堯曰

雷冥-avatar-img
發佈於論語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一、


1. 原文


堯曰:「咨!爾舜!天之曆數在爾躬。允執其中。四海困窮,天祿永終。」

舜亦以命禹。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簡在帝心。朕躬有罪,無以萬方;萬方有罪,罪在朕躬。」

周有大賚,善人是富。「雖有周親,不如仁人。百姓有過,在予一人。」

謹權量,審法度,修廢官,四方之政行焉。興滅國,繼絕世,舉逸民,天下之民歸心焉。

所重:民、食、喪、祭。寬則得眾,信則民任焉,敏則有功,公則說。


2. 注釋


1. 咨:表示感嘆或呼喚之詞。



2. 爾舜:你啊,舜。



3. 天之曆數:天命的次序與更替。



4. 在爾躬:在你身上,指天命交付給你。



5. 允執其中:誠實地持守中庸之道。



6. 四海困窮:天下百姓困苦。



7. 天祿永終:天賜的福祿就會終止。



8. 予小子履:我這小子履(履是舜名)。



9. 玄牡:黑色公牛,用以祭祀天地。



10. 皇皇后帝:至高無上的上帝。



11. 有罪不敢赦:若有罪,不敢私自赦免。



12. 帝臣不蔽:上帝的臣民不隱蔽其情。



13. 簡在帝心:事情簡明而在上帝心中。



14. 無以萬方:不可歸咎於百姓。



15. 周有大賚:周朝有大賞賜。



16. 善人是富:讓有德之人富有。



17. 雖有周親:即使是親屬。



18. 不如仁人:也不如有仁德的人重要。



19. 百姓有過,在予一人:百姓有過錯,責任在我一人身上。



20. 權量:度量衡制度。



21. 法度:法律制度。



22. 廢官:廢棄不用的官職。



23. 興滅國:使滅亡的國家重新興起。



24. 繼絕世:使斷絕的家族延續。



25. 舉逸民:舉薦遺世的賢人。



26. 歸心:歸順向往。



27. 喪:喪禮。



28. 寬:寬厚。



29. 信:誠信。



30. 敏:勤敏。



31. 公:公正。



32. 說:喜悅、順服。




3. 白話文


堯說:「唉!你啊舜!天命的繼承已交到你身上了,要誠實持守中庸之道。如果天下百姓困苦了,那麼天賜的福祿也就會終止了。」

舜也把這話傳給禹。他說:「我這個小子履,敢以黑色公牛為祭品,向至高無上的上帝昭告:若有罪,不敢赦免。上帝的臣民不會隱瞞,上帝心中自有明察。我自身有罪,不可推給百姓;若百姓有罪,責任在我身上。」

周朝有大賞賜,讓善人富有。「即使是親戚,也不如仁德之人重要。百姓若有過錯,責任在我一人。」

要謹慎管理度量衡制度,審慎制定法度,整修廢棄的官職,這樣四方的政令就能實行。讓滅亡的國家重新興起,使斷絕的宗族延續,舉薦遺世賢人,天下的百姓都會歸心向往。

所看重的:人民、糧食、喪禮、祭祀。寬厚就能得民心,誠信就能讓百姓信任,勤敏就能有成就,公正就能使人服從喜悅。


4. 總結


這段話記述了堯、舜、禹、周代聖王的治國理念,強調天命的轉移、君主對百姓的責任、選賢任能、重視法度與制度,以及推崇仁德與禮教。


啟示


1. 天命在人,需行中道:即使繼承天命,也要持守中庸,才能不失天祿。



2. 君主應以民為本:百姓若有過,責任在君王,顯示聖王對民眾的深切關懷與自我要求。



3. 重德不重親:任人唯賢,不以親疏為標準,是聖王用人的標準。



4. 法治與仁政並重:從制度建設、官職修整到舉薦人才,體現治理的全面性與遠見。



5. 道德典範的力量:歷代聖王以身作則,正是後世為政者的典範。




二、


1. 原文


子張問於孔子曰:「何如斯可以從政矣?」

子曰:「尊五美,屏四惡,斯可以從政矣。」

子張曰:「何謂五美?」

子曰:「君子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

子張曰:「何謂惠而不費?」

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擇可勞而勞之,又誰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貪?君子無眾寡,無小大,無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驕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子張曰:「何謂四惡?」

