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閱讀觀點109】這麼多科學家,為什麼你只認識愛因斯坦?--《成功的條件:AI時代的5個大數據必勝法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普普藝術家安迪·沃荷有一句名言:「在未來,每個人都有可能出名15分鐘。」拜網際網路、社群媒體發達所賜,大家成名的機會變大了,但不多,沒有把握機會的話,可能就像流星一樣短暫而燦爛消失在天際。

《成功的條件:AI時代的5個大數據必勝法則》的作者巴拉巴西,是美國東北大學達基網路科學講座教授暨大學特聘教授,主持複雜網路研究中心。書的簡介寫他發現「無尺度網路」,至今仍是受引用次數最多的科學家之一。

上網查了「無尺度網路」,大概是在說明,過往我們以為網路是隨機分佈,然而巴拉巴西發現,全球資訊網是由少數高連接性的頁面所串聯,絕大多數的網頁只有不超過4個超連結,極少數頁面卻擁有極多的連結,遵守冪律分布。以人的身高來比喻的話,就像是全世界只有少數幾位超高巨人,其他都是侏儒一樣,而不是像現在大家身高都落在160-180公分左右。

在這個特性之下,如果想要成功,有沒有哪些條件是我們可以把握的?作者根據其研究,提出五個定律。

raw-image


第一定律:你的表現能為你帶來成功,但如果表現優劣難以判斷,則是人際網絡能為你帶來成功。

第二定律:表現有上限,但成功沒有上限。

第三定律:過去的成功(優先連結)X適存度=未來的成功。

第四定律:雖然成功需要多元性和平衡性,但功勞讚譽只會歸於特定個人。

第五定律:堅持下去,成功隨時可能到來。

書中提到廣為人知的科學家愛因斯坦,其實還有許多成就也很高的科學家(牛頓、波爾、海森堡),大家能叫出名字的卻沒幾個。為什麼愛因斯坦那麼有名?愛因斯坦第一次踏上美國國土時,雖然已小有成就,但不到很有名,媒體到港口採訪時,發現擠了很多民眾歡迎他,在採訪完後,隔天愛因斯坦同時登上了華郵和紐時的頭版,自此愛因斯坦開始名氣開始變大。

只不過,港口的那些民眾其實不是去迎接愛因斯坦的。真相是紐約猶太人夾道迎接國際猶太復國主義組織訪團,而愛因斯坦只是訪團的其中一員。如果當時因斯坦沒有搭上那艘船,他在科學上的成就無庸置疑非常高,至於會不會變成家喻戶曉的知名人物?很可能不會。

書中還舉了很多類似的例子,比如「蒙娜麗莎的微笑」原本並沒有很有名,是在被偷了之後,才知名度大增。書中說明成功的關鍵,在於人際、眾人對你的表現有何感受,而非僅止於你自己的表現。

從這些例子可以發現,也許你很優秀,在其他人也跟你一樣優秀狀況下,最後能成功勝出的的關鍵,可能與才能無關。書中也提到了,任何一位紅酒評審對於同一款紅酒能給出同樣評分的機率,只有18%,甚至又可能今年給分非常一致,下一年就不是了;單純聽音樂猜優勝者的比例只有25%,但只看影片不能聽音樂猜優勝者的比例,卻達50%;歌唱大賽中,晚出賽的排名,不論是晚幾天出賽,或是當晚比較晚出賽者,都能比早出賽者排名來得高。在那麼多不可控因素下,似乎說明要能成功,只能靠運氣?

倒也不必這麼悲觀,社會學家凡德萊曾做了一個實驗,向沒有得到任何贊助的專案,隨機捐一小筆錢,最後發現,被他贊助過的專案,後續吸引資金的機會超過一倍。

成功會帶來成功。

這也呼應了馬太效應,富者會更富,所以要從中找出優先連結,跨出成功的一小步。

書中還有一個非常有趣的研究,科學家是在職涯哪個階段,寫出最具影響力影響力的論文?分析大數據後,有13%的機率,會在職涯前三年發表最具影響力的論文,接下來三年也有差不多的機率,事實上在二十年的時間內,機率都差不多,等到二十年後,機率大幅下降,到了二十五年前後三年,要寫出被引用次數最多的論文,機率剩5%。

