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釀特務|擴展華語電影與女性電影範疇的實踐者──專訪《夕霧花園》導演林書宇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有一種導演,是打從第一部電影就充分地展現出個人風格,不論是故事取題或者是影片表現形式,會有著從此可被期待甚或預想的作者魅力。2008 年除了魏德聖導演之外,拍出電影長片處女作《九降風》的林書宇導演亦如是。但影迷們料想不到的是,後來的林書宇導演,每回新作都讓人無法預測。繼《百日告別》的 4 年後,《夕霧花園》歷經金馬獎入圍 8 項的好成績,如今正式與台灣觀眾見面了。
林書宇導演截至目前,每部電影之間平均間隔 4 年(2008年《九降風》、2011年《星空》、2015年《百日告別》、2019年 《夕霧花園》),看似拍戲節奏穩定,卻讓影迷苦等。但其實在每個 4 年中間的時間裡,導演也都很忙,不是去當其他電影的副導,拍攝音樂錄影帶或短片影片,就是在導演個人的終身大事裡起伏著。這次林書宇的新片《夕霧花園》是由李心潔主演,她在入圍金馬最佳女主角之後,林書宇告訴我「最希望的就是心潔得獎,但也最擔心《熱帶雨》的楊雁雁是李心潔的最大勁敵。」後來果然是楊雁雁騎上金馬。林書宇其實真的很清楚。
【 林書宇導演慧眼識產後復出女影人 】
這個導演看影后等級演員的眼光特別犀利,曾助林嘉欣產後復出主演《百日告別》奪得金馬后座,這回李心潔也同樣是產後復出,林書宇說:「張姐(張艾嘉)跟我說『你剛好都拍到她們最美的時候,剛生完小孩後,就是一個女人最美的時候。』所以我想我以後,都找剛生完小孩的演員產後復出演我的戲好了。」他還表示:「等我老婆懷、生完,我也要幫她拍一部電影。」新婚燕爾之情不言而喻。
產後復出的不只是李心潔。今年以《夕霧花園》獲得金馬獎最佳造型設計的美術設計師蔡珮玲也是。蔡珮玲與林書宇自小就認識,一路以來合作過不少作品,這次拍《夕霧花園》,劇組讓蔡珮玲帶著她不到一歲的兒子前往大馬工作,還為她找了保母,連住所都是親子親善空間。顯然林書宇是個與眾不同、不是那種認為女性結婚生小孩後就該轉職專心當「媽媽」的導演。如果台灣能多幾個這樣的導演,2020 後等待女性工作者比例達 5050 的那麼一天,根本不會是夢。
【 慎重對待演員和角色的眼淚和私密戲 】
林書宇老婆夏于喬近日在拍台灣首部女子摔角電影《女優,摔吧!》,據說片頭戲碼香豔刺激,導演笑著揚言日後電影上映會故意晚 20 分鐘進場觀影、避開看到「女優戲碼」的橋段。說是這樣說,但林書宇其實很清楚,一個女演員會首肯演出性愛戲碼,是要經歷過怎樣的百般考量與下了怎樣的決心?身為導演的他也總是謹慎以待:「不只對演員本身,對劇中角色而言,眼淚和性也是他們生命中很珍貴私密的東西,不能被濫用或廉價地處理掉。所以背後應該要有足夠的累積跟情感,才能被呈現出來。」
事實上在《百日告別》裡面,林嘉欣曾有一段床戲(後來在公映版中被剪掉了),《夕霧花園》裡的李心潔也與阿部寬有一場一鏡到底並且只拍一次就完成的浴池情慾戲。在這場沈重的高潮戲之前,李心潔因為太進入角色,常常演著演著就流淚了。雖然李心潔演得很好,但林書宇後來跟剪接師說,那些必須都先忍痛剪掉。導演解釋:「這個堅韌的女生如果太常哭,後面重點戲的力量就會弱掉。」
【 一部電影的成敗,在選定演員時就決定了七八成 】
