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傷,療傷:重獲詮釋的能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很討厭一種論調是,用能得到正面的意義去肯定受傷不是壞事,彷彿要人對於受到傷害還要心存感激,當然也許有些人對此很受用,但我還是覺得,這太嚴苛也太殘忍了一點。
  意義感是很重要的因素,也是在許多研究中能夠幫助當事人不至於變得更糟的保護因子,但我想強調的是,意義感的重要性並不在「有正面的意義」,而是你能夠決定它對你的意義是什麼

  重獲詮釋,也就是你擁有權利,重新擺放這件事在你生命中的位置,你能重新命名、重新給予它理解與意義。從彷彿只能看著它闖進你的生命中、擾亂你的生活、在你身上留下痕跡,到你能夠自己決定,把被剝奪的控制權重新拿回來,那是你的人生,你是最重要的。
然而得到意義感,並不代表我們就與傷害和疼痛就此別過,更多時候,我們只是找到了與它之間,我們暫時能夠接受的位置。
  重獲詮釋需要足夠時間。當傷口還淋灕疼痛仍刺骨的時候,光是不讓傷勢擴大就已耗盡力氣,而當痛苦如此鮮明,被喚起的記憶也多半是與痛苦相符合的感受,因此很容易帶著人不斷往下沉。唯有當我們經過足夠的時間(以及在這歷程中發生的許多事),好好的休息恢復了力氣,試著與痛苦保持距離,才能夠有重新框架與詮釋的餘裕。  
  也許在最一開始,我們選擇眼不見為淨,因為太痛太難熬,我們需要在生活與混亂的縫隙中喘口氣才能過下去;也許再過一段時間,我們能穿過那道傷口看見更內在的自己,就像有人說裂縫是陽光照進來的地方,而越難釋懷的痛往往正是傷在越深的地方,恐懼的焦慮的煎熬的難受的,越強烈的情緒包裹著的是越重要的事物,但我們不一定總是能意識到他們存在;然後也許再過一段時間,當我們能把人生的尺度像攤開圖紙般展開時,也能像辨識地圖一樣,找到這件事在人生中的座標,並看見前前後後與其相關的改變與發展,並看見除了目標事件之外,我們還有一整張地圖,它並沒有覆蓋全部的人生。

  但或許不論在哪個階段,它都會是一件,想起來會掉淚的事情。沒有人可以在你想為此流淚的時候,要求你放得下就是要能夠笑著談起。如果淚水是你銘記的方式,你比誰都明白每一滴淚裡頭,融進了多少的傷慟、委屈、不甘心,或深深的愛意,那是獨屬於你的詮釋與意義,不需要經過誰去審核同意。
然而「足夠」的時間,究竟需要多久呢?
  標準答案是沒有答案因人而異也因事件不同有很大的變化,但往往這樣充滿彈性的回答帶給我們是不確定性,忍不住暗自猜測,我會不會花了太久的時間?我是不是比別人更不能夠承受、更脆弱、更站不起來?

  我想分享一小段,我讀賴香吟《其後》時的感想,其實我第一次讀是四年前,但直到這幾年陸續累積了許多瘀傷後,這本書才成為我的禮物。
阿,姊姊說:好像還是昨天的事情。曾經以為十年這個數字夠遙遠,夠客觀,夠漫長到使她們足以恢復,熟知倏乎十年,她們不過剛剛喘平一口氣,鐘聲就響了。——《其後》賴香吟
  賴香吟寫這本書經歷了十年,於是我能夠稍稍相信、告訴自己,我在這條傷痛與哀悼的路途上起步,即使望不到盡頭,也沒有停在原地不動,因為這本就如此難熬,本就如此無力、無方向、無措。
  而我在前進,儘管沒有具體測量的尺規,沒有安穩定落的錨點,沒有著眼定向的道標,我是在前進的,光是這麼想,就讓我得到前所未有的一絲安心,如承載千斤之重的蛛絲,儘管單薄,但足矣。

