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讀後感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這本書有很多的地方,我還未能了解得透徹,很佩服作者有那麼深入透徹的思維,我以我了解的⻆度去,說一說我的讀後感吧。
這個故事主要圍繞著「輕和重」、「靈與慾」用不同的情境故事,不同的故事人物來帶出這兩個觀點。
這個故事的敍事觀點,有第三視角的故事人物,還有以第一身的作者以身說法,這個「我」剛開始還以為是年老的托馬斯作回億,原來是作者本人,這樣切換的敍事手法,我還是第一次看,以前的作者,都喜歡這樣的敍事手法,但是近代小說,我倒是小見,應該是我看太多通俗小說,文學小說還是看得很小吧!(掩面)
故事發生在1960年代,蘇聯佔領捷克的前後時期,混合著革命、愛情、遊行的混亂時代,所發生的故事。
托馬斯是布拉格的一名出色的外科醫生,一次到了鄉間醫治一名病人,而邂逅了特麗莎,之後給了特麗莎名片,叫她如果到布拉格玩,可以來找他。特麗莎當時已經喜歡上托馬斯,加上想擺脫母親的操控,她來了找托馬斯,然後她病倒了,她的軟弱讓托馬斯憐惜,從同情心漸變成愛情,成為托馬斯在靈性上唯一愛上的女人。
托馬斯雖然愛特麗莎,但是無阻他與其他女人的情事,肉慾上他仍然擁有著很多的女人,但是在靈魂上,他只愛特麗莎。
這是不是很像渣男的藉口,剛開始,我覺得他很渣,他自己擁有很多的情婦,卻要求特麗莎對他忠誠。
他愛特麗莎,卻不願承受她沉重的愛,他是一個怕承擔的人,他的生命中,連前妻兒子,父母也可以完全割斷關係,他害怕承受沉重的感情,所以他不會放棄自己的原來的生活,完全承受特麗莎的愛。後來,蘇聯佔領了捷克,他和特麗莎去了蘇黎世,但是特麗莎因為完全不適應這裡的生活,最後不告而別的回去布拉格。
托馬斯第一次享受到沒有特麗莎的日子,是如此之輕。
「他跟特麗莎在一起生活七年,特麗莎的目光跟隨著他的每一個腳步,彷彿在他的兩個腳踝都鏈上了鐵球。現在,他的步伐突然輕盈了許多。他幾乎要飄起來了。他置身於日門尼德的神奇空間裡:他品味著甜美的生命之輕。」
可是輕是否就代表著好?當托馬斯品味了兩天的甜美之輕後,他憂鬱了,他滿腦子都是特麗莎,最後,他放棄了在在蘇黎世的醫生工作,回到了被佔領的布拉格,這次的回去,亦代表永遠不能再出國,這是沉重的決定,他決定承受特麗莎沉重的愛情了嗎?
在托馬斯的觀念裡,愛情和肉慾是完全分開的,他仍然擁有其他的情婦,即使他為特麗莎作了如此大的抉擇,他仍然擺脫不了佔領其他女人的慾望,但是,只有慾望,卻沒有愛情,他的靈魂中記得的女人只有特麗莎。其他的情婦,他一個都不記得。
托馬斯能將靈與慾完全分開,但是特麗莎不能,她日日夜夜都被妒忌啃噬著,她無法宣洩,她每晚都做著奇怪而且恐怖的夢,這些夢中托馬斯都是高高在上的主宰著特麗莎的生與死。
因為這段關係,從一開始就建立在極端的不平等上,特麗莎是一名酒吧待女,而托馬斯是一名著名的外科醫生,特麗莎為了逃脫母親的情感勒索,而必須緊緊的抓住托馬斯,她需要他,她只有他,她無從選擇,這是她唯一自救的繩索,她究竟是需要托馬斯還是愛托馬斯,哪個佔的比重較多,連她自己也不知道吧。
「特麗莎被迫對其他的村民們有禮貌,否則她就沒辦法在那裡生活,即使跟托馬斯在一起,她也不得不表現出深情妻子的樣子,因為她需要托馬斯,我們永遠無法確定,我們跟他人的關係有多大程度是出自我們的感情,是出自我們的愛情或是我們的恨意。也無法確定這些關係有多大程度是被人與人之間的權力關係預先決定的。」
後來,托馬斯因為投稿一篇文章,被貶為洗窗工人,可是他卻覺得輕鬆,像放一個長假,沒有醫生的光環,沒有特麗莎的目光,(特麗莎在晚間工作,他在日間,兩人只有星期天才能在一起),他輕盈的渡過了三年的長假,又一次,輕是否就是好,這時的托馬斯終於覺得厭惡了,他最後與特麗莎一起到了鄉間,過著兩人相對的日子,他終於承擔了生命中的重,特麗莎的愛,他一直被特麗莎沉重的愛拖著,從蘇黎世來到布拉格,從布拉格來到鄉郊。終於,當他真正承受這份愛時,他感到快樂。
特麗莎說:「你這一輩子一切痛苦的原因就是我。就是因為我,你才會淪落到這裡,是我害你淪落到這麼低下的地步,低到不能再低了。」
「對你來說,你的工作比任何事都重要,至於我,我做什麼都可以,我根本無所謂。對我來說,我什麼也沒損失,可是你卻失去了一切。」
「特麗莎,」托馬斯說:「你沒發現我在這裡很快樂嗎?」
「可是開刀是你的使命啊!」
「使命,」托馬斯說:「特麗莎,那些都是小事。我沒有使命,沒有人有使命。發現自己自由自在,沒有使命,那是最大的解脫。」
