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腰腹,漸漸地拓展至手臂、肩膀與脖子,灼燒感在肌膚底下蔓延,隨即一點一點的疹子彷彿要一吐心中怒火,火苗迅速探頭並擴大,火舌猖狂地跑至背部、雙足。那一夜突如其來的蕁麻疹復發,讓醫生決定限制我的麩質飲食。
「從現在起,麵粉類的別吃。」
麵粉類?舉凡由麵粉製作的麵條、麵包、包子、饅頭、水餃、鍋貼、蛋糕、蔥油餅等皆需避免,說是麵粉類食物易在體內淤積濕氣,濕氣重免疫力便低,自然易犯過敏。對於一位麵食愛好者而言,戒麩質簡直是瞬間失去一半口舌的好友。原想討價還價,醫生反視穿我的心思,加以溫柔勸誡飲食控制不讓濕氣再淤積,搭配藥粉清理排濕,疹子就能獲得控制,不輕易上門。
想想有道理,到底再難搞的病人碰上疾病也只能乖乖聽服醫者的話。追求康健勢必得有一點犧牲,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身心健康。暫且與諸位麩質好友揮別,約定好身體康復便歸來。
麩質暫時戒斷,心靈卻失重一塊。誰教彼此是相互牽引的,因為心靈失重而仰賴麩質,為了身體好戒斷心靈又再度踩空。幾番折磨拉扯,原以為養身體能輕鬆靠岸,卻是跌入深沉的馬里亞納海溝。
「可能是心理壓力,」醫生這下彷如心理諮商師,「身體與心靈健康是互相影響的。」
咀嚼醫生的話,我想身心靈既然相互影響,不如雙管齊下對付。遂著手列舉壓力清單,翻閱幾本心靈書,碰巧瞧見幾本書都提到「專注」的概念:腦袋一次只開一個視窗做事,將精力做分配。精神好時做最高壓、最需要專心的工作項目,精神較為不濟時,就做不需要動到大腦的事情。下班後,關掉社群通訊軟體、網路,一天至少為自己留下一小時的3C空白期。真正緊急的事情,對方肯定會無所不用其極地用電話找上來。
抱著且戰且走的心情,實驗專注工作法好幾個月,搭配飲食的控制,過敏總算稍微控制住。有天,醫生鼓勵運動。當下心底掙扎不已,畢竟本質終究是灘不好運動的爛泥。無奈仍不敵內心的自我譴責,於是回到瑜伽教室,認命地吸吐人生。
病體雖仍跟隨節氣起伏,但憑藉飲食、運動與精力的管理,狀況已逐漸穩定。更發覺原本嗜吃甜食的口味變了,不僅喜清淡,也開始注重養生——儘管是成了麩質好友的情誼叛徒。後試著減少糖分的攝取,飲料改喝無糖,情緒波浪竟平靜許多。即便再起波瀾,也能迅速意識洶湧來的負面心情,耐心安撫。
一天,朋友分享「能量管理」的精力分配學,發覺正是自己現下實行的事。親身體驗「身、心、靈」之間密不可分的因果緣分,再也不敢怠慢身心。回過頭來,對那一夜的過敏只有滿滿教我學會惜肉怕疼的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