刪除線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raw-image

政治選完了,人民還在受苦,政治人物視而不見,以為有了「接地氣」,就表示可以與民共苦,了解選民的心情;以為下鄉,聽農民、漁民、工人、各種老百姓抱怨,就認為與人民站在同一線;以為吃著傳統小吃,親民的價格,就認為那就叫做庶民經濟;以為打房可以奏效,認為可以讓人民買得房子,有社會住宅等等相關政策,就可以讓房子變得「平價」,以上的那些作法,在我看來,還是把鐘形曲線往前挪一點,沒有什麼效用。

不然就是往後挪一點,還是一樣。我不是悲觀看笑話,只是實話實說,我不是沒志氣,不努力,而是現在的社會層面,你可能努力了全部,換來的「可能」只有「一點」。現在的貧富差距,有多大,看得出來,不說台灣,來看美國好了!我不覺得——美國總統看得到真正鄉間的實際的那些無名小卒所發生的一天情況。美國太大,來看看印度,好像也幾乎是如此,北印度與南印度的情況天差地別,轉換到中國,北中國與南中國好像也差不多,來看看俄羅斯,西俄羅斯與東俄羅斯的情況也不會差到哪裡去,這裡所談到不只是文化,還包括財富與整體方向的情形。

樹林太大,整個地球就是「樹林」,我們卻很難見到樹林上的螞蟻,甚至是螞蟻身上的的寄生蟲。當我們看見大方向的情況時,我們才了解「世界」是「平」的,喔!——地圖上來看,當然是平的,但以實際上來看,它當然是「圓」的。然而,要解決貧富,當然不是加薪就可以解決。來看看現在的財富「分配」好了!你認為能力是影響財富多寡的主因吧?至少(大)部分的人這麼認為,實際上呢?我每次看著現在的售屋廣告傳單,我總覺得把這些印刷的費用省下來比較好,因為我們這些「賤民」——我是這麼想,不可能買得起高不可攀的房子,且還是「二手」的,你以為房價在五、六百萬左右,且有大坪數,很便宜,但實際上,不是在郊區,就是交通不便。

房貸要二十年才還得完,問題是你願意償還二十年嗎?你願意在「這裡」幾乎住一輩子?房價影響現在的物價,然而,薪資結構也跟著影響,總統的薪水,我不管怎麼思考都覺得不值得領這麼「高」,你可以說這是個人意見,也可以反駁,我都尊重。我先說說原因,當財富能力變成了個人能力的考驗,財富應該領多少,造成了政治人物與明星的薪水差那麼大截的原因之一,我們不可能「代言」產品就入袋百萬元,努力唱幾首歌,跳幾段舞就好幾萬元入袋,他們是天后天王呀!怎麼比?

當我們有著宛如明星夢的思考幻想時,都認為只要成為明星,努力搞笑,唱好歌,跳好舞,練習練習再練習,有一天可以成為站在舞台上的「超級巨星」,就像好萊塢電影一樣,這是不太可能的。仔細思考我們想要成為的那種成就,就像要演一齣戲,扮演好的,且是對的角色,拿一部奧斯卡金像獎之類的那種成就才對你的事業有幫助的,你就是為了「演戲成就」而去演戲。

「終身成就獎」應該怎麼頒發,給誰,交給工會背後的權力思考很重要。然而,真正的戲如人生,人生如戲的真正的社會思考卻才是真正應該去著墨的。我們每一個人都有成就——小的,大的,好的,壞的,都算。人算不如天算,運氣不夠,努力不足,加上天份不足,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造就「英雄」。怎麼樣才算是真正改變世界,讓人真正思考我們這個社會,是需要人與人之間去了解這其中的種種的,不過,這不容易看見。以自己的語言來說,就已經改變你的思考過程,接下來,當我們文化衝擊,造成了代溝,當我們現在的多元多元多元文化成了一團毛線球之後,就很難有純粹的原始生態文化,除非從來沒有見過現代人的部族才有可能,有嗎?我不排除。


raw-image


政治人物講得太有道理,立法委員的薪水,我怎麼想都覺得「太高」,我們這些薪水三萬出頭的人物,就算薪水變成五萬,房子一樣買不起。我才不管是不是亞洲四小龍之一的經濟表現如何,我也才不管台商回流程度如何,我只看我生活周邊的經濟「現況」。加上少子化,經濟不足,好像喊燒,但怎麼熱,也只是一頭熱。台灣對比上頭的日本,旁邊的韓國,以旅遊市場下標思考,台灣的旅遊到底哪一點勝過其他國?