子曰:「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慢令致期謂之賊;猶之與人也,出納之吝,謂之有司。」


2. 注釋


1. 從政:參與施政、治理國家。



2. 五美:治理者應有的五種美德。



3. 屏:排除。



4. 惠而不費:使百姓受益而不耗費資源。



5. 勞而不怨:使百姓勞作而不生怨恨。



6. 欲而不貪:有所欲求而不貪婪。



7. 泰而不驕:安泰莊重而不傲慢。



8. 威而不猛:有威嚴而不粗暴。



9. 因民之所利而利之:順應百姓已有的利益,使之受益。



10. 擇可勞而勞之:選擇適當的事務讓百姓去做。



11. 欲仁而得仁:想要實行仁德而實現仁德。



12. 無眾寡,無小大,無敢慢:無論人數多少、地位高低,都不敢怠慢。



13. 儼然:莊嚴的樣子。



14. 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教導就懲罰,叫做殘虐。



15. 不戒視成謂之暴:不預先警戒而責備結果,叫做暴戾。



16. 慢令致期謂之賊:發令遲緩卻限期緊迫,叫做害人。



17. 猶之與人也,出納之吝:給予他人時吝嗇、計較,叫做小器。



18. 有司:像只會斤斤計較的官吏。




3. 白話文


子張問孔子說:「怎樣才能夠參與施政呢?」

孔子說:「尊崇五種美德,排除四種惡行,就可以參與施政了。」

子張說:「哪五種美德呢?」

孔子說:「君子使百姓受惠卻不浪費,使百姓勞作卻不怨恨,有所欲求卻不貪婪,安泰莊重卻不驕傲,有威嚴卻不兇猛。」

子張說:「什麼叫做使人受惠卻不浪費呢?」

孔子說:「順應百姓已有的利益而使他們得利,這不就是使人受惠而不浪費嗎?選擇適當的工作讓百姓去做,又有誰會怨恨呢?想要實行仁德而得到仁德,又怎會貪婪呢?君子對人不論人多或人少,不論地位高或低,都不敢輕慢,這不就是安泰而不驕傲嗎?君子穿戴整齊,儀容莊重,讓人望見就肅然起敬,這不就是有威嚴而不兇猛嗎?」

子張說:「哪四種是惡行呢?」

孔子說:「不加教導就加以處罰,叫做殘虐;不事先警告,只看結果就責罰,叫做暴戾;發令遲緩卻催促限期,叫做害人;猶豫不決地給人東西、出手吝嗇,像只會斤斤計較的小官吏,叫做有司。」


