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釀特務|剃刀理論拍《返校》,導演徐漢強留下最必要的,其他都割掉!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台灣首度翻拍知名電玩 IP《返校》的電影版,在 9 月 20 日正式上映之前便已透過媒體試片與學生口碑試映場獲得好評。執導《返校》電影版的導演徐漢強坦承自己以往多是拍喜劇與惡搞片居多,想不到第一部長片竟然會是恐怖片《返校》:「我也很意外。但我自己也非常喜歡遊戲《返校》和這個 IP 的故事,很希望把這個故事介紹給更多不是玩家的觀眾。」徐漢強說。
冥冥中註定徐漢強執導《返校》
導演回想,當初在《返校》遊戲上架的第一天就玩完,玩完時覺得應該拍成電影,但沒想到自己。「是在有一次跟前輩吃飯,為的是談別的案子,但席間有前輩提起《返校》這款遊戲熱潮,我就強力推薦、表達這個 IP 應該要被拍成電影的想法。其實就只是出了張嘴。」徐漢強笑著說。
想不到的是,後來李烈與李耀華就帶他去接觸赤燭,一路下來就變成是由徐漢強來執導《返校》電影版。「可能是我對遊戲熟悉,以往創作的作品多半也跟電玩文化內容相關。」儘管徐漢強如此謙虛地下了此結論,但若沒有他力推《返校》給知名監製,《返校》電影版恐怕也不會真的誕生。
《返校》導演徐漢強/雀雀攝影
導演就是有多少資源就做多少事
身為一個電玩玩家,徐漢強導演也知道十幾年來的電玩遊戲視覺進展日新月異,要跟上並不容易。他以往拍攝不少短片或電視電影,也都跟電玩題材有關,例如他的金鐘得獎作品《請登入線實》。
徐漢強在此之前,從沒做到像《返校》這般高度精緻的程度,他解釋電影精緻度跟一個導演所能獲得的資源多寡是正相關的:「以前是學生導演和新導演,通常所能得到的資源都非常少,通常絕對不夠用。很多時候我會反其道而行,故意走個 low 風、陽春風,故意用故事調性和喜劇風格去把資源限制下的影片風格給合理化。簡言之就是在現實的限制之下所產生的應變措施。」導演強調他以往的作品並不是說不重視畫面,「而是有多少資源做多少事。」
復刻《返校》遊戲質感,電影版守住核心價值
現在去看以前的遊戲畫面,或電影畫面,一定都會覺得比較粗糙。但電影版《返校》裡有多場神還原遊戲版名場面的橋段,幾乎是復刻等級的還原了遊戲的視覺,甚至在質感上更上一層。問導演是否是有刻意在《返校》電影版的視覺畫面質感著力、以期自己的《返校》在三年、五年,甚至是十年後去看而不覺得粗糙、甚至禁得起檢視?
徐漢強導演卻沒想那麼多,這樣做只是對一部電影負責任而基本該作的事:「我覺得電影不同之處在於電影語言一直在改變。改變的方式跟遊戲不大一樣。現在的遊戲視覺技術越來越好,運鏡手法越來越像電影,電影和遊戲之間的界線越來越模糊,甚至電影也越來越遊戲化。對我來講,與其擔心把遊戲電影化之後,視覺會不會過時?更重要的其實是遊戲本身的理念有沒有好好地被傳達出來?有被傳達出來的話,或許電影過幾年以後去看,還是能被保留住價值,禁得起考驗。」
將《返校》電影版風格歸功全劇組
《返校》電影版作為一部台灣電影,從頭至尾都守住了高度的風格完整與統一性。於此徐漢強導演卻不居功於自己的後製強項能力,而是先將功勞推給攝影師:「討論到整體視覺風格的完整性的話,我覺得要歸功於非常厲害的攝影師,周宜賢。他是《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和《報告老師!怪怪怪怪物!》的攝影師,風格和視覺很強,也很懂得戲劇原理,幫了很多的忙。」
