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恐怖/《餘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等到有空去看鍾孟宏的《餘燼》時,已經瞄看不少說起這部電影的討論!

要以史實去改編電影必然是需要被檢視,如果《餘燼》不要那麼鮮明的把過去那段歷史攤在電影裡,應該就不會被拿來用作對照,究竟扭曲了什麼過去?

在鍾孟宏每部電影裡,我心中的第一應該是多年前的《陽光普照》(共有四篇,連結中可以延伸去讀)《餘燼》或許可以擺在第二!或許是因為看太多韓國、歐美的史實改編,不見台灣影視提及過去,或是只挑撿著比較安全的社會事件來作為故事的延伸,看《餘燼》時反而滿喜歡這個故事!

如果拉掉白色恐怖的史實,《餘燼》可能是鍾孟宏除了《陽光普照》和《瀑布》外,最好懂的一個故事(笑)但加進那段歷史後,會有各種不同的觀看角度:加害者應該被原諒嗎?(甚至至今還沒有一個明確的加害者)被迫成為加害者的加害者應該/真的會感到愧歉嗎?被害者會想要復仇嗎?被害者應該要讓過去成為過去嗎?⋯⋯接著又會回到台灣社會對這段歷史的矛盾,每個人內在的或外在對國家社會的各種矛盾。

復仇從來不會大快人心,會大快人心的從來都是影劇、小說裡創造出的偶一為之,畢竟現實生活裡,會有更多的心理層面需要對抗,有些人試著遺忘,有些人裝著裝著就當沒發生過,有些人則是一輩子活在恐懼、懊悔、憤怒、傷感的情緒裡!

如果從復仇的角度看,故事是極度扭曲被害者的後代,還特別憐憫那些間接加害者!如果換個角度看,最後的結局我甚是喜歡:

體制與法律的建立,通常決定在有權力的人手上,即使是如今台灣的民主選舉,人民有權決定制定規則的人,最後那些人能不能建立讓人更安居樂業的社會體制和規則?就不一定了!

時空倒轉回去那個年代,復仇、起義皆是反叛分子(別說復仇起義,只要意見不同連說都不能說!)過了幾十年後以連續殺人的方式去結束在心裡的悲憤,電影演出一連串人們面對這段歷史的態度,或者可以說是對這個國家體制最大的嘲諷!

看完電影第一個閃過腦袋的是:鍾孟宏真是找死,拿掉「白色恐怖」應該就是還滿好看的復仇電影!第二個念頭則是:這真是一部對體制,對某些人信仰的價值極具諷刺的電影啊!

台灣願意拍那段還有很多人不想、不願、不屑面對的歷史的人不多!許多說不清、理不明、被封存在歷史角落的,依然被封存在那裡,也在說故事的時候,會有綁手綁腳的諸多顧慮,不能被碰觸/難以被碰觸的議題,太直視的在過往會被貼上販賣悲情,無法直視的多半都只能蜻蜓點水的提到又閃避!這可能是台灣影視最可惜的一部分!明明有那麼多可寫的,卻因為任何理由無法延伸,最後形成當我們要提及這些史實多數人都是撇過頭去的現狀。

改編台灣的過去,在沒有極大共識的台灣社會裡,很難得到共鳴!或者也是因為這樣,過去也一點一滴的被塵封、被埋葬,直到有人發現「原來台灣有好多事我們都不知道!」,或者也很有可能已被更強大的權力洗去所有人的集體記憶!

我滿喜歡《餘燼》這個故事的,在時間往前的洪流裡,當我們往回看,以為可以遺忘什麼,才發現其實那些刻在心裡的事一樣也沒少過,而那些權力一樣掌控著詮釋歷史的話語權!在故事說出來的那一瞬間,聽故事的人必然地要在故事中,找到自己願意信仰的真實!

唯一的缺點是小莫的年紀與角色不太相符,另一個網上說的缺點是女性都沒名字!