再進一步探索數據後,他們發現會有這樣的狀況,並不是因為老了導致創意降低,而是年輕時的生產力本來就比較高,隨著年紀增長,可能因為家庭因素等等,導致產量降低,因為產量較少,被引用的次數較少也是必然的結果。如果把論文以先後發表順序來看,不加入年紀因素的話,其影響力都是一樣的。

最後,作者曾問一位科學家,做過最重要的研究是哪一個?那位科學家回答:「一定都是現在手上在做的那個。」作者曾對這個答案非常失望,現在他能懂這個道理,也以此勉勵讀者,任何時候,都是有可能成功的時候,只要有好的創意跟高的執行力,都有機會。

然而創意沒有保存期,成功卻有到期日,如果一直沒能成功,也許代表入錯行,可以適時考慮轉換跑道,當成功了,也別忘了在自己的人際網路裡,幫助能見度較低的人。




avatar-img
86會員
141內容數
閱讀面向會包含時間管理、工作效率、習慣強化、閱讀寫作技巧與人際關係等面向,並希望整理不同作者的觀點,內化成自己的想法,打造適合自己的系統。如果這也是你(妳)追求的目標,歡迎一起加入。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滾石西恩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蒙格曾說,手裡拿著錘子的人,世界就像是釘子一樣。要治療鐵鎚人症狀,就要擁有許多跨領域技能,才能避免認知錯誤。而《生活的藝術:52個打造美好人生的思考工具》蒐集了52個「心理工具」,包含古典思考模式與當代心理學知識,每個篇章大概都只有4頁,不多,但都能打破一些內心的迷思。 比如「反生產力」,我們
《栗山筆記:一生受用的經典閱讀法》是前WBC日本隊,以及北海道日本火腿鬥士隊總教練栗山英樹所著,會對他印象比較深刻的人,可能會是因為前旅日球員王柏融就待在火腿隊,自然而然會關注時任總教練栗山英樹的看法。 當時我對栗山英樹的印象是非常的親切,散發出溫暖的氣息,完全沒有總教練的架子,抱持著想要了解栗山
「行百里半九十」、「成功是屬於永不放棄的人」關於成功的故事或是名言,我們都聽過很多,而且多半是跟堅持劃上等號。如果有人說放棄才能成功,你可能會笑笑的,然後想說這個人是不是瘋了? 以爬聖母峰來說,放棄,怎可能會登上聖母峰呢?不管再怎麼想,都是要「堅持」才有辦法登頂吧?但反過來想,如果堅持登頂會讓
《都是大腦搞的鬼》作者謝伯讓著名的腦科學專家,先前有介紹過非常推薦的《大腦簡史》,《都是大腦搞的鬼》則是比較早的作品,用比較詼諧、簡單、生活化的內容,從腦科學角度介紹消費、職場、社交到知識等面向,大腦可能產生的盲點和誤區。 大腦會有盲點,非常正常,因為演化的過程只會選擇出「足以幫助生物贏得競爭或繁
怎樣才是成功的人生? 有很高的功成名就、漂亮的房子、被納入合適的社交圈、美滿的家庭、跟好友吃美食,這些社會文化設定的目標,都被《第二座山:當世俗成就不再滿足你,你要如何為生命找到意義?》作者歸類在第一座山,很多人終其一生努力,登上第一座山的頂峰,卻只得到空虛;又或是在此時發生疾病、失去家人等意外,
從早上擺脫鬧鐘起床,到白天專注工作,再到晚上就寢睡覺,你有想過大腦是如何運作的嗎? 《大腦先生的一天》用時間點切割各個章節,闡述大腦在這些時間點扮演的角色,以及會受到的影響。從早上六點半醒來,該不該按下貪睡鍵開始,到晚上九點告訴你應該上床睡覺,不要再閱讀。 書中有兩點讓我比較印象深刻的事,第
蒙格曾說,手裡拿著錘子的人,世界就像是釘子一樣。要治療鐵鎚人症狀,就要擁有許多跨領域技能,才能避免認知錯誤。而《生活的藝術:52個打造美好人生的思考工具》蒐集了52個「心理工具」,包含古典思考模式與當代心理學知識,每個篇章大概都只有4頁,不多,但都能打破一些內心的迷思。 比如「反生產力」,我們
