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能選擇自己的出生,但隨著社會觀念的演變,愈來愈多人傾向事先安排自己的葬禮儀式。人們漸漸寬容地看待禁忌,安葬的方式、下葬的空間、親屬的緬懷方式等,都愈發地多樣化。以下這些別具心裁的葬禮形式,您有聽過哪些呢?
長久以來,地球之外的一切令人著迷,「宇宙」一直是人類持續研究的空間。1997年後,陸續有私人公司提供將往生者骨灰送上太空的「太空葬」服務。這個概念最早出現在作家尼爾‧瓊斯的科幻小說中,如今不只已經實現,據美國太空葬公司Celestis表示,民眾也能在生前將自己的DNA送進太空!不過這樣的安葬方法所費不貲,以北京星願航天科技為例,最便宜的「太空靈位」就要價88萬新台幣。
事實上,「太空葬」的方式多樣,包括將遺骸送入宇宙次軌道空間、讓家人獲得太空艙紀念品,或是太空葬公司Mesoloft利用「紙氣球」灑落骨灰,各種方式的計價也會不同。若自身有較多預算,且生前無法接觸深切渴望的宇宙世界,那麼不妨試試在死後實現太空之夢!
同樣是在空中綻放生命最後一程,「煙火葬」的形式也許更好理解。以英國公司Heavens Above Firework為例,亡者火化之後的骨灰會被混入煙火火藥,而後在空曠之處進行釋放。美國作家亨特‧湯普森、前英國皇家海軍陸戰隊隊員安妮‧特蒙德都是採用此種殯葬方式,甚至邀請親友一起欣賞煙火秀。
「煙火葬」對於環境和土地的影響並不大,因此近年愈來愈多人選擇採用此安葬方式。燦爛的煙火彷彿描述著逝者的一生,生命至此擁有一個絢爛的結尾,化成輕煙後留給親人們無限的追思,也是一種浪漫的告別呢!
一般而言,海葬比傳統的火葬、土葬更加環保,「珊瑚礁葬」即是建立在此一意義上。有別於直接將亡者放入海水中的「海葬」,珊瑚礁葬會將遺體火化後的骨灰和中性土混和,製作成「礁球」後再置入海底,而親友則可獲得該珊瑚礁所在的GPS坐標位置。
除了單純的安葬目的,「珊瑚礁葬」也能運用現代的科技技術,將骨灰仿造珊瑚礁的特徵,製造出「人工魚礁」,使藻類和珊瑚能夠生長在礁球上,有助於孕育海洋棲地。美國慈善機構永生礁 Eternal Reefs 表示,珊瑚礁葬的需求在COVID-19期間增加了2倍,這些往生者除了希望魂歸自己熱愛的海洋,也期待能夠藉此幫助改善日漸污染的海洋生態。
人們渴望回歸自然,在近日逐漸風行的「氣球葬禮」也可見一斑。自2021年開始,日本的Balloon Kobo公司已舉辦了超過300場氣球葬禮。他們將特製的氣球裝入往生者的骨灰,將其釋放到空中。在氣球承受愈來愈大的氣壓、飛行3小時後,骨灰便會隨著氣球爆炸而自然散落天際,如同一場盛大的環遊世界之旅。
比起其他新興的安葬方式,氣球葬禮的費用低了許多,大約落在台幣5萬元上下,實惠的價格或許也是氣球葬禮的需求持續增加中的原因之一。
人口膨脹是全世界正在面對的議題,可供土葬的空間日漸減少,加上前往墓地祭拜的親友數量也不如以往,傳統習俗與信仰也許會受到衝擊,不過新型的葬禮文化也因此興起。科技始於人性,除了上述這些奇特的安葬方法,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會出現更多有趣的葬禮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