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台灣大選已經結束,各黨都開始了選後復盤與檢討。
基本上,雖然總統贏家只能有一個,但因這次三方競選局面複雜,同時又牽涉立法院席次的消長,所以光從島內政治版圖的角力來看,可以說這次大選其實三方都是贏家。
民進黨自不待言,賴清德當選總統,打破了台灣1996年總統民選以來,單一政黨最多執政8年的紀錄,確保了民進黨政權的維繫,也不用擔心被國民黨追究弊案,例如高端疫苗、光電圈地、巴西進口蛋;至於賴清德承諾要公益信託的違建「賴皮寮」,當然也就船過水無痕,靜靜翻頁。
接著是國民黨。國民黨的立委席次從2020年的38席來到2024年的52席,再加上2席實質與國民黨結盟的無黨籍,這次總共獲得54席,雖沒有過半,卻也是立院第一大黨,能擔任多數召委,且在民眾黨可能藍綠都不投的情況下,立法院長將有極高機率轉由國民黨拿下。
最後是民眾黨。柯文哲雖沒有當選總統,卻選到了369萬票(得票率26.46%),將能獲得7億元新台幣的補助款,且民眾黨不分區立委席次來到8席,在藍綠都未過半的情況下,民眾黨成了立院的「關鍵少數」,日後一旦藍綠在法案上激烈博弈,民眾黨將有機會成為各家爭搶的對象。
綜上所述,確實可說三黨都是贏家。但如果從各黨的選情起落、發展前景來看,其實也能說一句,不論是柯文哲與民眾黨、侯友宜與國民黨、賴清德與民進黨,三方其實都沒有贏,也沒能解決台灣困境。
首先是被不少分析稱為「最大贏家」的柯文哲,不僅民眾黨以8席成了立院的關鍵少數,還手握大筆補助款,既能用來招募黨員,還能充作經費投入2026年九合一大選、2028年總統大選,看上去確實收穫不少。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次競選也向柯文哲發出靈魂拷問:靠著宣傳、甚至詐術催出來的選票與氣勢,究竟能維持多久?
回顧1月3日民調封關到1月13日投票這10天,台灣社會出現了奇怪現象:封關前民調墊底的柯文哲,在這10天持續營造自己「絕對不是墊底」、「已經緊咬賴清德」的氛圍,種種話術又通過網路平台,被20歲至40歲的柯文哲支持者廣傳,諸如「說柯文哲第三的都是假民調」、「柯文哲一定會贏賴清德」、「柯文哲已經大幅領先」等說法,在社群媒體上四處流竄,以年輕人為客群的網紅直播主,更是為求流量、取悅客群,積極呼籲集中選票支持柯文哲,稱只有「棄侯保柯」才不會浪費選票。
顯然,支持柯文哲已不是單純的政治行為,而是類似追星的網路飯圈現象,並且吸引到大量年輕選民投身其中,不論外界用什麼科學證據、民調數據說明:柯文哲得票絕不可能超過侯友宜,沉迷其中的粉絲還是堅持「好的,我投柯」,甚至成群出征立場不同的媒體、評論員。觀察這些粉絲的心理,他們不僅相信柯文哲能贏,還認為可以大贏,所以不只拒絕棄保柯文哲,甚至還有部分立場淺藍的柯文哲粉絲,政黨票投國民黨,總統票卻投給柯文哲、而非侯友宜。
當然,最後柯文哲獲得了369萬票,以小黨候選人來說成績不錯,只是這個開票結果也證明,曾經語出「潮水退了就知道誰沒穿褲子」的柯文哲,自己才是沒穿褲子的跳樑小丑,不僅得票數確定墊底,還輸侯友宜近100萬票,更輸賴清德近200萬票。顯然,網路聲量不等於現實世界的選舉實力,且這樣的「詐術」也不能重複使用,畢竟如今已有不少網友諷刺柯文哲所言是「偽柯學」,並把柯的「理性、務實、科學」口號改成「迷信、誤會、神學」,4年之後柯文哲再戰2028年總統,如果又否定全部民調、高喊自己超越第二逼近第一,試問除了極度狂熱的支持者會信外,還有多少選民會買帳?