作者另外,有一個與托馬斯的對照人物,她是托馬斯的情婦薩賓娜,她在離開托馬斯後,與另外一名有婦之年弗蘭茨一起,後來弗蘭茨決定離開太太與她一起,這個決定讓她無法承受,她選擇逃離,她的一生是不停的背叛與離開,她背叛弗蘭茨後,只覺得一片空無包圍著她,她離開自己的家鄉,越走越遠,她沒有根,沒有值得回憶思念的人,沒有過去的牽絆,她輕得快飄起來了,這種輕得什麼也沒有的感覺,是一種悲劇,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作者還有很多的哲理,有些我還未能完全了解,但是,這本書會讓人一邊看一看有所啟發,作者對情感的深度的剖析,讓我有很多的省思,是值得細閱的一本著作。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77會員
115內容數
分享我的閱讀心得。閱讀類型大多是:小說、育兒、自我成長、經濟、歷史、成功學、寫作教學、身心靈等等。不過閱讀速度緩慢,也不一定每一本都寫讀後心得,這裏只分享讀過覺得好的才寫下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淡淡晴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越來越少人閱讀書藉,但並不代表人們不再喜愛文字,只是大家改變了閱讀的方法,更喜歡閱讀網絡文章。 閱讀網絡上的文章,也是一樣在讀文字,但其性質和作用是否就一樣呢?是否將來就可以取代書本的地位呢?
在書店看到這種形式命名的書名很多次,剛開始有點不以為然,沒有拿來看,後來了解到是以腦科學解構男性的奇怪行為,就馬上找來看了。 結果看到書中很多經典的爭執例子,我都忍不住笑了出來,原來不只是我老公,普遍妻子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啊,原來這是男性的特性,整本書挺有趣的。 男性著重結果,女性著重過程
  我會選讀這本書,是因為看到博客來的一致五星好評。果然,沒有讓我失望,在這本書,我有很多的收獲。這是一本介紹溝通方式的書藉,我覺得自己在親子教養方面尤其有所得著,很值得推介給為人父母及教師。   薩提爾的冰山模式,是一種隱喻,人就像冰山一樣,能被看到的,只是表面很少的一部份——行為、事件
越來越少人閱讀書藉,但並不代表人們不再喜愛文字,只是大家改變了閱讀的方法,更喜歡閱讀網絡文章。 閱讀網絡上的文章,也是一樣在讀文字,但其性質和作用是否就一樣呢?是否將來就可以取代書本的地位呢?
在書店看到這種形式命名的書名很多次,剛開始有點不以為然,沒有拿來看,後來了解到是以腦科學解構男性的奇怪行為,就馬上找來看了。 結果看到書中很多經典的爭執例子,我都忍不住笑了出來,原來不只是我老公,普遍妻子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啊,原來這是男性的特性,整本書挺有趣的。 男性著重結果,女性著重過程
  我會選讀這本書,是因為看到博客來的一致五星好評。果然,沒有讓我失望,在這本書,我有很多的收獲。這是一本介紹溝通方式的書藉,我覺得自己在親子教養方面尤其有所得著,很值得推介給為人父母及教師。   薩提爾的冰山模式,是一種隱喻,人就像冰山一樣,能被看到的,只是表面很少的一部份——行為、事件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是以捷克的民主化運動布拉格之春及後蘇聯入侵捷克為寫作背景,描寫了一男兩女的愛情糾葛,並帶出各角色生命中屬於他們的「輕」和「重」。雖然小說以大量篇幅刻畫兩性關係以及性愛劇情,但更為準確的是注入了大量隱喻的哲學小說,並表達作者對於生命本質、存有、意義、靈魂肉體等主題的反思。
Thumbnail
光是書名的哲學意味便相當濃厚,既然是「 輕 」,為何不能承受呢?承受不住的,應該是「 重 」的呀!
Thumbnail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是捷克裔法國作家米蘭‧昆德拉於1984年以法文所寫的小說(L'Insoutenable Légèreté de l'être),繼而有多種語言譯本出版,自己看的是英文版(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
Thumbnail
Einmal ist keinmal. 一次到底算不算數呢?偶然還是必然?對我來說,當一件事發生了、一個人出現了,它就不是偶然。 Es muss sein! 非如此不可嗎? 文學擁有某種奇妙的作用,它能把那些在現實社會中不被理解、不被愛戴的人,變成引人遐思又與眾不同的神祕個體。身為讀者的我,便可
Thumbnail
書名: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作者:米蘭昆德拉 書籍摘要 故事背景以蘇聯軍隊進佔、捷克知識分子大量逃亡歐洲海外為背景,同時描寫主要的兩對男女,四人彼此經歷多個「偶然」相識或有所關聯,交織並構造出以不同視角為主的故事,在愛、背叛、情慾、政治、人生之間,每個主體皆共存著複雜、真實卻矛盾的情感......