林書宇認為一部電影的成敗,在選定演員時就決定了七八成。而他對於自己的選角直覺是有相當自信的。確實自從《九降風》開始,林書宇的選角就沒失手過。但導演也強調一旦選定好演員,後續的「調整工作」就密切地開始啟動,求的是讓劇本要更貼合演員,務必要讓演員在拍戲現場能適情適性,做出他們所能夠做的最大發揮。
林書宇提及自己在接拍《夕霧花園》時,所接觸到的二版劇本,幾乎都是英文。但既然他屬意由李心潔來演,勢必就會有口音。導演要做的是為演員裁量出更適合她演出的人設,例如口音問題,總有能變成不是問題的方法:「有口音通常是因為一個角色會別的語言,例如母語。那我就去改劇本,於是女主角跟妹妹的對白就變成廣東話。」這樣一改,反而更剖出了馬來華僑的語言文化切片。「反正劇本在那裡了,也找到好演員了」,林書宇認為他的工作本份就是從劇本到片場、都給予演員安全舒服逼真的環境,戮力幫助演員好好進入角色。至於一旦真的在片場了,因為用的是專業的好演員,林書宇說:「當場我能做的就只是跟演員說多一點或少一點、慢一點或快一點⋯⋯(笑)」。
林書宇導演是公認的影癡級影迷,看過的電影不計其數,是個典型被好電影養成的導演。他說:「我一直覺得,要做好一個導演的工作的話,一定要懂得看表演。那是一個鑑賞力。如果你終於合作到一個很優秀的演員,對方做出來很好的表演的時候,導演沒看到、沒拍到、或者是沒剪出來,那一期一會的東西就沒有了。這是很重要的。所以當演員做出來的時候,導演內心會大喊『有了!』然後萬分感激,非常欣慰。」
【 拓展華語電影的範疇 】
《夕霧花園》的背後是由多國電影人才所組成的跨國團隊,卻成功地被拍成一部李安口中「沒有硬邦邦、很自然」的跨國電影,也順利地報名了只接受華語電影報名的金馬獎。問林書宇怎麼看待與定義「華語電影」?導演的想法很抽象卻也很中肯:「我覺得語言這東西只是表面,一部電影本身,如果是在華語之外,但電影背後卻能展現出夠強大的華文化性的話,那可能就都是在華語電影的範疇裡面。畢竟華語文化本身加賦在華人身上有很多包袱、限制或者是美德⋯⋯這些都是華語電影的長相。例如西方人每天把我愛你掛嘴邊,但華人就是不會,他們會繞著圈子去做別的事來表達愛。故事拍出來就會長成華語電影的樣子。」
「語言背後就是會帶有這些文化性、習慣性,一旦電影拍出這些華文化的東西,我就會把他看做是華語電影。」但是林書宇也坦言,一開始認為全片講了大量英文的《夕霧花園》不會符合金馬獎對於華語電影資格的要求,然而後來受到《賽德克.巴萊》和《KANO》前例的提醒,並進一步了解到金馬獎的報名規定除了華語語言比例之外,還有主創影人是華人的比例計算達標的話也能報名。
成功符合報名資格,卻也站在語言比例和影人比例臨界的《夕霧花園》,很可能就會是未來啟發金馬獎進一步拓展其報名資格的參考範本之一。
林書宇導演的下一部電影是《宋岳庭傳》,他說:「宋岳庭小時候就去美國了,所以他當然講的會是英語。」屆時《宋岳庭傳》究竟能否報名金馬獎?讓我們拭目以待。
【 林書宇導演抹除女性電影的界線 】
《夕霧花園》裡的女主角「雲林」是個歷經過戰亂當過俘虜、雖個人倖存但失去親人的女子,後來不幸愛上敵國仇人,一路風風雨雨,沒曾在情感上有安然憩息一刻的機會,但她一直活得很堅韌。往前回溯,《星空》與《百日告別》的女主角也都帶有這樣的個性質地,問林書宇導演,這是專屬於亞洲女性的樣貌嗎?導演卻認為這並非只是亞洲女性的特質,而是全世界的女性本身就都具有堅韌而複雜的層次。