周宜賢像是徐漢強的相反,不是遊戲迷,非常信仰觀影的直覺,比較貼近觀眾,是個本能型的攝影師,和導演所擅長的部分形成互補,導演與這位戰友從前製就開始磨合:「我們先透過分鏡,然後是實務拍攝,過程中不斷討論,一起激盪出了很多視覺上的驚人鏡頭。」《返校》原本只是捲軸式的 2D 風格遊戲,在《返校》電影版中要進化成為 3D 空間敘事,甚至加上夢境的第四維度的觀影感知,且仍與原作風格呼應,一切實屬不易。
導演繼續歸功:「除此之外,我們還有非常強大的美術指導王誌成和團隊,也是拼了命在完成這部電影。美術組的成員幾乎都是《返校》遊戲的粉絲,我們都希望可以讓電影更好。」
《返校》電影版行剃刀理論
我們知道,電影不是遊戲,要拍成電影,做出劇情的重新調控是必要的。問導演電影《返校》改編電玩劇情,修改得最大的部分在哪?徐漢強坦言「其實不少」。
在一開始的人物設定部分,就有為了讓劇情更鞏固而做出修改:「像殷翠涵老師的下場。主要是在遊戲裡最後是用剪報表現了她的結局。我自己的判斷是,在故事的結局處那種情境狀態下,不適合出現太多資訊式的東西。換句話說,要去表現殷老師在遊戲裡的結局,就要去拍更多的東西解釋這個角色。例如說可能至少要有一段電視新聞的戲,但那樣的電視新聞,又能讓劇中的誰可以在故事線裡看到或聽到才合理?場景情境是怎樣?」
一個簡單的人設,會牽涉到主創在前製時諸多的考量,導演總結:「所有考量到後來,我還是回歸到剃刀理論,留下最必要的,其他都割掉。」
《返校》電影版為了符合遊戲精神,結局大改
除了嚴行剃刀理論,導演認為電影版的《返校》和遊戲版最大的差別,應該是在最後三分之一的戲的部分。「那是遊戲沒有的東西。也是因為回到遊戲和電影本質上的根本不同的考量。在遊戲裡面,最後影子會問方芮欣三個問題,最後解謎的過程如果電影照著這樣拍,會變成『最終問答大考驗』,那很恐怖,會很奇怪。」徐漢強如是說。
為了避免太過遊戲的結局,劇本方面重新思考了《返校》這個故事 IP 最想傳達出去的東西,導演解釋:「那就是,活下來的人,要記住這件事。我們使用了新的方式來表達。畢竟遊戲到第四章之後,節奏就開始慢下來,但是作為電影,氣勢是需要被拉抬起來的。」坦言因為結局是全新的、和遊戲完全不同的大改面貌,所以在拍的時候很挫!導演憂心忡忡地說:「當初真的不知道,這樣拍出來的結果和效果,觀眾看了後到底會怎麼樣?」
然而徐漢強這份擔心,其實已經有超過千人的搶先看觀眾,用眼淚和掌聲回應他了。
讓人動容的轉型正義,溫柔的驚悚片
《返校》以轉型正義作為整部電影的核心基底,是台灣電影近年來在此題材的勇敢之作。「對我而言,電影裡所描述的這整個歷史悲劇,我們把它視為一個傷口的話,要讓傷口癒合的方式,首先當然是要先承認這個傷口的存在。要先面對它,然後才能去處理與治療它。」徐漢強導演強調,要知道治療的方法,也才能去避免受同樣的傷。「這份態度不只是能套用在過去發生的事,一旦記得所有發生的一切,也能是我們看待與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切的根本。」而這就是電影版《返校》一直想要提醒觀眾的事。
反觀韓國,早已有《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華麗的假期》和《1987:黎明到來的那一天》等轉型正義的歷史政治題材電影。導演認為台灣和韓國有著進程上的落差:「台灣就是轉型正義還沒有完成。對韓國人來說,轉型正義成熟、蓋棺論定,也就是說他們已經經歷了正視傷口、治療的階段,現在為了避免再受傷,在這種狀況下去觸碰拍攝這個議題,你不用擔心撕裂族群、或引起爭議。但是台灣,還在路上。我們還在很初期,要走到像韓國電影那一步,還需要時間。」
徐漢強導演也知道這一切快不來。但只要走在路上,就有機會達成和解,「但要達成真正的和解,不可能不正視自我。要面對。要真的處理它。」徐漢強說。
