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於貳零貳參年拾月拾柒日
前日晚上三峽朋友到訪,我們相約在我工作的店裡見面,等我下班收店後一起去吃宵夜。那間店是我每次去上班都會見到的鐵板燒,老實說他並不起眼,但從我上班到下班,客人總是沒有停過,雖說稱不上高朋滿座,但總有人站在店外等待或者坐在店內安靜地吃著晚餐,除了偶爾湧現的車聲與人聲,就只剩下鐵板上的滋滋作響。
雖然已經在文化北路工作了四個月,卻對這裏還是很陌生,除了幾年前曾經買過的一顆6元水煎包(現在漲價到一顆7元),這裡每到用餐時間總是有絡繹不絕的機車與行人,要過個馬路都很困難,儘管只是不到十公尺的距離。人潮之眾多到常常有人誤以為這裡是三和夜市,但其實再過一個街區的中央北路才是。
昨天我們睡到快中午才甘願起床,天氣很好,出門的時候已經下午一點,很多早餐店都已經打烊,幸好,這裡是臺灣,這裡是三重,總是還會有這麼幾間店開著。平常生活追求方便快速(其實是省錢懶惰),早餐總是兩片吐司(甚至連烤都不烤了)加上一杯豆漿,不知道多久沒有下樓進到一間早餐店坐下好好地享受早晨時光。我們進到一間離家裡只需要走路一分鐘的早餐店,但我卻是第一次到訪。評論上有人說到這裡的薯條比麥當勞好吃。嗯,是好吃,但跟麥當勞薯條是不一樣的薯條,不能比的。
其實今日原定的行程是吃完早餐就往三峽出發,但後來因行程來不及就留在三重慢遊,雖然住在三重已經幾年,卻還是只對住處附近周邊的路熟悉,偶爾不小心轉進一條未知的巷子陌生感還是會竄出。疫情之前,偶爾會抽空特地繞去三重其他地方看看,義天宮附近就是之一。
義天宮是三重當地蠻有名氣的廟宇,有陡峭的樓梯還有傳說中的廟貓(後來我們只看到背影),主神是天上聖母,是嘉義東石港口宮的分靈,廟的對面還有一棟香客大樓。但令我們注意到的卻是另一邊的戲臺,我實在不記得上次我來的時候上面到底有沒有人表演,還是我所記得的人聲鼎沸只是周邊的攤販。
望著空空的康樂臺,腦中不禁補上歌仔戲的畫面,哎呀,好想看看現場呀,不知道這個戲臺還有沒有在用呢?這個戲臺的下面還有一間小吃店,矮矮的,不知道上面有人在演戲的時候坐在下面吃是個什麼樣的感覺。真想體驗看看。
我很喜歡在Google map上做標記,如果縮小一點看,我的臺灣是完全被標記點覆蓋住的。其中密度最高的地方就是三重,但實際去過的卻很少,每當有人問起三重推薦那些店家,我總是支吾個半天說不出個所以然來,然後就會說:「喔就今大滷肉飯很有名,但我其實沒有認真吃過,因為第一次外帶回家吃覺得很失望。」對呀,我怎麼連今大滷肉飯沒內用過呢?我好像很常在往外走的時候很認真,回到住所卻貪圖方便,喜歡隨便,但我明明是個對「地方」與「在地」很在意的人啊。
十月進入中旬,今年特別有秋天的感覺,可能往年季節轉換總是迎接一波又一波的雨,大太陽卻又不悶熱的日子實在太少了,但這卻是我對秋天的理想。我們幾乎整日都在步行,走過我騎車經過的路,走過我不曾到過的三重。以前還住在南部的時候,對三重的想像其實很郊區,好像在整個臺北的外圍,年長者密集度高,環境複雜,但實際在這裡生活,更多的感受還是某種鬧中的寧靜,隨意地轉進一條小巷,陽光灑落,如果路的盡頭剛好是座公園,那就很剛好。對我來說,臺灣最美的風景可能不是人,是這種無意間的平凡時刻。
不確定這樣子的氣溫與舒適還能有幾天,會不會哪天又開始下起不會停的雨,會不會哪天睡醒發現全身是汗因為秋老虎突然到訪,但日子總是這樣難以捉摸,氣候也是,生活也是,順應與接受好像比較好,但抵抗何嘗不也是一種方式。
寫著寫著還是從過去寫到了現在,下一篇可能又要跳脫時空回到過去,生命時刻總是有無數意想不到的連結產生,我是個個體,卻也與萬物同心。
心靈聲音小備註:雖然好像寫的很美好,但其實我當天抱怨了不少臺灣的事情:)
臺灣加油,不要放棄,我相信你會更好的。我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