相較於其他所謂的「女性電影」,林書宇導演的作品常以女性視角帶領觀眾冷靜地看到女性在不同時代、不同年紀與不同環境下所活著的樣子。但深刻拍出不少女性處境的林書宇,其實從沒有意識到過自己是拍女性電影的人。導演說他只是喜歡看複雜的角色人物故事:「我們找來的那些女演員都有自己人生歷練的複雜度,再加上她們被交付的角色,讓我們去看她們演出的故事本身是很迷人的。」
「我沒有想過我現在正在拍的電影是不是女性電影。接到《夕霧花園》劇本時我當然很在乎主角的處境,當你夠在乎的時候,就會想盡辦法去體會跟理解。夠專心去把自己放在角色位置上的時候,獨特性就會出現,然後被觀眾看見。」
而林書宇導演在乎的,是要把很獨特又人性化的東西拍出來,如此而已。
林書宇或許在不經意之中,就講出了當代女性電影的困境。他是個從沒感受到、也正在抹除女性電影界線的實踐者。或許唯有這樣的導演,才能拍出真正觸動人心的女性處境電影。
採訪、文字:雀雀
攝影:蔡家嫻

釀電影除了臉書粉絲專頁,最近也設立了 IG 帳號,以及 Line@ 帳號,不同平台會以不同方式經營、露出,並提供不一樣的優惠活動,請大家記得追蹤鎖定!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面對總是無法控制情緒、大吼大叫的角色,池松壯亮就連「聲音」也都獻給宮本浩,「剛開始拍戲時,我沒有想太多或有所保留,結果我第二天喉嚨就啞了。」願意為了角色付出一切,池松壯亮的熱血多少被宮本浩所影響,甚至曾考慮電影中牙齒被打掉的戲,和前輩三國連太郎、松田優作一樣真的拔掉牙齒⋯⋯
看看《罪樂園》與《小小夜曲》,同時身為創作者的兩位導演,皆賦予原著小說新的生命。改編二字,不只要會改也要懂得編,在故事中加入創作者自身的想法,將文字化為影像,不管是電影圈大前輩瀨瀨敬久還是新銳導演今泉力哉,在訪談的過程中,在他們身上皆能看見改編電影最需要的東西:對於原著的愛,以及身為導演的堅持。
「我反而想要訴說他們自己不想離開家庭,甚至可以等待家人諒解或接受的情形。電影裡更希望呈現的是,在那個處境下,同住在這間屋子的一家人,要如何去解決這個問題?是互相扶持繼續生活下去?還是知道彼此所想,但不願意說破,也不破壞彼此大家建立的東西?」
我人生最大的衝擊就是「做動畫」,當我孤立無援,想辦法去克服每一件大家都認為辦不到的事情的時候,我就很想跟人們說,「其實在做動畫,根本就是在造神」。有一次演講時我說到:「如果神不存在,只有自己造出來」,這句話是我內心的投射。我們都不相信台灣可以做動畫,所以真的做的時候,就跟造神一樣。
《返校》遊戲版本身已讓不少 90 後與 21 世紀後出生的年輕人,對台灣 60 年代的那段歷史產生了新的看法。而《返校》電影版,應該會影響到更多人去思考與記憶。在批判與互相指責太過容易的當代台灣社會,《返校》電影其實是一部凝固起溫柔力量的驚悚片,這應該是很多人始料未及的。
「現實和真實是有差距的。」林奕華提到台劇《我們與惡的距離》,大眾滿足與劇中所呈現的「現實」,但他依舊在劇中看到太多設計,而無法滿足於「真實」。「真實是超於現實、高於現實的。大家都容易滿足於現實,但我不滿足。在我的劇場裡情節可能荒誕,但精神是真實的:我現在就是在問你一個問題,我們不要再繞圈了。」
