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伊斯

含有「喬伊斯」共 7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台灣讀者熟悉的經典著作《台北人》,其構思和敘述技巧師法的對象,正是《都柏林人》。全書集結了 15 篇喬伊斯的短篇小說,每篇故事都聚焦在描寫 20 世紀初,長期被英國殖民的愛爾蘭人的生活樣貌。藉由故事裡的人物對話和行為,隱喻諷刺著愛爾蘭人在英國殖民下對生活感到麻痺無力的文化氣氛。
Thumbnail
付費限定
  看完喬伊斯的〈死者〉,不知怎的,繁瑣的對話不會阻礙我閱讀的興致,我反而會想知道主角接下來的心境變化,想知道這麼日常的聚會後,作者會怎麼收尾。我覺得最後的確收得漂亮,前面冗長的聚餐場景不過是陪襯,是次要的。就如同主角最後意念想法間,對自己這麼花時間投入聚餐、演講一事感到奇怪一樣,勞心勞力在虛妄而曇
Thumbnail
The horror!The horror!——康拉德《黑暗之心》 波蘭裔英國作家康拉德(J Conrad ),透過《黑暗之心》(Heart of Darkness)大力批判現代文明、帝國主義,以及人心的黑暗。帝國主義每每為了攻城略地,搶奪資源,理論武裝乃是將第三世界的民眾當成野蠻人,必須施以教化。
Thumbnail
去(2004)年電腦正好在布魯姆日壞了,事後才知竟是它一百週年!看著世界各地繁盛多采的紀念活動,連北京、上海也不例外,真真感人。都柏林為了這個百年紀念,連續辦了五個月的慶祝活動,甚至有幾日還免費提供早餐:香腸、培根、番茄麵包捲和炸豬腰,讓人略嚐布魯姆當年吃過的滋味。
Thumbnail
「我的朋友們很高興莎士比亞書店還開著」 ——Sylvia Beach 比起Sylvia在戰後親筆寫的散文集《莎士比亞書店》,繪本《席薇亞的書店》更在乎的是,透過房子的自述身世,這間老舊的「房子」,如何在女主人Sylvia席薇亞的巧思之下,蛻變成為一家充滿知識與想像、人文與歡樂的「書店」。
Thumbnail
要能讀懂喬伊斯,一方面要理解愛爾蘭作為一個新興國家,在二十世紀初時經歷的政治動盪;一方面也要處理喬伊斯本身的視點問題:他是見證喬伊斯家族家道中落的世代。而當我終於將脈絡補齊,理解愛爾蘭的國族認同,「喬伊斯」以及「都柏林人」,也才終於從疏散的輪廓變成了有血肉的實相。你準備好要跟我一起閱讀都柏林人了嗎?
Thumbnail
對文學有『大』迷思的人,常有以下的想法: 1、總認為文學發展歷史比較悠久的國家,文學研究比較好做。 2、先入為主認定:以台灣的人、事、物為創作題材,或把台灣某個地方當作小說背景,代表作家眼界比較狹小,作品意境不那麼高。 3、以為:『本土化』將會讓自己矮小,讓作家的眼界及思考受到侷限。 但真是如此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