道燈論》之傳承教授而造,完整勾劃出佛法的修學內涵,統攝三藏十二部經的佛語心要,引導佛弟子由凡夫到 成佛的正確圓滿道次第。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不是給醉夢人看的,但有緣的醉夢人,不妨多看幾次,或可在文中嚐到妙法滋味。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這段來自《金剛經》的偈語,不少人都已聽到會倒背如流。 然而,我相信大部分人,應該都只了解字面上的意思...
Thumbnail
〈九算其七 玄之玄〉 其一 夕峰雖高猶畏寒, 碧潭非心盡波瀾。 舊年潮信逐已遠, 飛星動盪赴無間。 其二 玄貌似心難為真, 百情千性陷權名。 莫謂陽烈難入眼, 何故自始附牆陰。 〈九算其三 欲星移〉 或悔昔年少年遊, 壯志空樓未肯休。 幾許天情鮫人淚, 方悟造化難強求。
Thumbnail
憑風欲曰逍遙哉,花題鎖空訴前哀。 玲瓏爭解怡悅色,中宵冷月侵窗來。 〈墨亂將起〉 墨浸秋水,色留三分,恰似遠雁向東影,若有還無。 佛築淨土,境開雙門,應如國戰赴干戈,將生欲死。
Thumbnail
《心經》要擺在最上面,《金剛經》其次,《六祖壇經》再其次。因為心經與金剛經都是佛親口宣說的。若全部都是佛親口宣說的經,就要按照它的層次來擺。其實,這就是如何種善因、結善緣的問題。 善性導師講述 我也想學佛乘大法 南無本師大自在王佛 普現如來
我在籌劃這個系列時,第一篇就已經決定要好好來聊這部《鋼之鍊金術士》。 那個著名的場景,讓多少個少年在那一瞬間理解到,一個人的追求有時候會很真實地傷害人。太過真實,以至於往後許多人都避而不談,默默決定不再提起。 然而,我書寫這個系列的目的就是要觀看那些創傷。當你能夠正視它,你就能夠處理它。
Thumbnail
最近身陷苦難之中,暫無心力更新《擬把疏狂圖一劍》,且以詩詞替之。 由於我已經棄坑布袋戲,《閒說霹靂》、《卻道金光》兩篇,能更則更,更盡則罷,不會有新詞舊憶了。
Thumbnail
對凡夫而言,在修行的過程中,眼、耳、鼻、舌、身、意所觸及的色、聲、香、味、觸、法,這種種都是虛妄的,主要是要我們破除對「相」的執著,並不是說「相」是虛妄的,這點要釐清。 到了證道,超凡入聖之後,就進入「體相一如」的境界,不只是「體」圓滿,「相」也圓滿,就算有一天吃大虧也圓滿,這才是真正的自在。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2022下半年不少期待度相當高的韓劇即將開播,完全不需要擔心劇荒的困擾,11月可是許多男神華麗回歸的時刻,《閃耀國度》男團SHINEE 珉豪,還有《第三人稱復仇》打完殭屍來復仇的朴所羅門、眾所期待的宋仲基睽違一年多帶來新作《財閥家的小兒子》以及韓國「國寶級」影帝崔岷植大駕光臨電視劇《Casino地下
Thumbnail
《菩提道次廣論》為宗喀巴大師依彌勒菩薩之《現觀莊嚴論》與阿帝夏尊者之《菩提道燈論》之傳承教授而造,完整勾劃出佛法的修學內涵,統攝三藏十二部經的佛語心要,引導佛弟子由凡夫到 成佛的正確圓滿道次第。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不是給醉夢人看的,但有緣的醉夢人,不妨多看幾次,或可在文中嚐到妙法滋味。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這段來自《金剛經》的偈語,不少人都已聽到會倒背如流。 然而,我相信大部分人,應該都只了解字面上的意思...
Thumbnail
〈九算其七 玄之玄〉 其一 夕峰雖高猶畏寒, 碧潭非心盡波瀾。 舊年潮信逐已遠, 飛星動盪赴無間。 其二 玄貌似心難為真, 百情千性陷權名。 莫謂陽烈難入眼, 何故自始附牆陰。 〈九算其三 欲星移〉 或悔昔年少年遊, 壯志空樓未肯休。 幾許天情鮫人淚, 方悟造化難強求。
Thumbnail
憑風欲曰逍遙哉,花題鎖空訴前哀。 玲瓏爭解怡悅色,中宵冷月侵窗來。 〈墨亂將起〉 墨浸秋水,色留三分,恰似遠雁向東影,若有還無。 佛築淨土,境開雙門,應如國戰赴干戈,將生欲死。
Thumbnail
《心經》要擺在最上面,《金剛經》其次,《六祖壇經》再其次。因為心經與金剛經都是佛親口宣說的。若全部都是佛親口宣說的經,就要按照它的層次來擺。其實,這就是如何種善因、結善緣的問題。 善性導師講述 我也想學佛乘大法 南無本師大自在王佛 普現如來
我在籌劃這個系列時,第一篇就已經決定要好好來聊這部《鋼之鍊金術士》。 那個著名的場景,讓多少個少年在那一瞬間理解到,一個人的追求有時候會很真實地傷害人。太過真實,以至於往後許多人都避而不談,默默決定不再提起。 然而,我書寫這個系列的目的就是要觀看那些創傷。當你能夠正視它,你就能夠處理它。
Thumbnail
最近身陷苦難之中,暫無心力更新《擬把疏狂圖一劍》,且以詩詞替之。 由於我已經棄坑布袋戲,《閒說霹靂》、《卻道金光》兩篇,能更則更,更盡則罷,不會有新詞舊憶了。
Thumbnail
對凡夫而言,在修行的過程中,眼、耳、鼻、舌、身、意所觸及的色、聲、香、味、觸、法,這種種都是虛妄的,主要是要我們破除對「相」的執著,並不是說「相」是虛妄的,這點要釐清。 到了證道,超凡入聖之後,就進入「體相一如」的境界,不只是「體」圓滿,「相」也圓滿,就算有一天吃大虧也圓滿,這才是真正的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