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HY
這部分其實我們大部分本官科都不清楚怎去分辨(突然想嘴一些長官),即便做了20年也未必能好好回答你的質疑,他們會說又沒人打過仗...所以每每遇到這樣的答案我都十分憤怒…。
以下是我研究後,最簡易分類:
一、戰爭前:
(一)對我方:凝聚士氣、建立信念 提升信心、形成共同使命感
(二)對敵方:擾亂判斷、削弱鬥志 疑懼心理、內部分化
二、戰爭中:
(一)對我方:穩定軍心、維繫士氣 堅定信念、強化團結
(二)對敵方:削弱戰意、促進投誠 失去戰意、行動遲疑
三、戰爭後:
(一)對我方:鞏固勝利意識、重建秩序 增強榮譽感、維持穩定
(二)對敵方:引導思想重建、穩定佔區 接受結果、減少報復與抵抗
結論摘要
一、戰前階段:以「信念設計」為核心,強化群體意識與正當性。
二、戰中階段:以「心理韌性設計」為主軸,確保穩定與威懾。
三、戰後階段:以「重建與敘事設計」為重心,塑造和平形象與文化記憶。
四、雙向心理作用:對我方強化信念、對敵方瓦解信念。
五、文宣品角色轉化:從戰術層面的「心理攻防」進化為戰略層面的「文化滲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