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念佛三昧論 講記 (二) ‧ 黃念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釋論文:「念佛法門…同歸一乘云爾」


華嚴念佛三昧論 全文 ~ 清 ‧ 彭際清 著
華嚴念佛三昧論 講記 ~ 黃念祖 述



華嚴念佛三昧論 講記

~ 黃念祖 講述

(二) 釋「念佛法門…同歸一乘云爾」


念佛法門。諸經廣讚。約其總貫。略有二涂。一普念。一專念。
】「二涂」:兩個方面。「普念」:普念一切佛,如南無佛,密宗的南無布達亞。「專念」:專念某一尊佛叫專念。

如觀佛相海經。佛不思議境界經等。但明普念。
】此二經等都是講普念的。剛才所說的「南無佛」,「南無布達亞」都是普念。

藥師琉璃光如來經。阿閦佛經。無量壽經等。特明專念。
】《阿彌陀經》是專念阿彌陀佛。

今此華嚴。一多相入。
】《華嚴經》一多相入,一入多,多也入一。

主伴交融。
】一切世界有主。在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是主,觀音、勢至、諸大菩薩都是伴。「主伴交融」,說主,則伴在其中;說伴,則主亦在其中。彼此交融,主伴不二。

即自即他。
】一切佛,阿彌陀佛即是釋迦牟尼佛,即是毘盧遮那佛。從阿彌陀佛看,阿彌陀佛是自佛,釋迦牟尼佛、毘盧遮那佛是他佛;他佛就是自佛。

亦專亦普。
】念阿彌陀佛就是念一切佛,說是專,也是普,此即不可思議之處。

略標五義以貫全經。
】以下提出五個勝義,來貫徹《華嚴》全部經,來總攝、來總結《華嚴》全經八十卷。

一 念佛法身。直指眾生自性門。

】念佛的法身,就是直指眾生的自性。此論的殊勝功德,在此很突出。從法身流出報身、化身。念佛最後是證法身。佛是凡夫所仰望最高的,而佛最高的是法身,「念佛法身」就是「直指眾生自性」。在學人份上,這十個字,前四個字,與後六個字,連不到一塊。連不到一塊,是眾生見;能融會,是佛知見

二 念佛功德。出生諸佛報化門。

】佛來顯現這一切佛剎、一切國土,顯現種種的佛身,這是佛的殊勝功德,佛的功德之所莊嚴、之所成就。為了攝受眾生,念佛的功德。佛因為有這種功德,所以才能流現出這些國土、這些法門。而佛能夠流現這些國土、這些法門,正是佛的殊勝功德。

三 念佛名字。成就最勝方便門。

】法身、報化身怎麼念呢?念名字就夠了,就念「南無阿彌陀佛」。彭居士是大智慧,用的字不多。這五條,大家若能吃得消,大家就大大的向圓人的路上邁進了一大步。最勝方便門:最殊勝的方便門。大家有時候往往總是不滿意,盼望哪一天得個什麼法、灌個什麼頂,現在彭居士在此處告訴你,念佛名字,這就是「最勝方便」

四 念毘盧遮那佛。頓入華嚴法界門。

】《華嚴》是毘盧遮那佛說的。毘盧遮那佛,即是本師釋迦牟尼佛。「頓入華嚴法界門」,一下就入了華嚴法界,十玄、四無礙。四法界:理、事、理事無礙、事事無礙。十玄,重重無盡。這表示尊師重師。修行人不能忘本,本師啊,就是要遵師之教。釋迦牟尼佛教我們念佛,《阿彌陀經》、《無量壽經》都是佛說的,佛教我們念佛,應當發願往生。聽佛的話,才是尊師,不只是上供磕頭,上供磕頭是純皮毛的表現。根本是從內心中接受佛的教化、聽佛的指示,依教奉行,這才是尊師

五 念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圓滿普賢大願門。

】此處點到主題了。念名字,念誰的名字?最後,就念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圓滿普賢大願門」,這樣就圓滿了普賢的十大願,普賢以十大願王導歸極樂。