《栗山筆記:一生受用的經典閱讀法》是前WBC日本隊,以及北海道日本火腿鬥士隊總教練栗山英樹所著,會對他印象比較深刻的人,可能會是因為前旅日球員王柏融就待在火腿隊,自然而然會關注時任總教練栗山英樹的看法。 當時我對栗山英樹的印象是非常的親切,散發出溫暖的氣息,完全沒有總教練的架子,抱持著想要了解栗山
「行百里半九十」、「成功是屬於永不放棄的人」關於成功的故事或是名言,我們都聽過很多,而且多半是跟堅持劃上等號。如果有人說放棄才能成功,你可能會笑笑的,然後想說這個人是不是瘋了? 以爬聖母峰來說,放棄,怎可能會登上聖母峰呢?不管再怎麼想,都是要「堅持」才有辦法登頂吧?但反過來想,如果堅持登頂會讓
《都是大腦搞的鬼》作者謝伯讓著名的腦科學專家,先前有介紹過非常推薦的《大腦簡史》,《都是大腦搞的鬼》則是比較早的作品,用比較詼諧、簡單、生活化的內容,從腦科學角度介紹消費、職場、社交到知識等面向,大腦可能產生的盲點和誤區。 大腦會有盲點,非常正常,因為演化的過程只會選擇出「足以幫助生物贏得競爭或繁
怎樣才是成功的人生? 有很高的功成名就、漂亮的房子、被納入合適的社交圈、美滿的家庭、跟好友吃美食,這些社會文化設定的目標,都被《第二座山:當世俗成就不再滿足你,你要如何為生命找到意義?》作者歸類在第一座山,很多人終其一生努力,登上第一座山的頂峰,卻只得到空虛;又或是在此時發生疾病、失去家人等意外,
從早上擺脫鬧鐘起床,到白天專注工作,再到晚上就寢睡覺,你有想過大腦是如何運作的嗎? 《大腦先生的一天》用時間點切割各個章節,闡述大腦在這些時間點扮演的角色,以及會受到的影響。從早上六點半醒來,該不該按下貪睡鍵開始,到晚上九點告訴你應該上床睡覺,不要再閱讀。 書中有兩點讓我比較印象深刻的事,第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AI高速發展,現今一天的變幻超過古代十年的發展,不少人對未來充滿焦慮、迷茫,但一直以來都有一項能力,不僅人人都能學、還無法被AI取代﹔而貫穿古今,只要精通這能力,人生普遍差不了…
Thumbnail
繪製個人學習藍圖,戰勝拖延與分心,並運用直接學習法,讓你的學習更加目標導向。重複練習與自由回想則能幫助你鞏固知識,根據反饋調整學習方向,確保你在正確的道路上不斷進步。立即開始,讓學習變得更高效!
其實,每篇論文的貢獻,絕對都是站在前人的努力上的。就像現在的AI,名稱是大語言模型,再更早以前叫做編碼器-解碼器循環神經網絡,再更早以前還有別的名字。「你需要去了解,2024你看到的論文,在歷史上是怎麼一步一步長出來的。」你要去找到源頭的問題,去觀察不同時代大家如何解問題,你才會知道解決方案。
Thumbnail
最聰明的未必會成功,成功的是最有彈性的人。 史帝夫。賈伯斯(Steve Jobs):你沒辦法事先將這些點點滴滴串聯起來,唯有在回顧時才會明白這些點滴是如何串聯,所以你必須相信眼前的這些有朝一日會以某種形式被串聯起來。
Thumbnail
作者認為AI,它不特屬於哪一個產業,在一定時間成熟之後,它充斥你我生活之中,就是像水電一樣的自然。有很多人還搞不清楚它的未來發展到哪裡? 當這變化還很劇烈時,過早投入反而浪費時間與成本,所以作者的洞見是:什麼是你我最珍貴的價值?
Thumbnail
讀者您好 首先,讓我們釐清一個事實:AI 這個話題確實非常熱門,而且對很多行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不過,這並不意味著如果你不會 AI,就會立刻被淘汰。 這種擔憂是可以理解的,但有很多方法可以緩解這種焦慮,讓你在這個充滿變革的時代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
Thumbnail
