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宗回馬楊妃死,雲雨難忘日月新。
終是聖明天子事,景陽宮井又何人?」
鄭畋的〈馬嵬坡〉一詩,
說唐玄宗賜死楊貴妃是「聖明天子事」,
否則跟陳後主一樣躲在井裡,成了亡國之君,也於事無補啊。
夏天讀到這首詩時,就覺得很生氣,
這真是胡說八道。
書的注釋,引到唐人高彥休的《唐闕史》說:
「馬嵬佛寺楊貴妃縊所,邇後才士文人,經過賦詠,以導幽怨者,不可勝紀,莫不以翠翹香鈿,委於塵土,紅淒碧怨,令人傷悲,雖調苦詞清,而無逃此意。獨丞相滎陽公畋為鳳翔従事日,題詩曰:『肅宗回馬楊妃死,雲雨雖亡日月新。終是聖明天子事,景陽宮井又何人?』後人觀者,以為真輔相之句。」
意思是說,
鄭畋這首詩與眾不同,寫楊貴妃故事不走悲情路線;
反而認為處死楊貴妃是正確的政治選擇,
「真輔相之句」,這是真正大宰相的思維。
《唐詩三百首》編者蘅塘退士也說:
「唐人馬嵬詩極多,惟此首得溫柔敦厚之意,故錄之。」
什麼溫柔敦厚,真是胡說。
唐朝人嘛,就不跟他計較了。
蘅塘退士孫洙是乾隆進士,所以就拿《四書》來討論吧。
唐明皇遇到馬嵬之變,應該怎麼辦?
根據《孟子》的意見,有個類似的案例可供參考:
「桃應問曰:『舜為天子,皋陶為士。瞽瞍殺人,則如之何?』孟子曰:『執之而已矣。』『然則舜不禁與?』曰:『夫舜惡得而禁之?夫有所受之也。』『然則舜如之何?』曰:『舜視棄天下,獨棄敝蹝也。竊負而逃,遵海濱而處。終身訢然樂,而忘天下。』」
這是說,如果舜的爸爸瞽瞍殺了人,舜會怎麼做?
孟子說,
舜會拋棄天子的位子,背著他的爸爸逃到海邊。
終身很開心地奉養老爸,把天下給忘了。
所以,根據聖人的意見,
唐明皇在馬嵬坡,就應該帶了楊貴妃偷偷逃走,
到一個沒人找得到的地方,快樂地終身廝守。
這樣才對啊!
《四書》都這麼寫了,乾隆進士啊,你是怎麼考上的!
《唐詩三百首》選這什麼爛詩!
可知孟子真的不愧是亞聖,講話很實在、很中肯。
老子也說啊,
「奈何萬乘之主,以身輕天下?」
自我比天下當然是重要太多了。這裡儒道是一致的啊。
這個道理,正如俗話所說: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噪耳;
家事國事天下事,關我屁事。」
這才是高人的境界。
會把國家大事放在心裡的,也不過就是俗中之一物而已。
結果,
說來說去最可憐的,還是楊貴妃;她遇到了俗物啊。
p.s.
啊!對了,原來今天是教師節啊!
我都忘了。
自從教師節不放假,我都不覺得這是我的節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