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漁的著作非常豐富,著有《凰求鳳》、《玉搔頭》等戲劇,其後連同其他劇目集 成為《笠翁十種曲》,是他傳世的不朽的著作。另有《肉蒲團》、《覺世名言十二 樓》、《無聲戲》、《連城璧》等小說,其中以《肉蒲團》備受爭議,被視為情色小說,反映明末世道沉淪的境況,這本小說有美、德、俄、法譯本。其他各種小說、戲曲著作,也都有各主要語文譯本。其《閒情偶寄》一向被視為為中國戲曲批評史重要著 作。
至於《笠翁對韻》究竟是一本什麼性質的書?其實《笠翁對韻》是古代一本「蒙 書」,是村塾教師引領孩童進入詩詞歌賦之前,學習聲律的啟蒙書。由於本書行文之典雅,見識之宏富,不僅孩童讀來有益,就連專家讀者,都常置案頭。
從《笠翁對韻》的內容結構來看,李漁根據《廣韻》獨用、同用原則將上平聲15 韻、下平聲15韻,編成上下兩卷。每一卷都以一個韻字作為章節名。並利用這個韻字 造出一系列對偶句:「從一字對、二字對、三字對、五字對、七字對、十一字對(前四後七)、以詩歌語言,運用比喻、擬人、誇張等修辭手法,又以鮮明的節奏、和諧的韻律,把作詩填詞對對子之法盡收其中。」(詳見聶振弢《笠翁對韻新註》前序)可知這本 書,已經不只是「蒙書」,而成為「國民讀物」,更是中文系學生學習古典詩韻目、造對偶句的最佳參考書。
由於中國語音變化非常之大,現代法定語言國語(普通話、北京話)在讀音方面,已經過大幅簡化,基本上屬於「現代音系」,與明清人接近;但是我們學習與創作古典詩, 要依據的却是「中古音系」,也就是唐宋音。唐宋人仍保留仄聲字,而在現代的國語的 四聲,已經簡化仄聲字,分別放入平、上、去三個聲調之中。用國語已誦讀不出唐宋古典詩「抑、揚、頓、挫」的聲腔之美,這實在是現代人極大的損失。
所幸2016年台北世界書局彙集各種不同版本,重新出版《笠翁對韻新註》,每一段原文都為讀者標註國語注音符號,並詳細白話註釋,篇幅達到300頁,非常便於閱讀。
多年前我還在大學中文系講授古典詩選,便曾介紹《笠翁對韻》,要求學生天天朗誦, 以求了解詩韻,同學們使用之後,都感到受用無窮;他們在學習撰寫近體詩的時候,也感到比較能在「對偶」得到模擬、學習的典範。當時還未見到箋註本,如今《笠翁對韻新註》已經出版5年多,就連許多古典詩創作者,都推許這本新註,我當然要鄭重介紹給各位讀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