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念佛三昧論 全文 ~ 清 ‧ 彭際清 著
華嚴念佛三昧論 講記 ~ 黃念祖 述
~ 黃念祖 講述
【念佛法門。諸經廣讚。約其總貫。略有二涂。一普念。一專念。】
【講】「二涂」:兩個方面。「普念」:普念一切佛,如南無佛,密宗的南無布達亞。「專念」:專念某一尊佛叫專念。
【如觀佛相海經。佛不思議境界經等。但明普念。】
【講】此二經等都是講普念的。剛才所說的「南無佛」,「南無布達亞」都是普念。
【藥師琉璃光如來經。阿閦佛經。無量壽經等。特明專念。】
【講】《阿彌陀經》是專念阿彌陀佛。
【今此華嚴。一多相入。】
【講】《華嚴經》一多相入,一入多,多也入一。
【主伴交融。】
【講】一切世界有主。在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是主,觀音、勢至、諸大菩薩都是伴。「主伴交融」,說主,則伴在其中;說伴,則主亦在其中。彼此交融,主伴不二。
【即自即他。】
【講】一切佛,阿彌陀佛即是釋迦牟尼佛,即是毘盧遮那佛。從阿彌陀佛看,阿彌陀佛是自佛,釋迦牟尼佛、毘盧遮那佛是他佛;他佛就是自佛。
【亦專亦普。】
【講】念阿彌陀佛就是念一切佛,說是專,也是普,此即不可思議之處。
【略標五義以貫全經。】
【講】以下提出五個勝義,來貫徹《華嚴》全部經,來總攝、來總結《華嚴》全經八十卷。
【一 念佛法身。直指眾生自性門。】
【講】念佛的法身,就是直指眾生的自性。此論的殊勝功德,在此很突出。從法身流出報身、化身。念佛最後是證法身。佛是凡夫所仰望最高的,而佛最高的是法身,「念佛法身」就是「直指眾生自性」。在學人份上,這十個字,前四個字,與後六個字,連不到一塊。連不到一塊,是眾生見;能融會,是佛知見。
【二 念佛功德。出生諸佛報化門。】
【講】佛來顯現這一切佛剎、一切國土,顯現種種的佛身,這是佛的殊勝功德,佛的功德之所莊嚴、之所成就。為了攝受眾生,念佛的功德。佛因為有這種功德,所以才能流現出這些國土、這些法門。而佛能夠流現這些國土、這些法門,正是佛的殊勝功德。
【三 念佛名字。成就最勝方便門。】
【講】法身、報化身怎麼念呢?念名字就夠了,就念「南無阿彌陀佛」。彭居士是大智慧,用的字不多。這五條,大家若能吃得消,大家就大大的向圓人的路上邁進了一大步。最勝方便門:最殊勝的方便門。大家有時候往往總是不滿意,盼望哪一天得個什麼法、灌個什麼頂,現在彭居士在此處告訴你,念佛名字,這就是「最勝方便」。
【四 念毘盧遮那佛。頓入華嚴法界門。】
【講】《華嚴》是毘盧遮那佛說的。毘盧遮那佛,即是本師釋迦牟尼佛。「頓入華嚴法界門」,一下就入了華嚴法界,十玄、四無礙。四法界:理、事、理事無礙、事事無礙。十玄,重重無盡。這表示尊師重師。修行人不能忘本,本師啊,就是要遵師之教。釋迦牟尼佛教我們念佛,《阿彌陀經》、《無量壽經》都是佛說的,佛教我們念佛,應當發願往生。聽佛的話,才是尊師,不只是上供磕頭,上供磕頭是純皮毛的表現。根本是從內心中接受佛的教化、聽佛的指示,依教奉行,這才是尊師。
【五 念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圓滿普賢大願門。】
【講】此處點到主題了。念名字,念誰的名字?最後,就念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圓滿普賢大願門」,這樣就圓滿了普賢的十大願,普賢以十大願王導歸極樂。
最近來了一位淨空法師,他在國外非常受人景仰,在美國、在加拿大、在台灣、在香港、在馬來西亞、在新加坡。他這個人本來是念哲學的,後來學了佛,講這講那,講《楞嚴》,講《華嚴》,後來從《華嚴》上醒悟了,念佛了。《華嚴》不離念佛,說來說去,導歸極樂。他現在變得是專修專弘淨土法門,專弘《無量壽經》,而且就是夏老師這一本。圓滿普賢大願,他就從普賢大願,轉向淨土,導歸極樂世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最後還是從《華嚴》的總結。
【別申問答。豁破群疑。普與見聞。同歸一乘云爾。】
【講】除了上述五條之外,又提了幾個問答,破解群疑。願一切見聞者,都同歸到一乘之法,都得成佛。
續… (三) 念佛法身直指眾生自性門
‧‧‧
本講記前身乃錄音帶,經整理成文,共有二稿: (一) 淨空老法師門人台大謝清佳教授錄,(二) 北京余居士等錄。二稿作者,均發殊勝菩提之心,為續佛命脈,普濟群萌,不辭勞苦,不厭繁瑣,專誠筆錄,令人欽仰,特於篇末一併致謝。念祖以第一種為基本,並參證第二種,進行校訂修改。但此論精深廣博,講解校訂,兩俱匆匆。疏漏必多,錯誤難免,敬乞棒正。
~ 一九九零年十一月廿三日 黃念祖 誌於北京蓮舍
佛號梵唄: 一向專念 阿彌陀佛 求生淨土
相關:
. 什麼障礙我們學佛
>> 回主頁: 淨土法門經論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