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在自己創業的這5個月,可以說是到現在才彷彿看到一點曙光。
前半段坦白說是種瞎忙,一直想要緊湊的把任何可能有機會轉成收入的事給排進來,花了很多力氣但卻好像只有一點點長進,在瞎忙中找方向,也不斷地歷經嘗試、不行、打掉重練的過程。有時候真覺得自己幹嘛不安穩好好的當個上班族,主管交代什麼我就做什麼,不花腦力不花自己的積蓄,這不是很輕省嗎?
<想要轉職的心態>
但我相信會想要自己做點什麼的人,大概是不甘於某些時候人生只能這樣吧?一直以來我很引以為傲自己的工作效率,甚至有時候一天八小時的上班工作,大概兩個小時就可以完成今日的代辦事項,剩下的時間就是機器(大腦)空轉,因為我們需要把剩下的時間填滿,才能看起來人有在公司,有在認真工作。然而,這空轉的六小時,實在對自己造成耗竭,我們這邊東摸一下,西摸一下,嗯,一小時過去了「耶,賺到一小時薪水」,然後工作做到一半,再去跟同事哈拉一下,「中午要吃什麼午餐?下午要喝什麼飲料?」日復一日重複這樣的生活。
除了之外,在上班族最困擾的事中其中一樣就是上班族的關係。我們都曾真心的在職場付出,在職場中維繫同事之間的平行關係,與主管的上下關係。但職場終究是職場,再多的真心與關係只要遇上績效、薪資、升遷,多少就變得不夠純粹。歷經幾次真心被傷害後,我終於明白最好的職場關係是:「上班好同事,下班不認識」,唯獨我們好好保護自己,才能夠穩穩站立。
綜合上述,當時對自己這樣的狀態實在感到害怕,害怕自己的競爭力就在空轉中流逝,同時也擔心年紀漸長的狀態下未來要找到相對優渥的薪資的難度變高,更擔心自己最後只出一張嘴「我那個時候有什麼很厲害的事,現在...」等等,種種推力與自己的好勝心跟不甘心,都把我推向其他選擇。
我並非沒有在104、linkedin、yourator、cakeresume等這些求職平台投遞履歷,而是我所擅長的事在居住的區域上有薪資天花板,或是需要到搬到外地才能有更好、更近一步的發展,「難道沒有更好的選擇嗎?我不想因為我已婚、有孩子的理由成為發展自己職涯的牽絆」,看看自己的口袋,與另一半討論自己出來工作的可行性,2022年的四月份我正式卸下上班族身份,朝創業工作前進。
<開發>
自己工作,第一個要面臨的是:誰要買單?盤點了我自己所擅長的事,用心智圖畫下能夠與外界交流的專長,開啟了文字的採訪與香氛課程的教學。主動的投遞各種合作的可能性,然後帶著我的sample跟簡歷到跟不同的人談合作、組合課程、產品定價、販售。
這些販售考量是否能被消費者買單,始終是很關鍵的問題。教學、製作課程對我來說並不難,但怎麼願意藉由市場測試讓產品能夠販售,一直都不容易。這段時間的開發透過線上帶動線下,再從線下導流回線上,好像是破關的方法之一,關起來閉門造車別人不知道,走出去就對了。原來的我也很不喜歡在臉書上po這些細節,但要讓人家知道你在做什麼,才有機會開發可能的市場。
<自律>
也許是個性,也許是現階段孩子正在上課的緣故,每一天的作息其實跟上班蠻類似的,早晨起來寫文,送孩子出門後就是全力衝刺。上課與去上課、製作podcast與剪輯、開發、訪談、上課、備課、讀書、聽別人的podcast、運動、靜心....等。我知道自己沒有耍廢的權利,也知道自己可能比較駑鈍,不夠聰明,朝選擇比努力重要的方向前進之外,能夠做的就是讓自律給自己穩定的產出。因此週更podcast、開始日更文章、每月的精油party...等。固定的產出讓我能夠安心,在慌亂的時候回頭看,原來自己已經累積了一些東西。
創業是不容易的,創業也很辛苦,需要對抗的東西與包袱真的太多了,對抗體制下的不友善,對抗旁人的眼光,對抗自己的心魔。過程中也好幾度想放棄,但總忍不住想要再多試一點,看看可以看見什麼。我還在持續努力中,也把自己走過的這些路寫下來,如果你也跟我一樣有點不甘心,或是想要為自己做些什麼改變,試著有一點小小的開始,就有機會來點不同。你不用很厲害才開始,但你需要開始才會變得很厲害,有個改變,就是前進的開始!go!
#文字日更計畫現正實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