我們活在一個「數據為王」的時代,無形的壓力讓我們陷入一種「我是不是錯過了什麼?」的焦慮漩渦。文章提到當我們過度追求這些數字時,可能會迷失自己。愛因斯坦的名言提醒我們:「並不是所有重要的東西都能被計算,也不是所有能被計算的東西都重要。」
Thumbnail
從職場的社會學校畢業一年多,超過400篇長、短文的文字筆耕,寫作是有趣的,特別是獲得讀者的迴響,更是感到無比喜悅;儘管不是來自金錢的對價關係,或是被朋友們發現過往所不知的面向(對,我有一點文筆),正是君子之交又多了一層認識。當然,這段期間獲得文稿邀約、專欄執筆、電視採訪,也算是意外收穫。
Thumbnail
「一萬小時」的概念來自於《異數》這本書,可能大多數人都有耳聞過,意思是說如果你想要成為某個領域的佼佼者,若你越早開始勤奮苦讀練習,專精那項技術的時間來到一萬小時,那麼你就能夠成功。 然而,真的是這樣嗎?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AI高速發展,現今一天的變幻超過古代十年的發展,不少人對未來充滿焦慮、迷茫,但一直以來都有一項能力,不僅人人都能學、還無法被AI取代﹔而貫穿古今,只要精通這能力,人生普遍差不了…
Thumbnail
繪製個人學習藍圖,戰勝拖延與分心,並運用直接學習法,讓你的學習更加目標導向。重複練習與自由回想則能幫助你鞏固知識,根據反饋調整學習方向,確保你在正確的道路上不斷進步。立即開始,讓學習變得更高效!
其實,每篇論文的貢獻,絕對都是站在前人的努力上的。就像現在的AI,名稱是大語言模型,再更早以前叫做編碼器-解碼器循環神經網絡,再更早以前還有別的名字。「你需要去了解,2024你看到的論文,在歷史上是怎麼一步一步長出來的。」你要去找到源頭的問題,去觀察不同時代大家如何解問題,你才會知道解決方案。
Thumbnail
最聰明的未必會成功,成功的是最有彈性的人。 史帝夫。賈伯斯(Steve Jobs):你沒辦法事先將這些點點滴滴串聯起來,唯有在回顧時才會明白這些點滴是如何串聯,所以你必須相信眼前的這些有朝一日會以某種形式被串聯起來。
Thumbnail
作者認為AI,它不特屬於哪一個產業,在一定時間成熟之後,它充斥你我生活之中,就是像水電一樣的自然。有很多人還搞不清楚它的未來發展到哪裡? 當這變化還很劇烈時,過早投入反而浪費時間與成本,所以作者的洞見是:什麼是你我最珍貴的價值?
Thumbnail
讀者您好 首先,讓我們釐清一個事實:AI 這個話題確實非常熱門,而且對很多行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不過,這並不意味著如果你不會 AI,就會立刻被淘汰。 這種擔憂是可以理解的,但有很多方法可以緩解這種焦慮,讓你在這個充滿變革的時代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
Thumbnail
我們活在一個「數據為王」的時代,無形的壓力讓我們陷入一種「我是不是錯過了什麼?」的焦慮漩渦。文章提到當我們過度追求這些數字時,可能會迷失自己。愛因斯坦的名言提醒我們:「並不是所有重要的東西都能被計算,也不是所有能被計算的東西都重要。」
Thumbnail
從職場的社會學校畢業一年多,超過400篇長、短文的文字筆耕,寫作是有趣的,特別是獲得讀者的迴響,更是感到無比喜悅;儘管不是來自金錢的對價關係,或是被朋友們發現過往所不知的面向(對,我有一點文筆),正是君子之交又多了一層認識。當然,這段期間獲得文稿邀約、專欄執筆、電視採訪,也算是意外收穫。
Thumbnail
「一萬小時」的概念來自於《異數》這本書,可能大多數人都有耳聞過,意思是說如果你想要成為某個領域的佼佼者,若你越早開始勤奮苦讀練習,專精那項技術的時間來到一萬小時,那麼你就能夠成功。 然而,真的是這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