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科技
含有「法律科技」共 14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賈斯伯的法律攻防筆記
2025/09/17
AI 風險治理實戰:啟動企業法務的「AI 瘦身計畫」
本文探討企業在使用ChatGPT等AI工具時,如何避免資料外洩風險,並提出「去識別化斷食法」、「建立安全的企業級AI健身房」、「法務的AI使用手冊與人為監督」三大策略,協助法務團隊從風險管理者轉型為價值創造者,並展望AI時代法律專業的核心價值與未來發展。
#
方格新手
#
AI風險治理
#
企業法務
喜歡
留言
賈斯伯的法律攻防筆記
2025/09/13
像鋼鐵人一樣思考:用 PDCA 框架,把你的 AI 從「助理」變「戰友」
本文將分享一套超實用的PDCA框架,教你如何系統性地引導AI,建立人機協作模式,並透過法律、投資、求職、內容創作、程式開發等六大實戰工作坊,將這套心法導入你的專業領域。告別雞同鴨講,讓AI成為你的高效夥伴!
#
方格新手
#
AI應用
#
人工智慧
1
1
賈斯伯
發文者
2025/09/15
喜歡
【你的 AI 協作等級,在哪一層?】 看完文章後,回來投下你的心聲: [A] 我還在摸索,常常覺得 AI 像個很難溝通的外星人。 [B] 我有一套自己的 SOP,把 AI 當成高效率的助理來使喚。 [C] 我試著跟 AI 玩在一起,把它當成可以一起腦力激盪、會鬥嘴的戰友。 在下面留下你的代號,看看我們是不是同溫層!
喜歡
賈斯伯的法律攻防筆記
2025/08/03
告別「人肉搜尋引擎」:打造你的法務儀表板,把時間還給策略
本文探討如何透過概念驗證 (PoC) 方法,打造法務動態儀錶板,提升法務工作效率及價值。文章強調以最小可行產品 (MVP) 為出發點,逐步克服資訊安全與人性慣性等挑戰,並藉由資訊結構化、關聯性視覺化及儀錶板界面等三大支柱,將法務工作從被動轉為主動,實現數據驅動的風險治理。
#
LegalOps
#
LegalTech
#
概念驗證
1
留言
賈斯伯的法律攻防筆記
2025/08/01
超越法律程序與文本:如何建立法務長的3D立體作戰思維
本文探討傳統法務思維的侷限,並提出整合法律專業、商業邏輯及時間賽局的「3D立體作戰思維模型」,協助法務部門從被動的風險審查轉變為主動的商業戰略夥伴。
#
法律科技
#
方格新手
#
3D立體作戰思維
1
留言
賈斯伯的法律攻防筆記
2025/07/27
懲罰的重鎚或效率的手術刀?一個法律經濟學的思辨
本文探討七法案引發的爭議,從法律經濟學觀點出發,深入分析權利本質、市場失靈、競爭定義及救濟方式等議題,並藉由Harvey、Thomson Reuters v. Ross Intelligence等案例,闡述如何透過更細緻的價值權衡,建立促進創新與社會福祉的法律框架。
#
方格新手
#
法律科技
#
Lawsnote
1
留言
賈斯伯的法律攻防筆記
2025/07/25
公法之眼 vs. 私法之尺:回應《私有護城河》的框架之爭
本文彙整了作者先前文章所引發的法律界、產業界迴響與提問,針對公共標案、私法財產權框架、制度性問題三個核心議題,進行深入的思辨與探討,並呼籲更宏觀的司法視野與制度改革,以應對公私界線模糊的數位時代爭議。
#
方格新手
#
法律科技
#
SupportLawsnote
1
留言
賈斯伯的法律攻防筆記
2025/07/20
預見連鎖風險:您的法務部,還在看後照鏡開車嗎?
企業法務風險管理升級:從靜態文件審閱到動態風險連動治理。透過「智慧型法務風險儀錶板」,將各個合約及法律文件視為一個相互關聯的商業風險生態系,預見風險連鎖反應,提升決策品質,創造營運效率,體現法務價值。
#
企業法務
#
法務長
#
公司治理
2
留言
賈斯伯的法律攻防筆記
2025/07/18
法學方法論的迷航:解構Lawsnote vs 法源|七法侵權案判決中的解釋謬誤與比較法陷阱
本文從法律解釋法學方法論角度探討新北地院七法案判決的謬誤。判決將爬蟲行為認定為刑法上的犯罪,以及對著作權的認定,皆有法學方法論上的缺陷,包括錯誤引用最高法院判例,以及誤用比較法。作者建議,應嚴守文義解釋界線,並基於刑法謙抑性原則及合理授權金模式重新評估此案。
#
法律科技
#
SupportLawsnote
#
方格新手
3
留言
賈斯伯的法律攻防筆記
2025/07/13
《七法侵權案的億元判決》的回響與思辨:讀者關鍵提問的回應
筆者前文《法源真的擁有「告人」的權利嗎?從近日七法侵權案的億元判決,看相關法律問題》發表後,在社群平台上引發了法律圈與科技圈朋友的熱烈迴響與思辨。這些留言的光譜,橫跨了對原告法源公司長年辛勞的同情、對被告七法公司創新精神的支持,乃至於對法院判決、政府角色更深層次的制度性批判。 筆者認為,這些犀利且
#
SupportLawsnote
#
方格新手
#
法律科技
2
留言
賈斯伯的法律攻防筆記
2025/07/09
法源真的擁有「告人」的權利嗎?從近日七法侵權案的億元判決,看相關法律議題
新北地方法院針對法源公司控告七法公司侵害著作權的判決,引發法律及科技業關注。本文深入分析此案,探討法源公司是否真正擁有提告權利,法院判決是否合理,以及臺灣法院對於相關判例的適用是否恰當。文章並提出二審中可能的訴訟策略,包括挑戰著作權歸屬,並法源公司可能觸犯相關刑事罪責。
#
著作權法
#
七法
#
Lawsnote
1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