另外,柯文哲的短視近利也反映在政策論述與政治結盟上。在政策論述場域,柯文哲對於台灣青壯世代所關注的議題,諸如買房、低薪、托育、安養等,基本上就是一片空白,之所以能吸引年輕選民注意,更多還是靠著個人魅力、靈活口才,不斷製造新鮮感與戲劇效果,同時利用短視頻崛起的時代潮流,讓自己持續擁有話題與曝光,這才成了年輕選民心中的政治偶像、台灣救世主。
但這種文青煽情操作就像發布假民調,終究不是長久之道。10年前柯文哲參選台北市長時,就以類似手法吸引了眾多大學生支持,只是這些「初代柯粉」當中也有不少人,在柯文哲當選市長後迅速轉成「初代柯黑」,原因就是發現柯的本質其實與一般政客沒區別,用人唯親、政治分贓,卻還硬要道貌岸然、不食人間煙火,相當虛偽,讓不少支持者由愛生恨。
其實觀察柯的支持基礎也能發現,柯的支持者集中在20歲到40歲,尤其是20歲到29歲,40歲以上便顯著遞減,60歲以上更是寥寥無幾,原因就是年輕選民容易被柯文哲營造的「造反領袖」氛圍感染,但這種氛圍不易滲入其他年齡層,甚至隨著「柯粉」年齡漸長,可能也無法再維持原有信仰,於是柯只能從不斷新生的年輕選民補充支持者。
另外在政治結盟上,柯文哲的短視也正在自我透支。從2014年參選台北市長以來,柯文哲翻雲覆雨,先後玩弄了民進黨與國民黨:民進黨將柯推上市長寶座,卻4年不到就迎來柯的背叛;國民黨與柯談「藍白合」,卻簽字幾天不到就被柯撕毀。簡單來說,兩大黨都曾對柯抱有合作期望,卻都被反咬一口,柯文哲的作為當然是要自我壯大,卻也不可能不付出代價。
例如眼下民眾黨看似成為關鍵少數,還在立法院長之位上開出四大條件,要藍綠「交答卷」,結果卻是被藍綠一起忽視:國民黨自提人選,推出韓國瑜搭配江啟臣的「韓江配」,直接跳過了民眾黨的四大條件,雖稱「如果民眾黨願意合作,國民黨可以讓出副院長」,其實就是「談條件不可能,要不要跟隨便你」的大黨姿態;民進黨則表現得更直接,除了推出游錫堃搭配蔡其昌的「游昌配」,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更稱,「民眾黨想要有形象除非『起義來歸』」,顯然也不想被勒索。
從現在的情勢來看,藍綠都暫時不想再被柯文哲寄生,因為歷史已經證明,與柯合作不只期限不長、還會內傷。展望未來2026年、2028年兩場大選,如果柯文哲被藍綠持續堅壁清野,2024年恐怕就是柯的選戰成績頂點,因為台灣的縣市首長、區域立委、總統選舉都採相對多數決制,作為小黨的民眾黨候選人除非被禮讓,否則基本上沒有戰勝藍綠兩大黨的可能。
整體來說,結合柯這次在選戰、論述、結盟的種種透支,民眾黨即便眼下風光,也有極高機率在未來4年到8年內泡沫化。因此柯文哲看似成為最大贏家,其實危機四伏。
但這不代表藍綠兩大黨就贏了。
首先是國民黨。基本上這次政黨輪替失敗,柯文哲當然有責任,但最大罪人還是國民黨自己,如果國民黨夠爭氣,能在5月確定徵召侯友宜後打出氣勢,又何來被柯文哲予取予求的後續?選情會走到這種荒誕境地,基本上就是國民黨不同階段布局失誤,以及台灣整體「維持現狀」板塊逐漸茁壯的結果,這兩個因素又彼此相互糾纏,且後者還構成了國民黨現在與未來的危機:為了選戰需要,不斷透支對岸善意。
在布局失誤上,侯友宜出線本身就是國民黨對「維持現狀」民意的迎合,畢竟侯除了是國民黨縣市首長中執政滿意度最高者,其出身南部嘉義、路線溫和、擅長台語的本土屬性,也是黨內一度期待,能幫國民黨增加中間選民、甚至淺綠板塊得票的元素。
問題是侯友宜本身公務員性格太強,過於與世無爭,實在非常不適合擔任大選主將,其本身又鮮少與張榮味、傅崐萁等地方要角往來,甚至在2020年大選見罪了韓國瑜與韓粉大軍,這些傷口尚未彌合便急要上陣,已為選戰團結埋下隱憂;偏偏朱立倫又制定了「三階段整合」戰略,先後要與郭台銘、柯文哲進行整合,結果郭台銘不僅再次願賭不服輸,還帶走了大批不滿朱侯的國民黨地方派系,導致侯友宜一被徵召就崩盤墊底,成了國民黨史上仇恨值最高的候選人,排名第二的柯文哲也因此有了要價籌碼,國民黨於是又出現「禮讓柯文哲」的呼聲,柯的聲勢也因此水漲船高。