P.S
看鍾孟宏的電影多年後,在《餘燼》才發現攝影、色調,是我真正喜歡鍾孟宏的電影的理由。電影看完有些久了,但還是覺得應該要記錄一下。

《餘燼》/2024
導演:鍾孟宏
編劇:鍾孟宏、朱嘉漢
演員:張震、莫子儀、劉冠廷、許瑋甯

圖片來源:開眼電影網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換日線的沙龍
18.5K會員
896內容數
自由工作者、上班族究竟要用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呢?來看線線怎麼說;業餘的時候,也來跟線線一起看劇看電影及看書;有空的話一起來學做出版、編輯和電子書吧!
換日線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5/01
詩,是一種極為優雅的文體,不需要太多的情緒激昂或熱烈,要用精簡的詞𢑥精準地描述那些心情,寫日常、說四季,將那些現實生活根本不會說出來的對話,寫進劇裡,讓讀著詩的人、看著劇的人,在某些瞬間感到胸口暖暖的!或許回到現實中度日才發現有些在日子裡讓人感到的愉悅,是其他人替自己留下那一點點說起來的溫柔!
Thumbnail
2025/05/01
詩,是一種極為優雅的文體,不需要太多的情緒激昂或熱烈,要用精簡的詞𢑥精準地描述那些心情,寫日常、說四季,將那些現實生活根本不會說出來的對話,寫進劇裡,讓讀著詩的人、看著劇的人,在某些瞬間感到胸口暖暖的!或許回到現實中度日才發現有些在日子裡讓人感到的愉悅,是其他人替自己留下那一點點說起來的溫柔!
Thumbnail
2025/03/11
童話故事下集,依然還是個童話故事!倘若沒有那個會在睡覺進到房間裡收垃圾的媽媽,也沒有那些會聚在家裡的三姑六婆親戚!像曾學友那樣的男人根本是人間極品!呵呵~
Thumbnail
2025/03/11
童話故事下集,依然還是個童話故事!倘若沒有那個會在睡覺進到房間裡收垃圾的媽媽,也沒有那些會聚在家裡的三姑六婆親戚!像曾學友那樣的男人根本是人間極品!呵呵~
Thumbnail
2025/02/15
我甚至覺得連劇本都拋棄他們了!
Thumbnail
2025/02/15
我甚至覺得連劇本都拋棄他們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我滿喜歡《餘燼》這個故事的,在時間往前的洪流裡,當我們往回看,以為可以遺忘什麼,才發現其實那些刻在心裡的事一樣也沒少過,而那些權力一樣掌控著詮釋歷史的話語權!在故事說出來的那一瞬間,聽故事的人必然地要在故事中,找到自己願意信仰的真實!
Thumbnail
我滿喜歡《餘燼》這個故事的,在時間往前的洪流裡,當我們往回看,以為可以遺忘什麼,才發現其實那些刻在心裡的事一樣也沒少過,而那些權力一樣掌控著詮釋歷史的話語權!在故事說出來的那一瞬間,聽故事的人必然地要在故事中,找到自己願意信仰的真實!
Thumbnail
有感覺得出來導演(鍾孟宏)想要還原歷史的「真相」。但是,透過小莫(白色恐怖受害者的遺族),將過去所有的關係人串起來,其實真的稍嫌牽強。
Thumbnail
有感覺得出來導演(鍾孟宏)想要還原歷史的「真相」。但是,透過小莫(白色恐怖受害者的遺族),將過去所有的關係人串起來,其實真的稍嫌牽強。
Thumbnail
一定要是真實發生過的,才能激起觀者的強烈情緒嗎?如果忽略真實存在過的證據,我們能一樣義憤填膺地對事件表態,抒發情緒、義正嚴詞地批評嗎? 還是,又會淡忘了?
Thumbnail
一定要是真實發生過的,才能激起觀者的強烈情緒嗎?如果忽略真實存在過的證據,我們能一樣義憤填膺地對事件表態,抒發情緒、義正嚴詞地批評嗎? 還是,又會淡忘了?
Thumbnail
#白色恐怖#陳列#往事並不如煙
Thumbnail