面對總是無法控制情緒、大吼大叫的角色,池松壯亮就連「聲音」也都獻給宮本浩,「剛開始拍戲時,我沒有想太多或有所保留,結果我第二天喉嚨就啞了。」願意為了角色付出一切,池松壯亮的熱血多少被宮本浩所影響,甚至曾考慮電影中牙齒被打掉的戲,和前輩三國連太郎、松田優作一樣真的拔掉牙齒⋯⋯
看看《罪樂園》與《小小夜曲》,同時身為創作者的兩位導演,皆賦予原著小說新的生命。改編二字,不只要會改也要懂得編,在故事中加入創作者自身的想法,將文字化為影像,不管是電影圈大前輩瀨瀨敬久還是新銳導演今泉力哉,在訪談的過程中,在他們身上皆能看見改編電影最需要的東西:對於原著的愛,以及身為導演的堅持。
「我反而想要訴說他們自己不想離開家庭,甚至可以等待家人諒解或接受的情形。電影裡更希望呈現的是,在那個處境下,同住在這間屋子的一家人,要如何去解決這個問題?是互相扶持繼續生活下去?還是知道彼此所想,但不願意說破,也不破壞彼此大家建立的東西?」
我人生最大的衝擊就是「做動畫」,當我孤立無援,想辦法去克服每一件大家都認為辦不到的事情的時候,我就很想跟人們說,「其實在做動畫,根本就是在造神」。有一次演講時我說到:「如果神不存在,只有自己造出來」,這句話是我內心的投射。我們都不相信台灣可以做動畫,所以真的做的時候,就跟造神一樣。
《返校》遊戲版本身已讓不少 90 後與 21 世紀後出生的年輕人,對台灣 60 年代的那段歷史產生了新的看法。而《返校》電影版,應該會影響到更多人去思考與記憶。在批判與互相指責太過容易的當代台灣社會,《返校》電影其實是一部凝固起溫柔力量的驚悚片,這應該是很多人始料未及的。
「現實和真實是有差距的。」林奕華提到台劇《我們與惡的距離》,大眾滿足與劇中所呈現的「現實」,但他依舊在劇中看到太多設計,而無法滿足於「真實」。「真實是超於現實、高於現實的。大家都容易滿足於現實,但我不滿足。在我的劇場裡情節可能荒誕,但精神是真實的:我現在就是在問你一個問題,我們不要再繞圈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誰是被害者》專題|所有好的故事,都是文化與社會的象徵。以失語的被害者渴望訴說、追求理解為主題的《誰是被害者》,同樣,也呼應了我們社會的焦慮。在國際上被剝奪話語權的台灣,是否能夠訴說自己的故事,被聽見、被理解,從而在遺棄我們的世界,找到自己的定位?
Thumbnail
許多酒店公關在入行前會藉由觀看相關題材的漫畫、電影、戲劇來為心境做準備,有人可能會借鏡《女帝的誕生》裡實加積極、對工作充滿熱情的角色文本來經營工作;也有人會希望可以成為《藝妓回憶錄》裡置身於歡場但看起來清新脫俗的小百合,更有人嚮往成為《惡女花魁》裡冷艷、我行我素的清葉,在酒店裡活出自己的姿態⋯⋯
Thumbnail
一路走來,狄西嘉當然改變了,隨著影壇風向的轉變,他將社會寫實電影揉進了義大利強勁的喜劇傳統,在嬉笑怒罵中灼見社會困境與人性脆弱。他更挑戰了弘大歷史,《烽火母女淚》與《費尼茲花園》中奏出了時代的輓曲。不知不覺,狄西嘉離我們而去也四十五年了,我總覺得一代電影大師的影響力莫過如此,暮鼓晨鐘、發人深省。
Thumbnail
很難想像歷經大戰毀滅後的義大利,「一台腳踏車被偷了」竟然能構成一個故事,還拍成了電影!是的,狄西嘉導演走過了砲火隆隆、百廢待興、經濟起飛的義大利,在「眼看那樓塌了」又「眼看他起朱樓」的歲月中,他以豐厚的人道關懷精神,透過電影時而尖銳批判道德與社會,時而在人物笑鬧聲中,抓出生活的悲涼以及溫暖。