最後國民黨雖靠著選前大團結、趙少康韓國瑜下場輔選,衝到了可與賴清德一博的差距,卻在選前民調封關10天內,遭遇了「維持現狀」民意的兩次反彈:1月9日的衛星簡訊、1月10日的馬英九口出「相信習近平」。據國民黨內人士表示,衛星簡訊事件雖然荒唐,卻讓侯友宜的民調直接下跌2%,「相信習近平」雖是被刻意斷章取義,卻又讓侯友宜下跌3%,而侯團隊對馬的迅速切割,則激怒了部分深藍選民,讓這些人在最後一刻憤而拒投。
顯然,曾以溝通兩岸為加分項的國民黨,如今面臨了尷尬境地:在台灣「維持現狀」的民意板塊增長下,「親中色彩」正在成為包袱而非優勢,「抗中保台」議題即便沒有明顯發酵,卻也始終是國民黨隱憂,只要民進黨有意操作,國民黨便難以防禦,只能在事後竭力止血一二。正因如此,這次國民黨雖把「戰爭與和平」當成選戰主軸,卻始終無法突破藍色圈層,吸納中間乃至淺綠選民,反而還被嘲笑是「販賣戰爭恐懼」;而民進黨選前炒作的「中國威脅恐懼」,卻能夠驅動民意流轉,讓國民黨立即失血。
當然,在立委選舉上,國民黨以54席成了立法院第一大黨,看上去成績不錯,但據國民黨中央此前評估,南部民進黨執政縣市原本能再多幾席,讓國民黨以57席剛好過半,結果因為前述兩個事件,催發了南部綠營選民的投票率,導致國民黨在雲林以南全軍覆沒,這才形成如今三黨不過半的局勢。許多在南部輔選的國民黨人士,即便不好意思公開抱怨馬英九,卻也是滿腹辛酸,對馬選前受訪的「失言」感到可惜。
平心而論,馬英九的發言出乎兩岸和平考量,當然沒有問題,卻還是被民進黨斷章取義、大做文章,進而影響選情,只能說是時勢使然,同時也是大環境下的無奈。而侯團隊對馬的迅速切割雖不厚道,卻有一定黨內勢力支持,因為如今的國民黨精英多已認知到,選戰下的「親中」元素,只能是選情毒藥而非補藥。
基本上這一認知也體現在國民黨這次的外交與防務論述中。侯友宜雖強調九二共識,但其整體論述其實與柯賴兩人沒有顯著差異:柯文哲投機引用了蔡英文路線、賴清德勉強化用了蔡英文路線、侯友宜則是直接把蔡英文路線套上九二共識。這當然不是侯一個人的想法,而是團隊集體認知所形塑的結果。展望2026年與2028年大選,國民黨內的本土派將有機會獲得更多話語權,即便「親美和中」口號不變,九二共識也照常會說,卻都不及迎合「維持現狀」民意、避免沾染「親中」色彩重要。
當然,這種作法究竟能不能幫國民黨重返執政,只有投票結果能證明;只是國民黨兩岸路線的持續本土化,北京與大陸民眾都看在眼裡,即便北京極力要維持戰略定力,為國家發展、台海和平、中美關係等大局考量,不輕易訴諸武力,並且積極營造「和統至上」的氛圍,民間的武統輿論卻不時洶湧喧囂。而國民黨之所以能從北京獲得比民進黨、民眾黨更好的回應,甚至擁有兩岸和平維繫者、交流互動推手的潛在身分,關鍵就是歷史積累的「中國聯繫」,讓北京與大陸輿論還能對國民黨抱有期望,但這樣的期望如今正在龜裂。
從本質上來說,國民黨兩岸路線的持續本土化,就是對北京與大陸輿論善意的不斷透支,即便國民黨為了勝選似乎只能如此,這種趨勢仍會對台海的長遠未來構成風險,國民黨也會逐漸喪失被「被青睞」的政治能量。
最後是勝選總統的民進黨。從這個結果來看,賴清德將帶領民進黨繼續執政,即便立法院長可能落入國民黨之手,掌握行政權的民進黨仍有大量資源可分配,眾多醜聞弊案也能船過水無痕。只是民進黨執政下的台灣,無疑正在透支自己的未來。
一切根源就是政治壓倒專業。以這次選前的衛星簡訊為例,台灣在1月9日下午突然連續四次發布「國家級警報」,稱中國大陸發射衛星飛越台灣南部上空、民眾必須注意安全。但中文內容分明是說「衛星」,英文內容卻標示成了「導彈」(Missile),對此台灣軍方事後解釋,是因疏忽而未同步更新原系統英文用字,導致將發射物標示為導彈而非衛星。如果此言為真,台灣軍方的內部螺絲顯然已經嚴重鬆脫。
但更令人懷疑的是,這次衛星發射並不是嚴重的突發事件,而是陸方早在1月7日就公告過的活動,且是由中國科學院國家太空科學中心、歐洲太空總署(ESA)、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地外物理研究所(MPE)和法國國家太空研究中心(CNES),以國際合作形式參與的項目;而發射衛星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也不是第一次執行任務,在2023年全年就至少有過15次衛星發射活動。