#白色恐怖#陳列#往事並不如煙
Thumbnail
作者用溫柔的文字,在述說著一段非常深刻且重要的故事,沒有過度激情或強調對立,就是以一種平靜且堅毅的感覺,在表達那些現在的我們所無法想像、卻又真實發生過的事件,在文字段落行走之間,一個不經意就會感到揪心,在書中,可以看到許多因「思想」而獲罪,而接二連三遭受迫害的事件,無力感周而復始的湧現,受難者如何在
Thumbnail
作者用溫柔的文字,在述說著一段非常深刻且重要的故事,沒有過度激情或強調對立,就是以一種平靜且堅毅的感覺,在表達那些現在的我們所無法想像、卻又真實發生過的事件,在文字段落行走之間,一個不經意就會感到揪心,在書中,可以看到許多因「思想」而獲罪,而接二連三遭受迫害的事件,無力感周而復始的湧現,受難者如何在
Thumbnail
這並非是某種真理,也並非是具有統計學上的意義,只是我個人的闡發和觀察,使我更加認識自己到底在想什麼,為什麼會有這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感覺。作為生活的一點記錄。 我發現我需要通過故事才能完成心靈的慰藉,這個故事要能夠觸及內心產生共鳴,並在掩卷之後回想,會有這樣的感覺「啊,剛才那個故事畫面和結局似乎成為了一
Thumbnail
這並非是某種真理,也並非是具有統計學上的意義,只是我個人的闡發和觀察,使我更加認識自己到底在想什麼,為什麼會有這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感覺。作為生活的一點記錄。 我發現我需要通過故事才能完成心靈的慰藉,這個故事要能夠觸及內心產生共鳴,並在掩卷之後回想,會有這樣的感覺「啊,剛才那個故事畫面和結局似乎成為了一
Thumbnail
記憶算不算數?裹足不前的日子裡,該追尋什麼?被離心力甩過邊界的那些人,他們去了哪裡? 「我們記得的真相,往往是我們可以承受的那個版本。」 這是本需要一些時間消化的書,在閱讀的同時,有很多的段落章節使我反芻許久,甚至讓我想逐字記下,可是讀到後來,我已經不怎麼想提筆寫下那些字句了。只想默默看過,明白了它
Thumbnail
記憶算不算數?裹足不前的日子裡,該追尋什麼?被離心力甩過邊界的那些人,他們去了哪裡? 「我們記得的真相,往往是我們可以承受的那個版本。」 這是本需要一些時間消化的書,在閱讀的同時,有很多的段落章節使我反芻許久,甚至讓我想逐字記下,可是讀到後來,我已經不怎麼想提筆寫下那些字句了。只想默默看過,明白了它
Thumbnail
"如果悔恨遺憾可以改寫,  如果美好回憶可以倒帶體驗,  此刻正在經歷喜怒哀樂的你,難道不是記憶的玩物?" -記憶的玩物
Thumbnail
"如果悔恨遺憾可以改寫,  如果美好回憶可以倒帶體驗,  此刻正在經歷喜怒哀樂的你,難道不是記憶的玩物?" -記憶的玩物
Thumbnail
你是忘記了,還是害怕想起來?
Thumbnail
你是忘記了,還是害怕想起來?
Thumbnail
成長後深刻的體會到,面對想要徹底被掩蓋的事實,不只是隱瞞,還要加上各式各樣的謊言一起弄假成真,最後潛移默化的把非真相的事實「深植人心」,這樣的想法也會不斷地被擴散,真相的到來之際,推倒高牆的同時就會產生更大的阻力,而當年的我們長大之後,有的人因為閱讀與學習、重新建立了獨立思考的能力,開始學會明辨是非
Thumbnail
成長後深刻的體會到,面對想要徹底被掩蓋的事實,不只是隱瞞,還要加上各式各樣的謊言一起弄假成真,最後潛移默化的把非真相的事實「深植人心」,這樣的想法也會不斷地被擴散,真相的到來之際,推倒高牆的同時就會產生更大的阻力,而當年的我們長大之後,有的人因為閱讀與學習、重新建立了獨立思考的能力,開始學會明辨是非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