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發佈於

在四世紀的羅馬帝國,在政府的國庫之外,皇帝還持有大量的私人財產、土地。這些專屬於皇室的資產,就叫做「Res Privata」。它們有自己專屬的管理機構,與帝國財務機關平行。


而在四世紀,Res Privata大幅擴張,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皇帝開始徵收諸多神廟持有的用地。


這種作法破壞了希臘多神教等宗教的經濟基礎。對這些傳統宗教的沒落,產生了一定影響。傳統信仰的信徒之憤怒,可想而見。


不過,另外一個面向是,這些神廟土地,本來就是操控在上層階級的手上的。他們以神祇的名義在自己的小圈圈內私相授受,不是罕見的事情。


皇帝強徵土地資源,雖然不公正,但對平民來說,其實也就是把本來就不公正的資源充公拿去做別的用途。如果皇帝把這些資源拿去買買武器、修修公共設施,總比上流階級自己拿來玩好。


晚期羅馬帝國、東羅馬帝國留下很多Diss政府的紀載,背後的邏輯之一就是這個時代的帝國政府各方用錢,打破了規矩,把手伸到了上層階級的口袋裡。神廟土地充作皇產,只是其中一個案例而已。


&


圖片:高盧羅馬人農夫。

圖片來源:

Wiki Commons, "Roman harvester, Trier.jpg"

資料來源:

Anthony Kaldellis, "The New Roman Empire: A History of Byzantium"

大禾邸家-avatar-img
大禾邸家和其他 1 人喜歡這篇
avatar-img
加入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