Thumbnail
所以看關錦鵬的作品,是會陷進去的。第一次被情節給吸引、第二次看見手法的細節如何強化角色性格,然後再幾次回放,會突然領略角色的不凡是如何發生的。那是在刻板印象上添加靈魂的過程,往往就是在不甚起眼的細微設定上作調整,會讓整齣戲輕巧地跨越類型的界線。
Thumbnail
在許多情況下,一部平淡無奇的電影,卻會因為一首歌曲,突然擁有了傳世的價值。我們或許早已忘記電影的細節、故事的內容,但這些歌曲一響起(有的時候還不是『歌』,可能只是『配樂』裡一段如歌的旋律),強烈的畫面感、朦朧而美好的視聽印象,便長相左右。
Thumbnail
<p>本文為 10.8 在華山、由雄影策展人鄭秉泓與釀電影主編張硯拓共同主講的選片指南側記,提供給各位讀者參考;無法到場看片者,也可以在【雄影雲端戲院】APP上觀看許多短片喔!</p>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誰是被害者》專題|所有好的故事,都是文化與社會的象徵。以失語的被害者渴望訴說、追求理解為主題的《誰是被害者》,同樣,也呼應了我們社會的焦慮。在國際上被剝奪話語權的台灣,是否能夠訴說自己的故事,被聽見、被理解,從而在遺棄我們的世界,找到自己的定位?
Thumbnail
許多酒店公關在入行前會藉由觀看相關題材的漫畫、電影、戲劇來為心境做準備,有人可能會借鏡《女帝的誕生》裡實加積極、對工作充滿熱情的角色文本來經營工作;也有人會希望可以成為《藝妓回憶錄》裡置身於歡場但看起來清新脫俗的小百合,更有人嚮往成為《惡女花魁》裡冷艷、我行我素的清葉,在酒店裡活出自己的姿態⋯⋯
Thumbnail
一路走來,狄西嘉當然改變了,隨著影壇風向的轉變,他將社會寫實電影揉進了義大利強勁的喜劇傳統,在嬉笑怒罵中灼見社會困境與人性脆弱。他更挑戰了弘大歷史,《烽火母女淚》與《費尼茲花園》中奏出了時代的輓曲。不知不覺,狄西嘉離我們而去也四十五年了,我總覺得一代電影大師的影響力莫過如此,暮鼓晨鐘、發人深省。
Thumbnail
很難想像歷經大戰毀滅後的義大利,「一台腳踏車被偷了」竟然能構成一個故事,還拍成了電影!是的,狄西嘉導演走過了砲火隆隆、百廢待興、經濟起飛的義大利,在「眼看那樓塌了」又「眼看他起朱樓」的歲月中,他以豐厚的人道關懷精神,透過電影時而尖銳批判道德與社會,時而在人物笑鬧聲中,抓出生活的悲涼以及溫暖。
Thumbnail
所以看關錦鵬的作品,是會陷進去的。第一次被情節給吸引、第二次看見手法的細節如何強化角色性格,然後再幾次回放,會突然領略角色的不凡是如何發生的。那是在刻板印象上添加靈魂的過程,往往就是在不甚起眼的細微設定上作調整,會讓整齣戲輕巧地跨越類型的界線。
Thumbnail
在許多情況下,一部平淡無奇的電影,卻會因為一首歌曲,突然擁有了傳世的價值。我們或許早已忘記電影的細節、故事的內容,但這些歌曲一響起(有的時候還不是『歌』,可能只是『配樂』裡一段如歌的旋律),強烈的畫面感、朦朧而美好的視聽印象,便長相左右。
Thumbnail
<p>本文為 10.8 在華山、由雄影策展人鄭秉泓與釀電影主編張硯拓共同主講的選片指南側記,提供給各位讀者參考;無法到場看片者,也可以在【雄影雲端戲院】APP上觀看許多短片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