從這個背景來看,台灣發布「國家級警報」的標準究竟何在?況且2022年佩洛西(Nancy Pelosi)訪台觸發中共軍演後,解放軍曾發射東風導彈飛越台灣上空,當時台灣政府不僅沒有任何發布「國家級警報」、還一度隱瞞不報,如今卻因一個衛星連發四次警報,明顯是以政治力操控軍方前來助選所致。而這個事件只是台灣各職能和專業單位全面退化的縮影之一。民進黨執政8年期間,因為政府的強烈干預與濫權誘迫,台灣各單位都出現了程度不一的政治凌駕專業現象,不只軍隊如此,從媒體到學術界基本上無一倖免,各式側翼層出不窮,「御用喉舌」更是遍地開花。而這種現象無疑會加劇台灣的治理弊病。
能源議題就是一大案例。眾所周知,蔡英文過去的能源政策主打「2025非核家園」,但這個政策不只確定跳票,還因民進黨大力扶持綠電引發了貪腐亂象,光一個台南市,就有學甲爐渣案、光電圈地醜聞、88槍事件,台南市議長選舉紛爭、台南市經發局長陳凱凌貪瀆案,可謂一團漆黑、臭不可聞。更嚴重的是,「2025非核家園」引發全台多次大停電,繼續堅持不只影響民生,還會衝擊台灣長遠的產業布局。
但民進黨政府的回應不是調整政策、校正能源配比、重啟核電,而是動用各方側翼圍剿異見者;親綠學者、智庫、媒體評論員更是搶著用「自身專業」替民進黨的能源政策背書,硬是讓「2025非核家園」撐到了2024年總統大選,結果選舉一結束,馬上出現台電嚴重虧損、電價將漲的消息,多年政策錯誤引發的治理危機,顯然已經開始壓不住。
但被民進黨政治凌駕專業透支得最嚴重的,還是關乎台灣經濟、台海和平的兩岸關係。後者自不待言,民進黨上台適逢美國大力布局印太,台灣已被推上中美對峙的危險前線,台海戰爭的風險也持續升高,即便眼下中美都有共識管控可能的軍事衝突,但賴清德才剛要開始4年執政,未來的不確定性還是很高。
與此同時,經濟場域的衝擊已經呼之欲出。中國大陸是台灣極重要的貿易對象,且台灣共有500多項輸陸產品在ECFA早收清單上,這當然是大陸讓利的直接結果。但2016年民進黨執政後,ECFA早收清單便屢因不穩的兩岸關係而受影響;選舉前夕大陸更是宣布,12項在ECFA早收清單的石化業產品即將恢復課稅,稅率約為2%到12%,以2022年早收清單貿易額的新台幣7,500億元來看,石化產品約佔其中10%,即便台灣政府宣稱影響不大,卻也是新台幣750億元的規模,一旦恢復課稅,必然會影響石化產品銷售,更不用說如果ECFA早收清單的產品全部恢復課稅,其結果當然是衝擊台灣產值與就業。
這種發展台灣的工商界極不樂見,只是民進黨也沒有因此明白「解鈴還須繫鈴人」的道理,既不針對自己的兩岸政策與立場進行調整,還宣稱要到WTO告狀,同時在台灣內部持續大內宣「雞蛋本來就不能放在同個籃子裡」,稱對陸出口下降將能協助台灣分散風險。
只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從台灣目前的處境來看,加入CPTPP、RCEP都非常困難,前者是台灣根本進不去,後者則是根本不會申請,所以對台灣來說,大陸市場萎縮往往就是讓自己直接受損、而不是促成自己打入其他市場的契機。但民進黨顯然不想面對這個問題,而是更想解決檢討問題的人,因此讓側翼長期圍攻檢討政府的「中共同路人」,同時不斷吹噓全球挺台、加入CPTPP沒問題,甚至炒作美國可能與台灣簽訂FTA的假消息。
到頭來,民進黨吹出了華麗的粉紅泡泡,卻沒有解決任何現實問題,就像這場大選中的三黨拚殺,看上去都為理念與未來而戰,卻終究沒能阻止台灣的自我透支。
原文發表網址:
2024.1.23
台灣總統大選2024︱這場大選沒有輸家與贏家 卻正在透支台灣 | 香港01 https://www.hk01.com/article/983670?utm_source=01articlecopy&utm_medium=referr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