Thumbnail
羅雨儂為光的資深阿姊還完賭債後,阿姊說:「妳為什麼要施捨我?」讓羅雨濃回想起錄音機裡聽到蘇慶儀指控「滿足羅雨儂自以為可以幫助別人的病。」思考自以為是的幫助別人,似乎在滿足被需要感。
Thumbnail
《永恆族》實在很難說好看還是不好看,可能要看重點怎麼抓跟期待怎麼放,但不論如何它整體的質感都是相當好的。 特效當然絕對有一定的質感,動作場面算是華麗(很多pose的優美路線,不是血腥暴力路線),刺激感緊湊度都不錯,雖然看多動作大片的觀眾可能不會特別興奮,但就一般娛樂電影來說還是很精彩了。
Thumbnail
我沒辦法也不打算用相對學術的口氣,分享Eva Illouz這本新書《為什麼不愛了》。整個閱讀過程,我是一面檢視著過往戀愛經驗,一面思考,如今被戲稱習慣於「速食愛情」的年輕人們,到底是對這現象免疫了,還是仍重複在傷害與癒合中,把自己調整成適合這種如棉洗筷式關係的情感經營模式?
Thumbnail
「就像是跳探戈。不要太過接近、也不要離得太遠,要在適切的距離。」陪伴成為紀錄片核心的目的,而影片則更像是交朋友的過程中,剛好得到的產物。從最一開始的訪談到後面更深度的認識,成為無聲的陪伴角色,讓被攝者可以自然而然地說出心裡的話,也絕對不去糾正或提醒對方是不是說了什麼不妥的內容。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是以捷克的民主化運動布拉格之春及後蘇聯入侵捷克為寫作背景,描寫了一男兩女的愛情糾葛,並帶出各角色生命中屬於他們的「輕」和「重」。雖然小說以大量篇幅刻畫兩性關係以及性愛劇情,但更為準確的是注入了大量隱喻的哲學小說,並表達作者對於生命本質、存有、意義、靈魂肉體等主題的反思。
Thumbnail
光是書名的哲學意味便相當濃厚,既然是「 輕 」,為何不能承受呢?承受不住的,應該是「 重 」的呀!
Thumbnail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是捷克裔法國作家米蘭‧昆德拉於1984年以法文所寫的小說(L'Insoutenable Légèreté de l'être),繼而有多種語言譯本出版,自己看的是英文版(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
Thumbnail
Einmal ist keinmal. 一次到底算不算數呢?偶然還是必然?對我來說,當一件事發生了、一個人出現了,它就不是偶然。 Es muss sein! 非如此不可嗎? 文學擁有某種奇妙的作用,它能把那些在現實社會中不被理解、不被愛戴的人,變成引人遐思又與眾不同的神祕個體。身為讀者的我,便可
Thumbnail
書名: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作者:米蘭昆德拉 書籍摘要 故事背景以蘇聯軍隊進佔、捷克知識分子大量逃亡歐洲海外為背景,同時描寫主要的兩對男女,四人彼此經歷多個「偶然」相識或有所關聯,交織並構造出以不同視角為主的故事,在愛、背叛、情慾、政治、人生之間,每個主體皆共存著複雜、真實卻矛盾的情感......
Thumbnail
羅雨儂為光的資深阿姊還完賭債後,阿姊說:「妳為什麼要施捨我?」讓羅雨濃回想起錄音機裡聽到蘇慶儀指控「滿足羅雨儂自以為可以幫助別人的病。」思考自以為是的幫助別人,似乎在滿足被需要感。
Thumbnail
《永恆族》實在很難說好看還是不好看,可能要看重點怎麼抓跟期待怎麼放,但不論如何它整體的質感都是相當好的。 特效當然絕對有一定的質感,動作場面算是華麗(很多pose的優美路線,不是血腥暴力路線),刺激感緊湊度都不錯,雖然看多動作大片的觀眾可能不會特別興奮,但就一般娛樂電影來說還是很精彩了。
Thumbnail
我沒辦法也不打算用相對學術的口氣,分享Eva Illouz這本新書《為什麼不愛了》。整個閱讀過程,我是一面檢視著過往戀愛經驗,一面思考,如今被戲稱習慣於「速食愛情」的年輕人們,到底是對這現象免疫了,還是仍重複在傷害與癒合中,把自己調整成適合這種如棉洗筷式關係的情感經營模式?
Thumbnail
「就像是跳探戈。不要太過接近、也不要離得太遠,要在適切的距離。」陪伴成為紀錄片核心的目的,而影片則更像是交朋友的過程中,剛好得到的產物。從最一開始的訪談到後面更深度的認識,成為無聲的陪伴角色,讓被攝者可以自然而然地說出心裡的話,也絕對不去糾正或提醒對方是不是說了什麼不妥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