4. 總結


這段記錄孔子對子張談施政之道的教誨,強調治理者應有五種美德與須避四種惡行,主張以仁德為本、寬和施政、敬民務實、表裡莊正。


啟示


1. 從政要有德:五美體現君子治理的仁德風範。



2. 威儀與實效兼備:外表莊重能取信百姓,實務上則以仁政為根。



3. 慎罰、預警、合理調度:施政不可任性粗暴,需合情合理。



4. 去除官僚氣與形式主義:治理要有誠意而非苛刻與吝嗇。

這一段為政者提供了明確的道德與實踐準則。




三、


1. 原文


子曰:「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言,無以知人也。」


2. 注釋


1. 不知命:不理解天命或人生的意義、方向。



2. 君子:指有德行的人,尤其是儒家所提倡的理想人格。



3. 不知禮:不懂禮儀、社會規範。



4. 立:建立、立足。



5. 不知言:不懂言語的深層意義、表達方式。



6. 知人:理解他人、辨識他人的品格與行為。




3. 白話文


孔子說:「不懂得天命的人,無法成為君子;不懂得禮儀的人,無法立足於社會;不懂得言語的人,無法真正了解他人。」


4. 總結


孔子在此強調,成為一個君子需要對三個方面有深刻的理解:天命、禮儀與語言。只有通達這些基本的知識與智慧,才能夠真正立足於社會,並與他人建立深刻的理解與聯繫。


啟示


1. 知命為先:理解人生的意義和方向是成為君子的基礎。



2. 禮儀是立足之本:不懂禮儀的人無法在社會中建立起自己的立場。



3. 言語是了解他人的橋梁:懂得如何說話和解讀他人的言語,是與人交往的關鍵。

這些理念指引我們在現實社會中,應該注重自身的品德修養、禮儀教養與有效的溝通能力。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雷冥的沙龍
12會員
596內容數
雷冥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07
一、 1. 原文 子張曰:「士見危致命,見得思義,祭思敬,喪思哀,其可已矣。」 2. 注釋 1. 子張:孔子的學生。 2. 士:有志於道義之人。 3. 見危致命:遇到危難時能捨身赴義。 4. 見得思義:看到利益時想到是否合於道義。 5.
2025/04/07
一、 1. 原文 子張曰:「士見危致命,見得思義,祭思敬,喪思哀,其可已矣。」 2. 注釋 1. 子張:孔子的學生。 2. 士:有志於道義之人。 3. 見危致命:遇到危難時能捨身赴義。 4. 見得思義:看到利益時想到是否合於道義。 5.
2025/04/07
一、 1. 原文 微子去之,箕子為之奴,比干諫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2. 注釋 1. 微子:商紂王的兄長,名啟,見國將亡而離去。 2. 去之:離開他,指離開紂王、離開朝廷。 3. 箕子:商代貴族,紂王的叔父,因直諫被貶為奴。 4. 為之
2025/04/07
一、 1. 原文 微子去之,箕子為之奴,比干諫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2. 注釋 1. 微子:商紂王的兄長,名啟,見國將亡而離去。 2. 去之:離開他,指離開紂王、離開朝廷。 3. 箕子:商代貴族,紂王的叔父,因直諫被貶為奴。 4. 為之
2025/04/07
一、 1. 原文 陽貨欲見孔子,孔子不見,歸孔子豚。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諸塗。謂孔子曰:「來!予與爾言。」曰:「懷其寶而迷其邦,可謂仁乎?」曰:「不可。」「好從事而亟失時,可謂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歲不我與。」孔子曰:「諾。吾將仕矣。」 2. 注釋 1. 陽
2025/04/07
一、 1. 原文 陽貨欲見孔子,孔子不見,歸孔子豚。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諸塗。謂孔子曰:「來!予與爾言。」曰:「懷其寶而迷其邦,可謂仁乎?」曰:「不可。」「好從事而亟失時,可謂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歲不我與。」孔子曰:「諾。吾將仕矣。」 2. 注釋 1. 陽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立刻、馬上。《晉書.卷九二.文苑傳.左思傳》:「造齊都賦,一年乃成。復欲賦三都,……遂構思十年,門庭藩溷,皆著筆紙,遇得一句,即便疏之。」
Thumbnail