《返校》遊戲版本身已讓不少 90 後與 21 世紀後出生的年輕人,對台灣 60 年代的那段歷史產生了新的看法。而《返校》電影版,應該會影響到更多人去思考與記憶。在批判與互相指責太過容易的當代台灣社會,《返校》電影其實是一部凝固起溫柔力量的驚悚片,這應該是很多人始料未及的。
全文劇照提供:牽猴子整合行銷
延伸閱讀:

【釀電影】2019 年 9、10 月號
【跟爸媽說一個秘密】專題
客座主編的話 by 楊婕
我媽媽一個人去看電影 by 張亦絢
投石 by 許亞歷
父親的崩解 by 趙剛
Frances Ha,以及結局 by 蕭詒徽
世界上沒有誰會需要誰到最後一秒鐘 by 吳曉樂
「戴洛維夫人說她自己要出門買花」──所有的母親,《時時刻刻》 by 神神
爸媽,要不要和我看電影? by 鄧九雲
平凡與不凡 by 陳茻
愛的傷痕死不了人的;使我們死的,是愛本身 by 高橋醫生
無法取消的指定席──我的家庭劇院 by 賴俊儒
【釀特務】專欄
午夜八厘米:電影與台北酒店業的奇幻接觸 by 有鑫酒店經紀
剃刀理論拍《返校》,導演徐漢強留下最必要的,其他都割掉! by 雀雀
釀電影除了臉書粉絲專頁,最近也設立了 IG 帳號,以及 Line@ 帳號,不同平台會以不同方式經營、露出,並提供不一樣的優惠活動,請大家記得追蹤鎖定!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現實和真實是有差距的。」林奕華提到台劇《我們與惡的距離》,大眾滿足與劇中所呈現的「現實」,但他依舊在劇中看到太多設計,而無法滿足於「真實」。「真實是超於現實、高於現實的。大家都容易滿足於現實,但我不滿足。在我的劇場裡情節可能荒誕,但精神是真實的:我現在就是在問你一個問題,我們不要再繞圈了。」
在香港,廉政公署長期被蒙上一層神祕面紗。麥兆輝回憶:他有朋友是香港大學榜首,論成績、智商都絕對傑出,但連他也進不了廉政公署,在初試就被刷下。「我不禁開始想,所以裡面到底都是甚麼樣的人?」要會保密嗎?社交圈要小嗎?要有很強的組織能力嗎?「我就對 ICAC 這部分很有興趣:你們到底都是誰呢?」他說。
他說,那麼多各式各樣被發明來幫助我們溝通的裝置,到頭來,卻好像讓人更孤單了。「我有個強烈的感覺是,我們都好希望可以不再孤單,但一切嘗試卻盡是徒勞。」這也是為何片中的角色通通沒有手機,「這群人像是活在過去,但他們可以面對面,跟彼此在一起。」而戲外的我們那麼努力伸出手,卻是在虛擬的次元中,反倒更孤單了。
對未來是否還有「電影路」可以走,腦海裡沒有明確的規劃,各種提名、得獎、光環加身,許智彥直說,這些東西都太大也太快了。「我很清楚這些不是完全屬於我的,(金馬)入圍名單公布當下,看到新導演入圍,其實我是相對沒有情緒的。」對團隊獲得肯定,他當然開心,但來學習的成分大過一切,他寧願將獲得的榮耀歸功予其他夥伴
為今年高雄電影節開幕的《狂徒》,是國片少有的搭擋喜劇(buddy comedy)/警匪動作類型片,由影帝吳慷仁聯手《自畫像》林哲熹主演,電影節奏明快,角色互動有火花,情節有趣之餘,幾場大亂鬥式的動作場面更是拍得虎虎生風。在此,釀電影特別約訪導演洪子烜,請這位新生代作者,跟我們聊聊他的第一部長片作品。
今年初夏,我在參與女影台灣競賽獎初審的時候,一再被撼動。其中一類的原因,是驚訝於學生作品的「成熟」,這成熟可能來自技法,來自敘事的操控和演員調校,也可能來自對創作/記錄的思考,和甚至意義的辯證。接著夏天過去,影展將近了,我也冒出和這些作者們聊聊的想法,尤其想讓她們彼此交匯,說說對各自作品的感受。
