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img

閒情與記事

121公開內容

記錄日常的觀察及感想,有關人、事、物及家;凡無法歸類於其他房間的,都在這裡。

全部內容
免費與付費
最新發佈優先
avatar-avatar
Angela Chen
avatar-avatar
林燃(創作小說家)
avatar-avatar
Angela Chen
壞孩子還是可以有夢想,只要努力追求,夢想也可以成真。
贊同野口說的!這壞孩子實在太乖!
avatar-avatar
Angela Chen
不知道當時為何會理智斷線,無法控制地痛哭良久。
Thumbnail
似曾相似的人生橋段😊別自責妳和令尊當年的爭拗。其實,說句公道話,令尊當時也不須要那麼嚴厲。因為,人生哲理,人到中年,或過了中年,親朋故舊間最好避談宗教和政治,否則會被削去的交情怕會很多。而且,摩擦也會不少。何必呢?人和人之間,最難排列組合的是性格,價值觀,和個別認知。這本書,很難!
avatar-avatar
Angela Chen
發佈於
就在那刻,我知道我真的遠行了。
Thumbnail
我想我應該是該回家一趟了,我一直以來都是個"離家"很遠的孩子。看姐姐這篇時,我想起了2014年自己決定移居波蘭的那一年,我雖然提早離了直,用了兩個月與個地的朋友一一道了別,卻始終沒有告知大家自己正式的離境時間,唯獨要送我的雙親。這一篇之皆把我拉回那次父親在小港機場送我時的模樣。那也不過是我人生第三次出國,時年 34 歲,卻已經要離家萬里且歸途未期,我想當下最讓他們擔心的是,我要去之前父母僅僅見過當時的 M 兩次,所以他們是無比擔心的 (擔心我被抓去賣XDD )。我與父親都是倔強的人,所以在機場時我們都沒有刻意離情依依,我知道他擔心但我們都沒有點破,是後來我在波蘭安頓了一段時間後,一次打電話回家的因緣下,知道母親當天在父親開車載我走後躲起來哭,而父親那時擔心的睡不著時的這些細節,那次我才在萬里外的波蘭一個人掉淚想家...這是印象中最艱鉅的一次離家記憶了。
avatar-avatar
Angela Chen
年輕時還是有哭有笑,有大聲放歌的日子。
Thumbnail
1990年代CD開始普及之後,滾石來我們學校擺攤,那時一套八張CD的滾石金韻民歌百大精選,三千多塊我就給它買下來,所以你說的民歌我全都知道喔!! 我以前也是吉他社的,哈哈!! 但我被分在古典組,但也彈校園民歌,以前也喜歡畫類似這種吉它小品的圖畫
avatar-avatar
Angela Chen
我家不是你家,我家的事,不必外人過問及操煩。
Thumbnail
贊同👍👍👍我覺得生子的時機過去後,就不要勉強自己去生。不然累得不但是自己,對孩子來說也未必是好事。
avatar-avatar
Angela Chen
若一定得從廚房中,挑出一個讓我想起「家」的物件,那麼就是10人份的大同電鍋吧!
Thumbnail
電鍋真是偉大的發明,太方便了~媽媽的廚房滿滿的回憶啊
avatar-avatar
Angela Chen
若有人問我從哪裡來,我會毫不猶豫地大聲地說:「福爾摩沙」「台灣」。
Thumbnail
1「先祖於18世紀末至19世紀初由福建漳州來台,阿公、阿爸與我都是在台灣出生。」 我的先祖應也屬於這批,只是他們到近海邊的鄉村開墾,一個村莊都是同姓氏的,早年掃墓都是從「公墓」開始,那時才知村裏同姓氏的原來是一家人。父母輩稱呼村裏的人,常在名字後加個「公」「婆」「嬸」「嫂」「兄」。 台灣工業起飛後,村人移往大都市,鄉下剩下老人,這幾年老人凋零後,鄉下的房子都是空屋,偶有一兩位落葉歸根的養老人家。 2「有父母有弟妹的就是「家」。」 看到這行頗有感觸,我的家也是這樣。近來從網路監視器把家的庭院截圖保存,看著庭院,想著昔日的家人,就像筵席,總有散席的時候。
avatar-avatar
Angela Chen
住在家裡的時候,覺得家好像是個枷鎖,令人難以喘息;離開家之後,反倒常懷念家的屋頂下的人事物,深感撐起一個家是多麼的不容易。
Thumbnail
滿有巧思的自家,充滿溫暖的娘家!
avatar-avatar
Angela Chen
學習語言除了練習,一定要有適當的環境,才能事半功倍。
Thumbnail
我會三種語言: 台語 國語 台灣國語。(老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