最近來了一位淨空法師,他在國外非常受人景仰,在美國、在加拿大、在台灣、在香港、在馬來西亞、在新加坡。他這個人本來是念哲學的,後來學了佛,講這講那,講《楞嚴》,講《華嚴》,後來從《華嚴》上醒悟了,念佛了。《華嚴》不離念佛,說來說去,導歸極樂。他現在變得是專修專弘淨土法門,專弘《無量壽經》,而且就是夏老師這一本。圓滿普賢大願,他就從普賢大願,轉向淨土,導歸極樂世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最後還是從《華嚴》的總結。

別申問答。豁破群疑。普與見聞。同歸一乘云爾。

】除了上述五條之外,又提了幾個問答,破解群疑。願一切見聞者,都同歸到一乘之法,都得成佛。


續… (三) 念佛法身直指眾生自性門

‧‧‧

本講記前身乃錄音帶,經整理成文,共有二稿: (一) 淨空老法師門人台大謝清佳教授錄,(二) 北京余居士等錄。二稿作者,均發殊勝菩提之心,為續佛命脈,普濟群萌,不辭勞苦,不厭繁瑣,專誠筆錄,令人欽仰,特於篇末一併致謝。念祖以第一種為基本,並參證第二種,進行校訂修改。但此論精深廣博,講解校訂,兩俱匆匆。疏漏必多,錯誤難免,敬乞棒正。
~ 一九九零年十一月廿三日 黃念祖 誌於北京蓮舍


佛號梵唄: 一向專念 阿彌陀佛 求生淨土

相關:

