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美聯儲的11月利率決策會議即將登場,新聞報紙又開始了猜謎遊戲,預期這次美聯儲將持續暴力升息3碼,將基準利率拉升到4%,同時,全世界關注著會後美聯儲主席,同時也是當代金融沙皇包威爾對未來利率決策方向的詔示。
其實在人類學徒小時候,普通老百姓並不怎麼關心什麼美聯儲,央行的利率決策。利率漲跌跟人們的日常生活影響似乎也沒有那麼大,匯率那更是官老爺們訂定的神秘數字,豈容平頭老百姓妄臆。
但如今就算你不是股民,也肯定在耳邊經常聽到美聯儲QE量化寬鬆,央行直升機灑錢救市,歐洲央行前些年的負利率政策,還有如今日本央行死扛零利率......
央行對普通老百姓的影響力似乎越來越大,央行左右金融市場與經濟的那隻手也越來越明目張膽的在世人面前晃來晃去。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下央行的前世今生,也才能從美聯儲每個月會議紀要報告中那隻"看的見的手"所指揮金錢的方向,趨吉避凶,持盈保泰。
全世界最古老的兩家中央銀行,分別是在1668年成立,由瑞典的國會管理的RiksensStänders Bank。與在1694年經英國國會批准成立的英格蘭銀行 (Bank of England)。晚了近乎一百年之後,西班牙與法國分別在1782年與1800年也成立了中央銀行。這些歐洲國家成立央行的目的都一樣,由貴族與富商成立央行借錢給皇室籌措軍費,建立海軍,發動對外戰爭,換取皇家特許央行可以發行鈔票代為收稅。
也就是說,央行一開始成立的目的是國家(皇室)缺錢,所以拿未來的稅收抵押給央行(背後的貴族)代為發行鈔票(繳稅抵用券)。央行發行鈔票流通到民間潤滑商業行為,民眾不用再背著笨重且有被搶劫風險的金幣四處奔波貿易,改將金幣儲存到英格蘭銀行,換取英格蘭銀行發行的英鎊鈔票交易。銀行保證英鎊鈔票可兌換固定的金子,且英國政府接受英鎊紙鈔繳付稅款。
1725年之前,英格蘭央行發行的紙鈔是由職員手寫交給存戶的,更像是今日的銀行本票
如此一來,商業行為不再受到黃金挖掘生產鑄幣的限制,可以極大化市場經濟活絡。而政府可以放大槓桿債務擴充國家軍備,為18-19世紀的殖民時代添磚加瓦。銀行家則買空賣空,賺取中間的利差與鑄幣權。
如今的英格蘭銀行與全世界絕大多數的央行任務當然已遠遠不只是借錢給政府與印鈔這麼簡單的事情。英格蘭央行在經歷了300多年的歲月中,發現了自己更大的使命,也就是"確保英國金融體系的安全和健全"與"製定貨幣政策以確保低通膨與物價穩定"。而這也是目前全世界每個央行的最重要使命:盡一切辦法穩定本國的金融體系穩定。
除此之外,更晚成立的央行們,除了上述兩個任務外,還順帶肩負了一些在歷史的長河中所添加的額外使命。
從台灣的<中央銀行法>窺得。該法第二條就寫明央行經營之目標如左:
- 一、促進金融穩定。
- 二、健全銀行業務。
- 三、維護對內及對外幣值之穩定。
- 四、於上列目標範圍內,協助經濟之發展。
也就是說,在轄下銀行太平無事歌舞昇平的其間。央行被額外賦予了穩定貨幣與促進經濟發展的另外兩項職責。而穩定貨幣與控制通貨膨脹又是分不開的一體兩面。
若我們再看到當代世界金融體系的王者:美國聯邦儲備系統FED,也就是美國的中央銀行。在
它的官網敘述了美聯儲的五項職能,又遠遠超過英格蘭央行與台灣央行的工作(該說是能者多勞嗎?),包括有:
- 執行貨幣政策以促進美國經濟的最大就業、穩定物價和適度的長期利率;
- 促進金融體系的穩定性,並通過在美國和國外的積極監督和參與來最大限度地降低和控制系統性風險;
- 促進個別金融機構的安全和穩健,並監測它們對整個金融體系的影響;
- 通過向銀行業和美國政府提供促進美元交易和支付的服務,促進支付和結算系統的安全性和效率;
- 通過以消費者為中心的監督檢查、對新出現的消費者問題和趨勢的研究和分析、社區經濟發展活動以及消費者法律法規的管理,促進消費者保護和社區發展。
我們可以看到,美聯儲除了要作央行們該做的活兒之外,還得維持美元霸權,向全世界注入美元流動性,並維持美元結算地位的穩定與效率。