  前方有路,你可以放心地活下去。
  活到能夠重獲詮釋的那天,心安理得地收下時間給予的贈禮。
重獲詮釋的能力,是時間給我們的禮物。
《其後》賴香吟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9會員
20內容數
心理師偶爾也想不務正業,分享喜歡的動漫作品心得或一些小小的觀察,充滿個人喜好與偏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下班心理師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背負著創傷的人們,可能都曾在某些時候被「你會不會想太多?」類似的話語給噤住喉嚨,說這些話的人或許沒有惡意,他們只是希望用理性分析來協助當事人,協助當事人從他們眼中的過度反應回復到一般的常軌中。   但為什麼這樣所謂理性客觀的回應與分析,卻往往將創傷者推向與遠離眾人的邊緣之地呢? 創傷過後,全然失
要一個人療傷,或讓人陪伴這段歷程,其實不應該是單選題,我們都有機會在不同狀況下做不同選擇。   
  嚴格說起來是我的閱讀心得,讀 #身體記得 時腦中閃過很多很多曾在案主身上聽見的困難,而在了解心理生理學的概念與創傷在身體記憶上的意義後,決定寫這篇文章,希望能告訴那些在創傷與創傷後承受著愧疚與自責的人們,創傷使身體與心靈發生了怎麼樣的變化,何以我們會如此,何以治療師會說,這一切真的不是你的錯。
  背負著創傷的人們,可能都曾在某些時候被「你會不會想太多?」類似的話語給噤住喉嚨,說這些話的人或許沒有惡意,他們只是希望用理性分析來協助當事人,協助當事人從他們眼中的過度反應回復到一般的常軌中。   但為什麼這樣所謂理性客觀的回應與分析,卻往往將創傷者推向與遠離眾人的邊緣之地呢? 創傷過後,全然失
要一個人療傷,或讓人陪伴這段歷程,其實不應該是單選題,我們都有機會在不同狀況下做不同選擇。   
  嚴格說起來是我的閱讀心得,讀 #身體記得 時腦中閃過很多很多曾在案主身上聽見的困難,而在了解心理生理學的概念與創傷在身體記憶上的意義後,決定寫這篇文章,希望能告訴那些在創傷與創傷後承受著愧疚與自責的人們,創傷使身體與心靈發生了怎麼樣的變化,何以我們會如此,何以治療師會說,這一切真的不是你的錯。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第三十六、三十七、三十八章 (摘錄)
Thumbnail
當你受到傷害時,你可能會想知道對方的理由,但真的需要嗎?解釋能帶來改變嗎?這篇文章分享了對受傷的反思和成長,以及如何轉變自己的想法。
Thumbnail
當我們遇到創傷時,命名這個痛苦並瞭解創傷反應的類型、影響以及依附障礙,內心被禁聲、被忽略的部分就得到了支持和認可。在無法命名經驗的情況下,創傷就像無名孤魂一般飄盪潛抑,但一旦給予名字,便能從黑暗中召喚回來。
Thumbnail
朋友提到「轉念」,我對這個詞一直都有點抗拒。這個詞沒有完全錯,但很容易被誤用,錯用,以為只要「不要那樣想」就可以了。但我們都知道,很多時候我們理智上知道,但情感上就是做不到。 我比較喜歡丹席格的說法,「重新賦予意義」。 人對自己的生命經驗都會賦予一個意義,但我們(尤
Thumbnail
時間的流逝和情緒的轉變如同風一般,時而刺痛,時而令人舒暢。
Thumbnail
靈魂「遭遇業力」的結果是,所儲存的痛苦記憶可以藉由見證相同的苦難而被喚醒。最終,靈魂對於痛苦變得非常敏感,因此,看到別人正在受苦的任何情況時,會立即有反應。 起初靈魂的反應只是「同感 (com-passion)」也就是與別人「共苦 (suffers with)」。
Thumbnail
生命最有力量的一刻,就是當下。怨恨、批判和內疚,皆是最具傷害性的思維模式,我們給出什麼,就會得到什麼,生命,總是如實呈現我們是如何看待自己的。 每個當下都是新的起點,現在,就是我們重新開始,拾回自身力量的時刻。以下是我整理出「創造生命的奇蹟」書中的十個重點: 1:每個人內在最深層的信念幾
Thumbnail
去年在閱讀《羞辱創傷》與《過度努力》後,對自己剖析了一番,放下了一些執迷,也接納了更多自己的黑暗面。 在初步的療傷以後,我決定用新的樣貌來認識新朋友,常聽的那句話「打開你的心,讓更多人事物進來」,直到那時,我才真的願意把包廂打開一點點。 有些概念,不到特定的階段或事件觸發,是無法理解的。
Thumbnail
所有描述人的歷程當中最困難是心境。 心境是經歷一切事物所綜合的感觸,較複雜與抽象,難以形容。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第三十六、三十七、三十八章 (摘錄)
Thumbnail
當你受到傷害時,你可能會想知道對方的理由,但真的需要嗎?解釋能帶來改變嗎?這篇文章分享了對受傷的反思和成長,以及如何轉變自己的想法。
Thumbnail
當我們遇到創傷時,命名這個痛苦並瞭解創傷反應的類型、影響以及依附障礙,內心被禁聲、被忽略的部分就得到了支持和認可。在無法命名經驗的情況下,創傷就像無名孤魂一般飄盪潛抑,但一旦給予名字,便能從黑暗中召喚回來。
Thumbnail
朋友提到「轉念」,我對這個詞一直都有點抗拒。這個詞沒有完全錯,但很容易被誤用,錯用,以為只要「不要那樣想」就可以了。但我們都知道,很多時候我們理智上知道,但情感上就是做不到。 我比較喜歡丹席格的說法,「重新賦予意義」。 人對自己的生命經驗都會賦予一個意義,但我們(尤
Thumbnail
時間的流逝和情緒的轉變如同風一般,時而刺痛,時而令人舒暢。
Thumbnail
靈魂「遭遇業力」的結果是,所儲存的痛苦記憶可以藉由見證相同的苦難而被喚醒。最終,靈魂對於痛苦變得非常敏感,因此,看到別人正在受苦的任何情況時,會立即有反應。 起初靈魂的反應只是「同感 (com-passion)」也就是與別人「共苦 (suffers with)」。
Thumbnail
生命最有力量的一刻,就是當下。怨恨、批判和內疚,皆是最具傷害性的思維模式,我們給出什麼,就會得到什麼,生命,總是如實呈現我們是如何看待自己的。 每個當下都是新的起點,現在,就是我們重新開始,拾回自身力量的時刻。以下是我整理出「創造生命的奇蹟」書中的十個重點: 1:每個人內在最深層的信念幾
Thumbnail
去年在閱讀《羞辱創傷》與《過度努力》後,對自己剖析了一番,放下了一些執迷,也接納了更多自己的黑暗面。 在初步的療傷以後,我決定用新的樣貌來認識新朋友,常聽的那句話「打開你的心,讓更多人事物進來」,直到那時,我才真的願意把包廂打開一點點。 有些概念,不到特定的階段或事件觸發,是無法理解的。
Thumbnail
所有描述人的歷程當中最困難是心境。 心境是經歷一切事物所綜合的感觸,較複雜與抽象,難以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