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港老街伴隨荷蘭時代、清朝時代的港口貿易發達,老街的規模不止是一條街。因為日本時代(市區改正)拆除(不見天街)後,現有老街跟著中山路(即是拆除前不見天街)平行的瑤林、埔頭老街。河童認為,老街上的(半邊井)(九曲巷) (石敢當)(十宜樓)(後車隘門)以及(甕牆)頗有特色,值得當成地理上的寶藏尋寶遊戲。
自從大稻埕和艋舺老街巡禮大受歡迎,不管是導遊或是在地導攬人員,用說故事方式,帶大家到現場一一解說,看歷史建築的格局,體會背後人文典故,不是走馬看花,留下旅行的深刻印象,這是河童所謂的(在地旅遊)。
鹿港公會堂(目前整修中)附近有大型廣場,適合帶團前的室外解說。由於老街巷弄狹小,加上遊客眾多,一旦在景點上停留太久,容易塞車。河童當時踩點騎著Moovo自行車(可惜彰化沒有Ubike),非假日旅遊,所以可以騎進老巷,但不鼓勵在老街上騎車,注意安全。
過去鹿港有許多的隘門,除防範盜賊之外也是鹿港各角頭的界線,大致可分為設在街庄外圍的境界隘門、位於各巷道內的巷道隘門與不見天街(五福大街,今中山路)的隘門三種,但大多在日治時期因市街改正而被拆除,僅留下位於後車巷的隘門
有沒有注意到(角頭)?這不是江湖中所謂的老大,阿尼基,而是鹿港的社區。鹿港老街有不同於別處的老街,例如車埕玉渠宮(田都元帥)即是角頭廟,社區的宮廟。
半邊井位於台灣彰化縣鹿港鎮,「三槐挺秀」的王家宅院內。特色是井的一邊在住家圍牆內,另一邊在牆外。舊時只有富人有錢能鑿井取水,因此鹿港富人將井鑿在靠近家中圍牆旁,一半位於圍牆內,給家人取用;另一半則位於圍牆外,讓路人或窮人能夠取水。
「三槐挺秀」古宅,三槐堂是王姓人家的堂號,據說宋初王祐,在家裡的庭院種了三株槐樹,希望其子孫有朝一日能做到槐木椅,當時槐木椅是宰相椅。
後車巷這塊石敢當上頭的「石」字竟多了一點。原本此塊石敢當位在地上,因為老街街區改造重舖地面,工程單位和屋主協商後才移動位址。石敢當的作用為鎮煞避邪、抵擋自然災害,臺灣民間相信在門前、Y字路直衝處、巷陌轉彎處、河邊、橋道等矗立石敢當能祝福出入平安。
有關石敢當,老師巷的故事,河童在帶團時,將會和鹿港文風頗盛的故事一起說有。至於老街上的(意樓)(十宜樓)跟鹿港河港貿易有關,將會(日茂行)一起介紹,另外行文,敬請期待。
鶴棲別墅是閩南式及西洋式混合風格宅第,始建於清朝末年,經多次改建後形成今日樣貌。2018年2月,改建為郊行博物館。2019年8月正式掛牌「工藝展覽館」,藉由展覽呈現地方傑出工藝。
鹿港也有鹿港神社,並不是這座迷你版的藝術造景,只是鹿港神社已消失,現社為鹿港國中,只留下一對狛犬。告別鶴棲別墅,轉到鹿港人廚房的第一市場,附近匯集不少小吃,河童選擇了(蚯蚓龍山麵線糊),口味較沒有勾芡濃稠,鹿港在地人說,附近還有一家(王岡麵線糊)可以選擇。兩家都是熱門的排隊名店,河童吃完後,對面有車埕玉渠宮(田都元帥),順道一訪,此廟相當有趣,另行文介紹。
清代,鹿港玉珍齋黃家原經營布莊,其商號為「黃泰豐號」,是鹿港布郊的行商之一。光緒3年由黃錦聘請泉州師傅前來鹿港製作糕餅茶點,並在鹿港開設「玉珍齋」。三樓女兒牆有「KOTAIHODO」簡單的勳章紋飾,KOTAIHODO是黃家經營布莊時的商號。
九曲巷是第一市場內彎曲多折的巷道,因為「九」為最大之陽數,也含有多數之意。具有三項功能(防風)(防盜)(避邪)。
甕牆是鹿港傳統民宅常見的牆上裝飾,位於中山路和興派出所旁的巷弄中,有著以120個酒甕堆砌而成的甕牆,為現存最完整的甕牆。關於甕牆有兩個說法,回收再利用,另一個是(炫富)。
鹿港老街的特色,非常多樣性,可以串連(鹿港八郊)或是科舉考試中舉故事,或是台灣五大家族鹿港辜家等景點,歡迎大家繼續跟河童一起走讀鹿港。
若希望在彰化在地旅遊,可以連絡河童,可代客規劃行程,或配客人行程。連絡方式:
內文部分來自維基百科的介紹,部分圖片來自網路,若有侵權,請通知而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