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消費者信心指數在2022年中出現反彈向上,而儲蓄率也跟著反彈向上?本應該隨之向上的個人消費支出年增率於今年1月才出現反彈向上,足足晚了半年之久呢!
正常情況下,消費者信心指數反彈的這段時間,個人消費支出應該要出現反彈向上,且儲蓄率應該要下滑才能與消費者信心指數增強的現象匹配,代表消費者敢於減少儲蓄進行消費。
小教室:儲蓄率為個人儲蓄佔可支配所得的比重,可以當作檢視市場對景氣看法的重要指標之一,以及消費者是否有足夠的銀彈進行消費。
小教室:經濟諮商局與密西根大學所公佈的數據,兩者最大的差異在於,前者反映「一般民間消費」、「就業情形」;後者則反映「耐久財消費」。
小教室:美國每小時薪資成長率,統計僱員包含小費、加班、晚班加給的薪資總收入,但不包含公司福利、不定期獎金以及工資稅等,實際反應僱員收入。
首先探討儲蓄率增加的可能原因,從時薪走勢圖來看,去年年中至今都是持續下滑,代表儲蓄的增長不是來自薪資的增長,那麼是來自於哪裡?廢的先生想到疫情至今美國政府推出了多種財政刺激方案,1兆9000億元「美國救援計畫」(American Rescue Plan)、1兆2000億元的基礎建設法,以及7400億元的「降低通膨法」(Inflation Reduction Act)分別都會讓政府合約和補助金增加。
保守派智庫「傳統基金會」(Heritage Foundation)分析師帝奇(David Ditch)說,「聯邦雇員的人數幾十年來一直保持穩定,但當有更多資金讓政府得以發出合約或補助金時,實際上就是在增加聯邦勞動力。」(
來源)
美國華盛頓時報(Washington Times)報導,稅務基金會統計指出,2023年全美50州有38州將改變稅制,對一般民眾、企業都減免或部分豁免稅率。其中更有12州直接調降個人所得稅稅率,因此當地州民在領薪時,因為預扣稅額減少,就可立刻領到比原先多的薪資。
事實上,如果加計2022年,美國已經有21州在這2年內調降個人所得稅。稅務基金會州稅計畫副總監沃查克(Jared Walczak)表示,全美各地都在減稅,有過半數的27州至少已經為一項重要稅款減稅,成為共和、民主兩黨共識,「減稅熱潮出現在各地,這絕對是過去2年的大規模趨勢。」
沃查克指出,過去2年來,美國各州稅收與聯邦補助款出現破紀錄的成長,州政府有如坐在金山上(sitting on an enormous amount of money);相對來說,許多人民則因為通貨膨脹而受苦,因此,官方決定透過減稅還財於民,為民紓困,讓人民共享財政成果。(
來源)
在先前的文章疏忽了財政刺激的延遲效果以及三大財政刺激方案所帶來的影響,從上圖可看到2021年年中到年底與2022年中到年底,個人應繳稅額年增率都出現明顯下降,今年1月出現較大負值。在過去,大多數美國人會選擇在1月時進行退稅申請,使得1月份個人應繳稅額出現大幅縮水情形,但今年1月份直接出現較大的負值,這其實是政府政策主導的退稅。所以從2022年年中至今儲蓄率的增加其實是來自於減稅與退稅,而更瘋狂的是,美國州政府因為這兩年的財政盈餘與聯邦補助金挹注過多,現在正打算替民眾減稅退稅對抗通膨,這是何等荒謬的邏輯?提油救火?
聯準會需要升息幾碼才能抵銷財政刺激或減稅退稅造成的通膨影響?且三大財政刺激法案也會使美國持續缺工,聯邦雇員數量也可能會來到歷史新高。
聯準會是否有把這些財政刺激與地方政府的減稅退稅考量進去?從鮑威爾主席的談話,個人認為應該沒有。雖然鮑威爾主席在上次談話提到通膨已經漸漸緩解,但地方政府在財政餘裕前提下,他們會更傾向於補助民眾對抗通膨。而鮑威爾主席2月初的偏鴿談話,在引導預期的任務上,廢的先生認為是失敗了。因為鮑威爾主席偏鴿的言論加上近期零售與就業數據的正面表現,讓市場預期從軟著陸變成不著陸,不利引導通膨預期,且與目標背道而馳,鮑威爾主席必須發表更為鷹派的言論才能讓市場從不著陸回到他要的軟著陸。另外財政方面也必須變得更為緊縮,否則一邊關水龍頭一邊開水龍頭,這樣操作無法降低通膨到目標值。
拜登政府是否意識到控制通膨必須是跨部會合作,甚至聯邦與州政府都必須同向而行才能完成,否則通膨只會降到某個階段就受到州政府的通膨補貼而起死回生。如果美國出現這樣矛盾的現象,就會與1970年代相似。當時聯準會太早降息導致通膨起死回生。現在的聯準會雖然記取過往教訓,但聯邦政府與州政府會記取這個教訓嗎?還是受到民主體制影響,不得不討好選民發放更多的通膨補貼?
當前美國的經濟問題不僅僅是通膨,還有持續缺工、供應短缺等問題。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整個社會的共同努力,政府需要制定出全面的政策,企業需要採取靈活的策略,消費者也需要理性消費,讓經濟回到穩健增長的軌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