在2008年之前,全球央行也大都忠實的履行了他們的職則,避免全球金融體系的崩潰。經濟過熱通膨高張的時候升息壓抑經濟熱度,經濟衰退的時候降息刺激經濟。
直到那年那日,雷曼兄弟破產,美林被美銀併購。總市值為4兆美元的美股市場連續崩盤,市場上要求「賣出」(sell orders)的交易訂單市值高達5千億美元,而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注入市場的流動性資金僅有1050億美元,
資本市場失去了流動性,資產價格的定錨消失。金融世界彷彿失去了地心引力,所有的資產都無序的飄浮在空中。
金融體系崩潰的恐懼滲入到當時美聯儲主席Bernanke與每位理事的內心,而開啟了QE肥鵝肝大法 (柏南克還因為這段經歷寫出的金融體系崩潰與總體經濟模型獲得了202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美聯儲不止將利息急遽的降到幾乎為零,緊急注資給AIG 850 億美元應急償還與投行對賭的CDO協議(其中有一部份又流回Paulson前東家高盛銀行)。還半強迫的注資給美國的每家大銀行,無論你需要與否,都要讓民眾看到銀行櫃檯上有成堆的現金可以隨時供你領取。讓民眾恢復對銀行體系的信心,重新將手上的現金存回銀行,最終避免了一場近代金融核彈爆炸事件。
但也在打開QE這個潘朵拉盒子之後,金融市場再也回不去過往那個靠貨幣利率決策引導市場經濟的老路子,而開始產生對QE的吸毒戒斷反應。投資人也開始了壞的經濟消息即是好的股市消息的QE預期心理。
央行的那隻手就像魯夫的橡皮手一樣,從三百年前的代國家發鈔到百年前的金融穩定與經濟成長領域,再延伸到如今肩負繁榮股市經濟的最終保證。
OK,寫到這兒我們稍為打住。整理一下面對當前的金融情況,各國央行履行職則下可能會作出的決策。
最近爆發的
瑞信擠兌事件與英國養老金流動性枯竭,顯示美元荒對全世界的金融體系已經造成極大的壓力。瑞士央行近期還連續幾次跟美聯儲作貨幣兌換(也就是跟美聯儲借美元)給底下的小弟弟們。
但特別需要注意的是財長葉倫近期跳出來警告目前美國國債的流動性不佳,可能會在受到外部壓力拋售美債時,造成國債市場崩潰。(你看看,散戶們每天盯著股市漲跌,真正的金融大咖們只在意市場有沒有流動性枯竭)。
如果美國國債市場出現崩潰的跡象,那麼這絕對是美聯儲終止升息,並重新QE的充分理由。
- 在金融穩定的前提下,央行必須控制通貨膨脹(穩定物價)與穩定本國對美元的貨幣幣值:
控制通膨方面,央行面對的敵人藏在本能寺,而非外部。也就是各國財政部依依不捨的財政灑錢寬鬆政策。像是美國的寬免學貸政策,英國與歐盟的補貼家庭能源開銷津貼......造成貨幣緊縮,財政寬鬆的拉鋸戰,也使得通貨膨脹居高不下。
財政部越寬鬆財政,央行們就要越緊縮貨幣,才能對抗通帳。
匯率方面,各國央行或多或少都在拋出外匯存底的美元美債來護盤自家匯率,但在強大的美元升息壓力下,基本上徒勞無功。今年就是美元唯一強勢的一年。
美國經濟出乎意料的強勁,超低的失業率,不斷飆漲的工資水平。再再都在無聲對著美聯儲吶喊:"我們很好,你快加息吧!"
因此,綜合以上三點,在當前美國金融系統穩定,經濟成長持續(雖然最近有點放緩的跡象),配上數十年來最低失業率的情況下。管他什麼美聯儲五大職責,美聯儲目前唯一的任務就是不計一切代價升息打壓通膨。
就像去年包威爾沒有儘快升息被指失職,今年的美聯儲若太快停止升息讓通膨的苗火燒不盡也同樣是失職。目前這個時間截點,任何期待美聯儲會很快降息救經濟拉抬股市的幻想都終將破滅。
---------------------------------------------------------------------------
持續輸出不易,若您喜歡我的文章,請不吝點擊愛心,留言,分享。若能打賞贊助創作的咖啡錢,那是對我莫大的精神鼓勵,感謝您。
以下特別感謝11月份打賞贊助讀者:(依照打賞時間順序)與本專欄的忠實付費訂閱讀者,讓人類學徒能在寫作之餘,買杯咖啡醒醒神繼續爬格子耕出有趣的金融科普文給各位。(叩首一鞠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