「現實和真實是有差距的。」林奕華提到台劇《我們與惡的距離》,大眾滿足與劇中所呈現的「現實」,但他依舊在劇中看到太多設計,而無法滿足於「真實」。「真實是超於現實、高於現實的。大家都容易滿足於現實,但我不滿足。在我的劇場裡情節可能荒誕,但精神是真實的:我現在就是在問你一個問題,我們不要再繞圈了。」
在香港,廉政公署長期被蒙上一層神祕面紗。麥兆輝回憶:他有朋友是香港大學榜首,論成績、智商都絕對傑出,但連他也進不了廉政公署,在初試就被刷下。「我不禁開始想,所以裡面到底都是甚麼樣的人?」要會保密嗎?社交圈要小嗎?要有很強的組織能力嗎?「我就對 ICAC 這部分很有興趣:你們到底都是誰呢?」他說。
他說,那麼多各式各樣被發明來幫助我們溝通的裝置,到頭來,卻好像讓人更孤單了。「我有個強烈的感覺是,我們都好希望可以不再孤單,但一切嘗試卻盡是徒勞。」這也是為何片中的角色通通沒有手機,「這群人像是活在過去,但他們可以面對面,跟彼此在一起。」而戲外的我們那麼努力伸出手,卻是在虛擬的次元中,反倒更孤單了。
對未來是否還有「電影路」可以走,腦海裡沒有明確的規劃,各種提名、得獎、光環加身,許智彥直說,這些東西都太大也太快了。「我很清楚這些不是完全屬於我的,(金馬)入圍名單公布當下,看到新導演入圍,其實我是相對沒有情緒的。」對團隊獲得肯定,他當然開心,但來學習的成分大過一切,他寧願將獲得的榮耀歸功予其他夥伴
為今年高雄電影節開幕的《狂徒》,是國片少有的搭擋喜劇(buddy comedy)/警匪動作類型片,由影帝吳慷仁聯手《自畫像》林哲熹主演,電影節奏明快,角色互動有火花,情節有趣之餘,幾場大亂鬥式的動作場面更是拍得虎虎生風。在此,釀電影特別約訪導演洪子烜,請這位新生代作者,跟我們聊聊他的第一部長片作品。
今年初夏,我在參與女影台灣競賽獎初審的時候,一再被撼動。其中一類的原因,是驚訝於學生作品的「成熟」,這成熟可能來自技法,來自敘事的操控和演員調校,也可能來自對創作/記錄的思考,和甚至意義的辯證。接著夏天過去,影展將近了,我也冒出和這些作者們聊聊的想法,尤其想讓她們彼此交匯,說說對各自作品的感受。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20年前的我,在大學商學院求學的時候,為了想要成為一名管理顧問,跑去圖書館借問題分析與解決的相關書籍,在當時找到了數本「創新問題分析解決, TRIZ」的書,我翻閱過這幾本書籍之後,覺得在閱讀上有非常大的障礙,例如,太多的專有名詞與英文術語、案例大多非生活化的案例較難想像而且非常厚重,所以翻
Thumbnail
師傅可以把招式交給你,但功夫沒有辦法。你為此痛罵師傅藏私,不肯教你怎樣應付各種突發狀況,根本強人所難,他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帶你這個學徒去一個個客戶那邊實習,直到你可以承擔為止。
Thumbnail
理論往往為了要具有說服力,解說的講師不想砸招牌,會刻意的避開失敗的案例,強調成功的範本,這在各行各業上也很常見。多數很棒的理念,幾乎都是基於這種適用性不完整的理論,也因為不完整跟定義不清,才能讓人目眩神迷,認為真理就在其中。
Thumbnail
上週在臉書提到一些理論跟實務的東西,得到不少回響,但看看各位朋友的回應,似乎不少人沒抓到那個點,所以拆上中下三篇來好好談談。
Thumbnail
  第一場是葉俊榮老師報告的〈中石化安順廠相關行政訴訟檢討〉。不同於傳統從權利與救濟的法律論述角度,葉教授從制度與程序的面向討論。傳統的法律論述著重在汙染行為人的認定,依侵權行為法認定因果關係、判定責任歸屬及範圍,中石化合併台鹼公司,依公司法第319條準用第75條繼受台鹼公司汙染行為的整治責任...
