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分離
妹妹常常說我是雞婆大師,這個雞婆說好聽是熱心,說難聽就是多事,有時候多事的過程因為溝通和情緒,反而造成很多不必要的困擾麻煩,最終可能變成好心辦壞事。課題分離解決了這個狀況,因此開始學習建立邊界,自己的事、別人的事、老天的事,除了自己的事情能夠掌握外,後兩者都是無法掌握的,因此首先將問題都拉回到自身,先覺知自己。
前幾天看到改變命運,重要的不是性格,也非能力,而是心智的提升。
心智的提升階段性-
1. 覺知反思自己
2. 關注行為情緒背後的原因
3. 接納自己
4. 長期的覺察省思
5. 穩定而專注
6. 人生的使命及目標
有趣的是心智提升跟修行的歷程很相似,面對問題,開始覺知反思自身,而後了解自己行為情緒背後的原因,等同於分析情緒行為背後因果,然後接納自己的問題開始為此而做改變,最後在穩定專注的情況之下,就能夠進入禪定的階段,最終得到自己的使命與目標,因此提升心智的過程等同於修行的過程,只是必須反覆很多次的不斷去面對問題、了解問題,解決問題,修行也是為了改變命運,升級自己的版本。
最後明白一個道理,不是不善良,也不是冷眼旁觀,而是不能過度的參與到他人的課題裡面,尊重每個人對於生命的選擇,甚至信任對方能夠面對解決自己的問題。最近在經過多重分析之後,得知某人滿嘴謊言,猶豫著是否要提醒剛與某人交往的女孩,經過反覆地思索之後,還是決定保持沉默,畢竟某人欺騙可能只針對某些人,不一定騙她,某人不誠懇也不一定是對他,就算是對他,相信自己也會有應對之道,不要捲入他的課題,另造因果。
情緒是需求的冰山一角
每一個外溢而出的情緒,都是內在需求的外溢,就如同嬰兒啼哭,就是因為自己的需求沒有被滿足,需要引起注意力。而為何會有各種情緒的產生,喜怒哀樂之間,都有背後的對應,往往會關照的是所謂的壞情緒,也就是怒與哀,然而在經歷一段時間去解析情緒後,發現可能更需要覺察的是喜與樂,在喜樂的時間往往沉浸在當下的感受之中,需求是被滿足的,但同時這樣的情緒不是平靜的,過多的喜與樂可能造成的是得意忘形和樂極生悲。
喜樂可能更可以關照反射出內心,記得一句話:知道你過得不好,我就滿足了。對於不喜歡的人,曾經讓自己受傷的人,往往會有這樣的心態,竊喜於對方過得不好,這樣的心態除了顯示自己受到他人影響,也讓那些不值得不美好的對象在心上留下印記,很多事情沒有拿起更無謂放下,很多事情拿得起,就要相信自己放得下,很多情緒轉換的方式,看起來像是催眠自己,但是經過一段時間幫自己洗腦,就能讓它變成真實,這就是加強自己的信念感。
了解情緒背後需求,就能夠開始找出路,人生本就不會滿足於自己的每件需求,畢竟有因果,也有個人的貪嗔癡,還有無可抵抗他人的選擇、老天的安排,但是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既然如此安排了,那就一定有需要學習的地方,很多時候笑著笑著,莫名一切也就成真,有時候哭著哭著,身體分泌的腦內啡也會安撫自己,端看願不願意抽離出自己去分析情緒及需求,而後找到解決的方法、轉念的方法、放下的方法。
YES,AND
幾年前,在覺得受傷的時候跟著妹妹去報名了即興劇的課程,即興劇整體而言是一個很療癒的體驗,它需要放下原來的很多概念,所有的事情都是彼此合作、拋接,其中第一個就是yes,and,就是不拒絕他人給的任何提案,都能夠接受並繼續,這是一種接納接受不拒絕的概念,可能每個人成長過程中,都會受到無數的否定,然而偏偏身而為人就是有缺,因為不夠自信,在受到無數否定後,開始懷疑自己。
此時,應該送給自己肯定的yes,and,接受每一件所發生的事情,並願意接續下去,人生不也是如此,不論甚麼樣的情況,就算不想接受接納,卻不得不去,那麼在情緒上面的接受接納,不抗拒的接下去,是不是能讓事情開展得越來越好呢?恰好前陣子聽到臣服實驗,作者本身是一個修行者,也是一個經營者,他在一次旅程中體會要臣服的力量,因此他決定做一個實驗,臣服於每件事情的發生,不去做抵抗。
神奇的事情發生了,他的人生有了更多的可能,發生了質量上的變化。在修行之路上,往往會說隨順,認為是一個類似的概念,接受每一個迎面而來的選擇,並更開放、不為自己設限的去接納這些選擇,持續下去,聽起來有點玄,但確實會影響到很多事情。最近買了新手機,本來以為256G很夠用了,沒想到才用兩週,存量竟然爆炸了,此時我有點懊惱沒有買到512G,但又覺得將東西刪一刪也並非不可用。
過了幾天,爸爸的朋友說要送他新手機,本來信誓旦旦的型號容量512G不會有錯,沒想到意外來得如此突然,竟然來的並非爸爸想要的那一隻,當下他希望能夠去店裡更換成他想要的手機,而在到處詢問缺貨的情況下,做了一個提案,是不是將256G手機賣掉,換成512G,而後幫爸爸買一台新手機,這個提案被接受了,所有的事情開展的不可思議地順利,當天在找手機的時候就接到了爸爸的通知,原價將256G手機賣出,本來到處詢問缺貨的手機,在官網訂購後,竟然兩天後到達了。
這就像是一個訊號,當脫離掉”我”的概念,不去與所面對的事件做對抗,不用抱怨,更不要懷疑,只是單純地去接受解決,事情自然就會轉移到應該要去的方向,而這樣不是強求的方式,反而不可思議的達到原來內心預計所需要的目標,因此決定將這個概念融入到生活中,不要設限,更不要否定,只需要接受並在選擇之後,面對它處理它。
最好的時機是現在
每一個變革,都需要覺察認知,在清楚自己的需求、明白自己的目標之後,進而去改變努力,變成自己想要的樣子。這個世界很公平就在時間上面,想要改變永遠都不會晚,但是當有所認知的時候,就會是最好的時機,把握它,不要因為拖延成為未來的悔恨。想要有更好的未來,得靠現在開始,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