念佛的十種功德利益

往生淨土要訣 : 信願持名

認識西方極樂世界的真善美

依止善導大師 持念彌陀名號

什麼障礙我們學佛

>> 回主頁: 淨土法門經論必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一念相應一念佛
16會員
417內容數
釋迦牟尼佛出興於世,就是為了要說阿彌陀佛的本願。真能究竟幫助眾生的,只有淨土念佛法門,是乘佛願力之法。就是這一生能夠了脫生死,能夠出離三界六道輪迴。一心堅信阿彌陀佛,一心專念彌陀名號,行住坐臥,念念不捨,如此念佛,定能往生至西方極樂世界。
一念相應一念佛的其他內容
2025/04/21
善財童子是我們學習佛法、實踐佛法的榜樣。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啟示我們學佛的歷程,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以及鍥而不捨的毅力,並虛心學習佛法,所學的對象不只是學習他的長處,即使是外道,也不妨虛心求教。這種開廣寬宏的求學心態,值得我們後人效法。所以,我們要像善財童子那樣,學世出世間法,發菩提心,行菩薩道。
Thumbnail
2025/04/21
善財童子是我們學習佛法、實踐佛法的榜樣。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啟示我們學佛的歷程,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以及鍥而不捨的毅力,並虛心學習佛法,所學的對象不只是學習他的長處,即使是外道,也不妨虛心求教。這種開廣寬宏的求學心態,值得我們後人效法。所以,我們要像善財童子那樣,學世出世間法,發菩提心,行菩薩道。
Thumbnail
2025/04/21
善財童子是我們學習佛法、實踐佛法的榜樣。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啟示我們學佛的歷程,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以及鍥而不捨的毅力,並虛心學習佛法,所學的對象不只是學習他的長處,即使是外道,也不妨虛心求教。這種開廣寬宏的求學心態,值得我們後人效法。所以,我們要像善財童子那樣,學世出世間法,發菩提心,行菩薩道。
Thumbnail
2025/04/21
善財童子是我們學習佛法、實踐佛法的榜樣。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啟示我們學佛的歷程,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以及鍥而不捨的毅力,並虛心學習佛法,所學的對象不只是學習他的長處,即使是外道,也不妨虛心求教。這種開廣寬宏的求學心態,值得我們後人效法。所以,我們要像善財童子那樣,學世出世間法,發菩提心,行菩薩道。
Thumbnail
2025/04/19
善財童子是我們學習佛法、實踐佛法的榜樣。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啟示我們學佛的歷程,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以及鍥而不捨的毅力,並虛心學習佛法,所學的對象不只是學習他的長處,即使是外道,也不妨虛心求教。這種開廣寬宏的求學心態,值得我們後人效法。所以,我們要像善財童子那樣,學世出世間法,發菩提心,行菩薩道。
Thumbnail
2025/04/19
善財童子是我們學習佛法、實踐佛法的榜樣。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啟示我們學佛的歷程,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以及鍥而不捨的毅力,並虛心學習佛法,所學的對象不只是學習他的長處,即使是外道,也不妨虛心求教。這種開廣寬宏的求學心態,值得我們後人效法。所以,我們要像善財童子那樣,學世出世間法,發菩提心,行菩薩道。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一切世界有主。在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是主,觀音、勢至、諸大菩薩都是伴。「主伴交融」,說主,則伴在其中;說伴,則主亦在其中。彼此交融,主伴不二。念阿彌陀佛就是念一切佛,說是專,也是普,此即不可思議之處。
Thumbnail
一切世界有主。在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是主,觀音、勢至、諸大菩薩都是伴。「主伴交融」,說主,則伴在其中;說伴,則主亦在其中。彼此交融,主伴不二。念阿彌陀佛就是念一切佛,說是專,也是普,此即不可思議之處。
Thumbnail
是以我心實與佛心同一理故。故我彌陀願力威德光明在我心中。 我心亦於彌陀願力大心之內。修諸念佛求生一切善行。 無一善行而不具含佛德。了彼佛德。成我三昧。 取自 靈峰蕅益大師選定 《淨土十要》卷八 寶王三昧念佛直指
Thumbnail
是以我心實與佛心同一理故。故我彌陀願力威德光明在我心中。 我心亦於彌陀願力大心之內。修諸念佛求生一切善行。 無一善行而不具含佛德。了彼佛德。成我三昧。 取自 靈峰蕅益大師選定 《淨土十要》卷八 寶王三昧念佛直指
