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vetia 讀書筆記

11公開內容

紀錄閱讀的心得,由書籍文字之所有一切出發,延伸隨想不限,從讚賞、反思讀書內容,到預略新異觀點、開放多元視野,甚或堅持固執己見、仍然冥頑不靈。想要的是可以理性了解,可以情緒感受。同意者,歡迎;異見者,歡迎,但交流觀點而不喜辯論。

全部內容
免費與付費
最新發佈優先
虛擬的小說與真實的生活,交錯。你的人生,是你規劃還是接受他人安排? 沒有答案,只是提問。
Thumbnail
桑德爾(Michael Sander )的新作《The Tyranny of Merit 》顛覆「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才能功績觀,挑戰成功的定義,認為勝者要謙卑,創造社會共善。
去(2020)年底導演張毅過世,他和蕭颯、楊惠姍的過往又被熱烈重提。透過報導,原來蕭颯和張毅關係後來修復,蕭颯甚至在張毅與楊惠姍的琉璃工坊資金困難的時候,出手提供資金協助。她的恢宏氣度,讓我對她另眼看待。蕭颯停筆20年後,2015年出版一本小說《逆光的台北》,出於敬意,我買了。
當你找到對的書,找到那本為了你而寫的書,找到那本讓你細細品味書中的細節、對話、人物思緒的書,那消憂解愁的經驗真是無可比擬。
書中列舉愛因斯坦、季辛吉、華爾街黑人金融家馬奎爾及哈佛最年輕法律專任教授德肖維茨等為例,生氣蓬勃地描述他們的跌宕起伏經歷,遭人蔑視輕侮的谷底生活,以及他們如何因負面信號沈淪、如何因正面信號異軍突起克服障礙。
Thumbnail
「哇!這真了不起,同時結合了數學、形狀及色彩。」 那是我第一次聽到這種綜合的稱讚方式。 我反思意識到,這短短一句話涵蓋多重層面:主動和善的態度、愉快的聲音以及綜合具體的讚美方式,那是種統整性眼光。他表達出的,不只是「妳好棒!」而且是「妳為什麼是棒的」,以及最重要的,展現出多重意義的觀看角度。
Thumbnail
每位作家都必須依循他們感到最自在的一條路 每位讀者都必須依循他們感到最自在的一條路 這本書對我最大的啟迪是,「原來寫作並非等同文學」。
Thumbnail
這本書籍原名是 《Der Vorleser》, 任何文學作品,都無法在其他語言找到完全對等的字眼與表達。
Thumbnail
台灣的國際觀是強權的國際觀,但世界上絕大多數是中小型國家。 兩年前我從布魯塞爾機場搭機到蘇黎世,飛機上鄰座主動和我聊天,他說要在蘇黎世機場轉機飛回他的家鄉度假,那是一個我沒聽過的小國。他長居布魯塞爾但常回家,一路上告訴我家鄉很美麗。 今年因為疫情,瑞士外交部長的出訪大多在歐洲,他拜訪的其中一國是一個
Thumbnail
戰後台灣文壇幾由來自中國的中文作家佔據,其書寫又多以中國大陸為背景,脫離台灣人生活基調,在這種的隔離感下,我興起找尋台灣1920年代起的文學樣貌。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