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年來,新創科技企業帶動著全球經濟的增長。作為增長的驅動力,攸關未來就業、收入和國家財政。
⚫ 若不迅速創造能在世界上競爭的新創企業,國力將日漸衰退。
⚫ 為了建立一個能讓新創友善的環境,必須率先擺脫過去的經濟體系、慣例和組織架構。
本文將簡介全球主要經濟體新創以及產業的趨勢(2022年底為止)。
主要經濟體新創概況
資料來源: CB Insight以及大家最近應該特別熟悉的 SVB(矽谷銀行)
北美
首先,全世界約有59%的新創來自於美國。以2019年為例,美國新創公司數目高達71,153,排行世界第二的僅有13,125。並且,在世界新創企業的市值排名中,前10名中有四家新創來自於美國。
歐洲
以德國、英國、法國等先進國家和北歐的瑞典、芬蘭等著名的歐洲,雖然也出現了新創企業的熱潮。然而,根據美國著名顧問公司麥肯錫的報告,截至2019年,全球獨角獸企業的比例是美國佔50%,歐洲佔14%。與整個歐洲人口和GDP相比,新創企業的數量很少,並且能供成功進行募資的企業並不多。
亞洲(主要為中國及印度)
在亞洲,中國和印度是新創企業的驅動力。
根據日本經濟部(經濟產業省)的報告,全球獨角獸企業的市值中,美國有488家企業,市值達16,426億美元,而中國有170家企業,市值為5,751億美元,印度有116家企業,市值為3,810億美元。並且,在上述的全球新創企業市值排名前十名中,中國企業佔了兩席,其中一家企業在市值上排名第一。
特別是中國,作為亞洲最大的經濟體之一,在北京、廣州、上海等大城市誕生了眾多新創企業,每週有100至200家新創企業成功募資資。
新創產業趨勢
生物科技
新創企業最大的主戰場---生物科技\。
根據市調公司Grand View Research的報告,截至2020年,生物技術產業的市場規模達到752.8億美元。在這樣的背景之下,許多新創企業正在推動DNA分析服務的發展。例如,一種通過頰部棉花棒進行DNA檢測,然後通過應用程序分析個人DNA,並提供個性化飲食建議的服務已經開始提供。此外,還有新創企業提供診斷服務,通過分析DNA,為個人提供適合的護膚和運動建議。
無程式設計(No-Code)
No code 即在「不需寫任何程式碼」情況下,進行程式開發。
*Low code,則是用「少量的程式碼」做開發。 如以拖拉、點擊等簡易操作,做出應用程式。 目前一家美國新創企業正開始提供無需任何代碼即可運作的應用程序構建服務。該公司還經營著世界上最大的在線沙龍。細節另日再談
共享經濟
國際非營利組織布魯金斯學會(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指出:目前共享經濟市場規模已超越3000億美元,成為了過去數年當中最大的新創趨勢之一。
*目前台灣國內仍存在些許爭議的airbnb之外,專門為提供外送的餐廳提供共用廚房空間的服務等也已漸趨成熟。
農業科技
AgTech是一個由“農業”(Agriculture)和“技術”(Technology)組成的英語術語。乍看之下可能會誤以為是用於農業的生物科技、或是最新式的肥料等意思,但實際上---它指的是將人工智慧等資訊科技應用於農業。
由於可持續農業也是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的項目之一,因此美國等地也順理成章地出現了以AgTech為主的新創企業。例如,使用無人機在廣大的農田上噴灑農藥或收集資訊的技術已經出現。此外,一家位於矽谷的新創企業開發了一項識別雜草並消除的機器人服務,該服務通過圖像識別來檢測和消除雜草。還有一些企業提供能夠安裝IoT土壤感測器來測量通風和呼吸,並讓農民更輕鬆地跟蹤和監控牛的服務,實際上,大家最愛的和牛目前也正使用著這尊榮的待遇(企業個案改天再談)。
資產管理科技(Wealthtech)
Wealthtech指的是運用資訊科技來進行資產管理的服務。
由於股票市場在過去的10年中取得了飛躍性的增長,以及互聯網的普及,投資變得越來越普遍,因此Wealthtech成為備受關注的領域。
以下是一些Wealthtech領域的新創企業示例:
交易員網路,可以交流案例和意見 自動化或促進與合規相關的活動的軟體 AI代替銘柄選擇和投資管理的機器人投資顧問 專門設計用於管理養老儲蓄的機器人養老金管理 基於預定義的一系列指令進行高速訂單執行和交易的演算法交易 例如,在互聯網上完成交易的網路券商也被認為是新創企業。
數位轉型
數位轉型(Digital Transformation, 在日本又稱DX)是指運用數位科技,從而改變企業組織、營運流程、商業模式、產品和服務,以因應不斷變化的商業市場及客戶需求。
據矽谷第一家非洲VC (Partech)稱,僅在2020年,就有20億美元的創投資金流入非洲。例如,一家初創企業推出了一項服務,旨在消除非洲嚴重的饑餓問題。該公司利用移動應用技術和連接肯亞1.7萬個農民和3.5萬個供應商的食品分銷網路等技術,成功將收成後的損失從平均30%降低到了4%。
結語
所謂的創新並不只是投資研發或者追求最尖端的科技,它包含著透過改革或結合既有的商業模式,從最根本的邏輯產生變化,甚至可能在傳統的市場上掀起革命。發明以及商業化只是其中的根本。
一直以來台灣在國際創新領域上除了我們引以為傲的護國神山帶領的IC產業之外,多半屬於比較follower的腳色,現在觀察海外新創企業的趨勢,可以發現很可能已經快要看不到世界的車尾燈。人口逐漸凋零邁向超高齡化社會的台灣在產業落後的浪濤中,很可能接著會導致未來就業和經濟成長的消失。
然而,即使只是透過觀察海外新創案例,也很可能獲得新的商業發想。
如果想要獲得更多來自海外新創企業的靈感,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