Thumbnail
道名一心。多想非道。— 瓔珞經 不念一切。唯念一佛。— 坐禪三昧經 取自 靈峰蕅益大師選定 《淨土十要》卷五 述曰。昔雲棲宏祖在日。深慕飛錫法師寶王論。及妙叶禪師念佛直指二書。往往博諏。未獲遘止。神廟末年。古吳萬融老宿某。偶於亂楮中獲一遺編。蓋二書合刻也。磨滅之餘。僅存墨影。
Thumbnail
道名一心。多想非道。— 瓔珞經 不念一切。唯念一佛。— 坐禪三昧經 取自 靈峰蕅益大師選定 《淨土十要》卷五 述曰。昔雲棲宏祖在日。深慕飛錫法師寶王論。及妙叶禪師念佛直指二書。往往博諏。未獲遘止。神廟末年。古吳萬融老宿某。偶於亂楮中獲一遺編。蓋二書合刻也。磨滅之餘。僅存墨影。
Thumbnail
是心是佛。是心作佛 . . . 以念佛故。佛從想生。故云是心是佛。
Thumbnail
是心是佛。是心作佛 . . . 以念佛故。佛從想生。故云是心是佛。
Thumbnail
「一念覺故。名為一佛。念念相續。至無量念。善覺悟故。名為無量佛所種諸善根。」 — 蕅益大師 已申如實不空義。如如演說不取著。 攝彼名句及文身。融歸一念成觀行。 金剛者。喻現前一念心也。譬如金剛。體則無上至寶。相則純淨無雜。用則廣能利益。現前一念。亦復如是。體即法界。相無塵染。用徧一切。
Thumbnail
「一念覺故。名為一佛。念念相續。至無量念。善覺悟故。名為無量佛所種諸善根。」 — 蕅益大師 已申如實不空義。如如演說不取著。 攝彼名句及文身。融歸一念成觀行。 金剛者。喻現前一念心也。譬如金剛。體則無上至寶。相則純淨無雜。用則廣能利益。現前一念。亦復如是。體即法界。相無塵染。用徧一切。
Thumbnail
「故念佛眾生。一念心與佛號相應。則一念佛。念念相應。則念念佛。是則心佛及眾生。是三無差別也。」此約今成。當成。今成者。即現今念念成就。當成者。即當來亦如是成就。今成當成。皆依已成之彼土。依正妙果為本質境。作增上緣。能令我等。信願持名之眾生。信。亦念念如是信。願。亦念念加是願。持。亦念念如是持。
Thumbnail
「故念佛眾生。一念心與佛號相應。則一念佛。念念相應。則念念佛。是則心佛及眾生。是三無差別也。」此約今成。當成。今成者。即現今念念成就。當成者。即當來亦如是成就。今成當成。皆依已成之彼土。依正妙果為本質境。作增上緣。能令我等。信願持名之眾生。信。亦念念如是信。願。亦念念加是願。持。亦念念如是持。
Thumbnail
阿彌陀經要解講義 ~ 蕅益大師要解 ‧ 圓瑛法師講義 「一歸本元,無有二致,惟一清淨本心。」一切諸佛心要。不出我現前念佛之心性。菩薩萬行司南。亦不出我一念心性。萬行雖多。以心為主。如指南鍼。依此而行。故稱司南。皆不出此者。即諸佛菩薩。所修所證。皆不出此經。此經體即法界。法界無盡。故歎述亦莫能盡。
Thumbnail
阿彌陀經要解講義 ~ 蕅益大師要解 ‧ 圓瑛法師講義 「一歸本元,無有二致,惟一清淨本心。」一切諸佛心要。不出我現前念佛之心性。菩薩萬行司南。亦不出我一念心性。萬行雖多。以心為主。如指南鍼。依此而行。故稱司南。皆不出此者。即諸佛菩薩。所修所證。皆不出此經。此經體即法界。法界無盡。故歎述亦莫能盡。
Thumbnail
「念自性彌陀。生唯心淨土。」—蕅益大師 原夫諸佛憫念群迷。隨機施化。雖歸元無二。而方便多門。然于一切方便之中。求其至直捷至圓頓者。(卽心是佛。卽佛是心)則莫若念佛求生淨土。又于一切念佛法門之中。求其至簡易至穩當者。則莫若信願專持名號。是故淨土三經並行于世。而古人獨以阿彌陀經列為日課。
Thumbnail
「念自性彌陀。生唯心淨土。」—蕅益大師 原夫諸佛憫念群迷。隨機施化。雖歸元無二。而方便多門。然于一切方便之中。求其至直捷至圓頓者。(卽心是佛。卽佛是心)則莫若念佛求生淨土。又于一切念佛法門之中。求其至簡易至穩當者。則莫若信願專持名號。是故淨土三經並行于世。而古人獨以阿彌陀經列為日課。
Thumbnail
一切眾生不名為覺,以從本來念念相續,未曾離念。念者,不覺也,佛者,覺也。念佛者,以覺攝不覺也;念佛三昧者,以覺攝不覺,入于正覺海也。
Thumbnail
一切眾生不名為覺,以從本來念念相續,未曾離念。念者,不覺也,佛者,覺也。念佛者,以覺攝不覺也;念佛三昧者,以覺攝不覺,入于正覺海也。
Thumbnail
大佛頂首楞嚴經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 修淨土法門者必讀 * 大勢至法王子。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 . . . 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無生忍。今於此界攝念佛人歸於淨土。佛問圓通我無選擇。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
Thumbnail
大佛頂首楞嚴經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 修淨土法門者必讀 * 大勢至法王子。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 . . . 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無生忍。今於此界攝念佛人歸於淨土。佛問圓通我無選擇。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