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完國家人權博物館,想起了最近重看的「反恐任務24小時」影集。裡面最可怕的恐怖份子,通常是堅信自己所做的一切道德淪喪的事,純粹是出於忠誠的愛國情操。當我們決定不擇手段泯滅人性地打倒我們認定的惡魔時,基本上我們已經成為那個我們要鏟除的對象了。
這個國家的民主已經進步到不再以看得見的暴力來對付政治異己,但是得到權力的人對於可能威脅到既得利益的那種恐懼、仇恨與打壓的心態絲毫不變,或許這就是人性吧!
慶幸的是,走過這段歷史,我們的性別平等、媒體自由、環保意識、醫療資源分配與社會秩序在這個國際社會上絕對有令人驕傲的地方。這是博物館中所陳列所有充滿理想的民主先進,以及被不斷改革民主制度監督的各政黨政府所努力的結果。記取教訓、放下仇恨、心存感謝,並甚願我們在哲學思維的教育能更被重視,提昇人民價值判斷能力,不再被宗教、經濟與政治神棍迷惑。
我相信博物館設立的目的是「用國家高度促進當代社會面對人權受害的歷史,反省過去、記取教訓、展望未來。」,也是任何人執政都該有的反省與警惕,而不是打著轉型正義的大旗繼續剷除異己的聲音。白色恐怖最恐怖的地方,是被剷除的不只是政治上的對手,還包含只是希望活著有道德尊嚴,相信普世價值的市井小民。
甚願我們國家的民主更強壯更有自信,不向強權低頭,彰顯臺灣人的硬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