Thumbnail
克雷頓.克里斯汀生是偉大管理大師,他的著作豐富《創新的兩難》《創新者的解答》《創新者的修煉》《創新者的 DNA》《創新的用途理論》,都對商業界帶來巨大影響,包含 Apple 創辦人史蒂夫‧賈伯斯、 Netflix 創辦人與執行長里德‧哈斯廷斯、Amazon 創辦人傑夫‧貝佐斯。
Thumbnail
人的行為、性格、價值觀是與環境的共同構作,人要怎麼脫離原本的自己,是怎麼辯證都不會有答案、所以問了也沒用的問題。QA時,飾演弟弟仔的演員意外說了一個拍攝時印象深刻的事。他說「監獄的枕頭真的好臭,身上都是那個味道,我洗了兩週才洗掉。」味道要洗兩週,那思想要洗多久?或是真的得洗掉,才能有不一樣的命運嗎?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20年前的我,在大學商學院求學的時候,為了想要成為一名管理顧問,跑去圖書館借問題分析與解決的相關書籍,在當時找到了數本「創新問題分析解決, TRIZ」的書,我翻閱過這幾本書籍之後,覺得在閱讀上有非常大的障礙,例如,太多的專有名詞與英文術語、案例大多非生活化的案例較難想像而且非常厚重,所以翻
Thumbnail
師傅可以把招式交給你,但功夫沒有辦法。你為此痛罵師傅藏私,不肯教你怎樣應付各種突發狀況,根本強人所難,他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帶你這個學徒去一個個客戶那邊實習,直到你可以承擔為止。
Thumbnail
理論往往為了要具有說服力,解說的講師不想砸招牌,會刻意的避開失敗的案例,強調成功的範本,這在各行各業上也很常見。多數很棒的理念,幾乎都是基於這種適用性不完整的理論,也因為不完整跟定義不清,才能讓人目眩神迷,認為真理就在其中。
Thumbnail
上週在臉書提到一些理論跟實務的東西,得到不少回響,但看看各位朋友的回應,似乎不少人沒抓到那個點,所以拆上中下三篇來好好談談。
Thumbnail
  第一場是葉俊榮老師報告的〈中石化安順廠相關行政訴訟檢討〉。不同於傳統從權利與救濟的法律論述角度,葉教授從制度與程序的面向討論。傳統的法律論述著重在汙染行為人的認定,依侵權行為法認定因果關係、判定責任歸屬及範圍,中石化合併台鹼公司,依公司法第319條準用第75條繼受台鹼公司汙染行為的整治責任...
Thumbnail
克雷頓.克里斯汀生是偉大管理大師,他的著作豐富《創新的兩難》《創新者的解答》《創新者的修煉》《創新者的 DNA》《創新的用途理論》,都對商業界帶來巨大影響,包含 Apple 創辦人史蒂夫‧賈伯斯、 Netflix 創辦人與執行長里德‧哈斯廷斯、Amazon 創辦人傑夫‧貝佐斯。
Thumbnail
人的行為、性格、價值觀是與環境的共同構作,人要怎麼脫離原本的自己,是怎麼辯證都不會有答案、所以問了也沒用的問題。QA時,飾演弟弟仔的演員意外說了一個拍攝時印象深刻的事。他說「監獄的枕頭真的好臭,身上都是那個味道,我洗了兩週才洗掉。」味道要洗兩週,那思想要洗多久?或是真的得洗掉,才能有不一樣的命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