立刻、馬上。《晉書.卷九二.文苑傳.左思傳》:「造齊都賦,一年乃成。復欲賦三都,……遂構思十年,門庭藩溷,皆著筆紙,遇得一句,即便疏之。」
Thumbnail
1、詩經、詩、詩三百、三百篇、葩 (ㄆㄚ) 經、風詩:中國最早的韻文,最早的四言詩,最早的詩歌總集,也是最早的純文學作品;其地域以黃河流域ㄧ帶為主,是中國北方文學代表,大都是各地的民間歌謠,反映人民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
Thumbnail
1、詩經、詩、詩三百、三百篇、葩 (ㄆㄚ) 經、風詩:中國最早的韻文,最早的四言詩,最早的詩歌總集,也是最早的純文學作品;其地域以黃河流域ㄧ帶為主,是中國北方文學代表,大都是各地的民間歌謠,反映人民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
Thumbnail
❙孫文❙ 的革命思想和政治理念表現出 ❙清國人❙ 與現代 ❙西方❙ 文明的距離。 在大一統的迷思之下,❙孫文❙ 設法在「中國」的歷史中找出現代政治理念的依據﹔於是,他反覆強調:「我國數千年歷史中,最善政體莫如堯舜。...
Thumbnail
❙孫文❙ 的革命思想和政治理念表現出 ❙清國人❙ 與現代 ❙西方❙ 文明的距離。 在大一統的迷思之下,❙孫文❙ 設法在「中國」的歷史中找出現代政治理念的依據﹔於是,他反覆強調:「我國數千年歷史中,最善政體莫如堯舜。...
Thumbnail
《詩經·小雅·正月》(部分) 謂山蓋卑,為岡為陵ling5。民之訛言,寧莫之懲ting5。(訛民之言,寧莫懲之的倒裝) 召彼故老,訊之占夢bong5(蒙)。具曰予聖,誰知烏之雌雄hiong5? 謂天蓋高,不敢不局kiok8(協kik8)。謂地蓋厚,不敢不蹐tsik。 維號斯言,有倫有脊t
Thumbnail
《詩經·小雅·正月》(部分) 謂山蓋卑,為岡為陵ling5。民之訛言,寧莫之懲ting5。(訛民之言,寧莫懲之的倒裝) 召彼故老,訊之占夢bong5(蒙)。具曰予聖,誰知烏之雌雄hiong5? 謂天蓋高,不敢不局kiok8(協kik8)。謂地蓋厚,不敢不蹐tsik。 維號斯言,有倫有脊t
Thumbnail
五霸患洪流,頃刻決堤泛千里!
Thumbnail
五霸患洪流,頃刻決堤泛千里!
Thumbnail
武王伐紂辛,東周都鎬京。
Thumbnail
武王伐紂辛,東周都鎬京。
Thumbnail
「方今朝士山積,髦俊成羣,猶鱗介之潛乎巨海,毛羽之集乎鄧林,游禽逝不為之尠,浮魴臻不為之殷。」 優秀的人才這麼多,我郤正不過是其中一個小小小咖。朝廷有任何建樹或有任何缺失,都不是我所能影響的。 「且陽靈幽於唐葉,陰精應於商時,陽盱請而洪灾息,桑林禱而甘澤茲。」 開始耍典故了,得請裴松之解說。
Thumbnail
「方今朝士山積,髦俊成羣,猶鱗介之潛乎巨海,毛羽之集乎鄧林,游禽逝不為之尠,浮魴臻不為之殷。」 優秀的人才這麼多,我郤正不過是其中一個小小小咖。朝廷有任何建樹或有任何缺失,都不是我所能影響的。 「且陽靈幽於唐葉,陰精應於商時,陽盱請而洪灾息,桑林禱而甘澤茲。」 開始耍典故了,得請裴松之解說。
Thumbnail
歷代的聖賢英雄。即使出自凡夫、草莽,矢志貫徹自我而流芳百世!該當效仿否?
Thumbnail
歷代的聖賢英雄。即使出自凡夫、草莽,矢志貫徹自我而流芳百世!該當效仿否?
Thumbnail
過去的人說,時跟事是併記的,功與名是搭配的。然而名與事,是過去的賢者刻不容緩必須達成的。他們所制定的規範,因為在那個時代而有價值。留下來的名號,也是因為他們的功勞才千古不朽。 如果只是跟隨時代的潮流,揚名一時身死名滅,那倒是讓君子們感到羞恥的事情。 所以達人鑽研大道,探索細微的事物,觀察天道的運
Thumbnail
過去的人說,時跟事是併記的,功與名是搭配的。然而名與事,是過去的賢者刻不容緩必須達成的。他們所制定的規範,因為在那個時代而有價值。留下來的名號,也是因為他們的功勞才千古不朽。 如果只是跟隨時代的潮流,揚名一時身死名滅,那倒是讓君子們感到羞恥的事情。 所以達人鑽研大道,探索細微的事物,觀察天道的運
Thumbnail
子張問:『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為政第二)。 一世有三十年,十世就是三百年,百世就是三千年。『損』和『益』都是易經中的卦象。孔子晚年專注于注釋《易經》,相傳《易經》中的《易傳》即為孔子
Thumbnail
子張問:『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為政第二)。 一世有三十年,十世就是三百年,百世就是三千年。『損』和『益』都是易經中的卦象。孔子晚年專注于注釋《易經》,相傳《易經》中的《易傳》即為孔子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