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專欄是圖解讀書會的文字版,此次書單是《設計師要懂心理學》,每周三與六與你一起共讀,分享書中100個與設計相關的心理知識,如果您喜歡或關注知識圖解、圖解設計、用戶體驗相關話題,歡迎追蹤本專欄。
01 說謊程度因媒介不同而不同
上述是整理書中的描述而成的圖像,說謊機率:打電話>Email>紙筆,面對面與即時通訊介於兩者之間。
👉作者認為——面對面一對一收集用戶反饋是最準確的。
02 說話者與傾聽者大腦同步
Greg Stephens(2010)發現,人在聽別人說話時,傾聽者與說話者大腦好幾個部分會開始同步,若是語言不相同,則大腦不會同步,且大腦同步程度越高,傾聽者就越能理解說話者傳遞的觀點與資訊。
👉通過視頻或音頻傳達資訊,讓用戶聽到說話者對聲音,能幫助用戶理解。
03 大腦對熟人反應獨特
Fenna Krienen(2010)研究指出,人的大腦會對熟人產生反應,激活內側前額皮質(與感知價值和控制社會行為有關),無論該熟人是否有共同點,然而對於陌生人大腦不會產生反應。
👉這是為什麼人們會很常上FB,而非Twitter的原因,因為FB上很多熟識的人。
04 笑把人們連結在一起
Robert Provine認為笑是建立社會關係的本能,非後天學習,4個月大的嬰兒就會笑,笑也不分國界,所有文化的人都會笑。( 書中有許多笑的描述,未於圖中展開)
👉想讓別人笑,未必需要刻意使用笑話或幽默,普通的聊天會更能帶來笑聲,如果希望別人笑,可以自己先笑,笑是會傳染的。
05 人更容易從視頻 ( 影片 ) 分辨假笑
有兩種笑的類型,一種是杜鄉微笑,指顴大肌收縮,提起嘴角,以及眼輪匝肌收縮,抬起面頰與彎起眼睛,這被稱為真笑,因為80%的人無法有意識的控制眼輪匝肌收縮;另一種是非杜鄉微笑,指顴大肌收縮,提起嘴角,但眼睛沒有灣起,被稱為假笑。
在拍照時的假笑(假裝彎起眼睛)不容易發現,但由於視頻(影片)是動態的,若是假笑,很容易被發現。
👉如果用戶覺得笑容不夠自然,就不會信任你,反之,真誠笑容能激勵用戶並帶來信任。
本周六會繼續分享 人是如何感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