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金融市場已相當國際化,國際間的資金流通阻礙也較小,無論是跨國之間的商品貿易,或是投資海外的金融商品,以及國際企業在各個主要國家發行股票及債券募資的行為也相當頻繁。然而,跨國之間的任何交易,若雙方國家使用的貨幣不同,則涉及外匯匯兌。例如,台灣出口商銷售貨物到美國,賺取美元,需要將美元兌換回台幣,才能回到台灣進行消費。
以下,作者我將會先簡單說明外匯的概念,以及與經濟、投資如何掛勾。
外匯市場為各國貨幣進行交易的場所,分散於全球各地。外匯市場的存在,使不同國家的貨幣可以進行轉換,正如台灣出口商賺取美元的例子,最終仍須將美元在外匯市場兌換回台幣,才能支付台灣境內的各項消費。
而在外匯市場中,又可以分為現貨市場與遠期市場。在現貨市場上的交易為即期交易(Spot),交易雙方在兩個營業日內進行交割;遠期市場上的交易為遠期交易,代表客戶約定在距離交易日兩個營業日以上的特定日期或期間,依照事先約定的匯率,進行換匯的交易。其中,匯率即為各國貨幣之間的兌換比率。
一般而言,當一個國家的貨幣貶值,對該國家的出口有正面的影響。雖然「貶值」這個詞聽起來,直覺上不會是正面的想法,但以現實狀況來說,貨幣貶值,代表更多的是持有該貨幣(例如台幣)的價值,相較於持有外幣(例如美元)來說有所下滑,故負面影響的層面,應該在於持有該貨幣的人,想購買外幣貨物(進口)或資產的情況。
以出口商來說,若銷售的貨物是以外幣計價,則在外幣價格不變的情況下,兌換回本幣的數量變多了。所以,當出口商的業績以本幣計算,儘管銷售貨物的數量不變,其業績仍然會因匯率貶值而受惠。
若以另一個層面來看,在外幣換回本幣數量提升的情況下,出口商可能因此進行價格的下調,使商品在國際市場上更有競爭力。儘管在價格方面有所讓利,但可能推動銷量提升,使整體業績仍有所增長。
另外,匯率對於物價方面亦有影響。其中,正如貨幣(本幣)貶值有利出口擴張,但不利進口的想法,當本幣貶值,代表著購買相同外幣價格的海外商品,需要花費更多本幣,才能換取相對應的外幣金額;因此,儘管在外國商品未調整外幣價格的狀態,仍然造成進口的商品變貴了。若進口商未吸收本幣貶值的影響,則價格的上漲將轉嫁至消費者身上。
另一個層面來看,因為出口商在海外以外幣銷售之價格及數量不變的情況下,其兌換回本幣的金額提高,使出口商有更多資金可以用於國內消費,也因此推動國內貨物的需求。而國內需求提升,也將使賣方有誘因向上調整價格,並達到新的供需平衡,故亦有推升國內物價的效果。
外匯與其他金融投資之間,其實不見得有相當直接的關聯性,或者,匯率的變化,不一定將造成金融投資(例如股市、債市)的漲跌,但匯率與相關金融投資的價格變化,在某些情境下可能呈現相關性。
以下,作者我提供兩個例子,讓各位讀者參考。
假設,國內因為景氣好轉,部分產業受惠於需求大幅增長,使業績大幅提升;外資預期投資國內企業有望實現較高報酬率,故選擇將大筆資金投入國內,看好國內股市上漲。
在此情況下,外資大舉將海外資金匯入國內,而因為投資需求,需要將外幣轉換為本幣,方能在國內進行投資。因此,外匯市場上的交易,將會有大額外幣兌換本幣的需求,故本幣將會升值,才有滿足足夠的賣方,與買方(外資)進行交換。
而外資換取足夠的本幣之後,將依目標投資於國內股市,故外資選定的投資標的,其股價將會相應上漲,才能達到足夠的投資的目標量。
綜觀來看,若外資大舉將資金匯入國內,並看好國內股市而投資,則將會形成本幣升值、股市上漲的狀態,而這也是投資人常在新聞報導上聽到的「股匯雙漲」。
另外,例如在2022-2023年間,美國聯準會合計升息11次共21碼(5.25%),而對外匯及債市分別各有影響,若以台灣做為基準,則討論如下。
因美國聯準會調升利率,使美國之存款及債券利率皆呈現上行,促使美國的資金回流,並投向收益更高的商品,以賺取更高的收益。因此,資金將會流回美國,使美元升值;相對來說,台幣對於美元的價值則下降(貶值)。
但是,因為利率上升的關係,債券殖利率也隨著上升,造成債券價格下跌。股市部分,若投資人觀察到存放在銀行即可有足夠的收益率,且風險更低,對於股市的吸引力也就隨即下降,造成資金從股市抽離,使股市下跌。
在下一篇文章中,我們將進一步介紹金融市場與金融機構的基本概念。
針對上面的問題,也歡迎在留言區給作者或各位讀者一些反饋。
如果對這篇文章或主題有興趣的話,不妨追蹤我的方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