人情味,台灣人如是說。除此之外,還有嗎?當我到了日本與美國之後,反觀台灣的市場,或是文化,都讓我深入覺得旅遊與人情之間的那種衝擊讓我震撼到覺得為什麼旅遊可以看出人的思考方向與經濟情況。

實境秀更是如此,不過也有可能是客套話,當然,美國的語言與文化,日本的語言與文化,還有台灣的語言與文化,都讓整個世界是各過各的自己的調調生活,完全沒有干涉的文化生活。不過,更重要的是,政客的話卻是很難相信,尤其是台灣的政治說客,包括名嘴,政治觀察家的名號的那些人物們,整個生態圈幾乎有一部分被他們給影響,包括我們對於國家的認同的各種相互角力,你當然可以說年輕人與老壯年的思考影響政治的前途,不過就以政黨之間的各種游說,我們也常常被洗腦成某種支持各種意見派的政治性人物,相信主張與想法。

什麼才是對,幾乎也只有「個體合理」說了算,你當然自認為有理,這是很「正確」的說法,沒有人一開始自認為就是錯,除非打從錯誤先認同,否則對錯的觀念是很難免的,不是嗎?再者,社會上的合理問題,如我一開始所提到的那樣,整個社會合理的見證下很容易變成我們相當於見證上的問題:認為對錯是很明顯的黑白問題得如此明顯。

就像偏見——隱性偏見一樣得明顯,德州大學奧斯丁分校說在臉書標示假新聞,隱性偏見更容易浮現出來,神戶大學則說自我中心的偏見容易誤判他人的情緒,可見得偏見「真的」很容易把人推向兩邊。怎麼樣才能改善?你一定會這樣問,然而維吉尼亞大學的研究者說開放質疑自己的言論,可以減少不少偏見,尤其是以假設性方向思考。


解決第一個相關問題:過度問題:過多的好,過度的思考,以及過度的進步的問題,也就是為了在乎而在乎的根本意義問題。


然而,也然而,你會想到這點嗎?冷靜下來思考現在的方向論點,大多數人也極為有理地去懷疑些什麼,而更加地偏執,或是陰謀論上身。但就宛如我之前提到的陰謀論思考範疇,兩個樣子本來就不一樣,你以為是那個陰謀,但其實是另一個方向,我所認識到的人們,就像外表光鮮亮麗的女孩們,私下生活其實是用「化妝品」與「保養品」堆疊出來的「芭比娃娃」,太白也太假。

我看過類似打扮實在太過白的女性們,那種實在讓我搖搖頭,不過這你的美麗選擇,我沒有意見或是資格批評什麼。愛美,是天生的,但是不是一種麗質,我不知道,因為就從陰謀的角度出發,什麼才是真正的自我,幾乎也只有「妝前妝後」的兩者才能辨識真正的自我個體是怎麼的「人格分裂」。

「抖音」的重複影片幾乎雷同,一直滑上滑下,你看到的就是不斷學著音樂對嘴,還有一直擺動身體而已,是有趣還有好玩,我不知道,直播主能夠賺多少錢,與我們這些老百姓而言,兩個世界。國界把美國與墨西哥的兩個文化,還有偏見各執一邊的思考,分得如此鮮明又徹底,新墨西哥州是真的「新」墨西哥,還是舊有的墨西哥有差別,我也不知道,就像紐約是新的紐克,還是舊的紐克一樣的美英殖民時期的差別一樣,那種是好是壞的兩個世界得如此你不相干我的往來。

世界是平的,也是圓的,實際上,真的很遠,實際上,真的有差別。我們還在睡,十二小時過後,我們還是在睡,因為文化也相差了不少,一樣是外包,有沒有想過,為何我們情願給本國人溝通與解決問題,也不願給他人,講同樣語言的人解決問題?因此,大老闆們跑行程,行事曆排得滿滿的,但好像都解決不了最根本的問題:貧富問題。

你所得稅繳得多,財富捐得多,但還是無法解決貧富問題,為什麼?因為我們會爭。要解決這樣的老掉牙問題,至少能夠靠攏一點,不要過於分散,但總要解決第一個相關問題:過度問題:過多的好,過度的思考,以及過度的進步的問題,也就是為了在乎而在乎的根本意義問題。

這確實是個「問題」,因為值得去懷疑這個問題,因為如此,變成偏執狂,變成我們某種偏見或是陰謀論上身的個體,讓我們相信,且是有理由地相信,自己好正確,也就如此難以放開什麼,難以接受什麼。

但願這篇文章不是刪除線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Fornik Tsai 的沙龍
23會員
391內容數
Fornik Tsai 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5
本文探討人際關係的疏離、國際衝突(以巴衝突)和氣候變遷等議題,並反思人類的行為模式和社會現況。作者以自身經歷和觀察,批判現代社會人際關係流於形式,缺乏真誠關懷;同時分析以巴衝突的歷史背景,並點出氣候變遷帶來的全球性威脅。文章並探討死亡與生命的意義,以及安樂死等議題,反思人類社會的困境與未來。
Thumbnail
2025/04/25
本文探討人際關係的疏離、國際衝突(以巴衝突)和氣候變遷等議題,並反思人類的行為模式和社會現況。作者以自身經歷和觀察,批判現代社會人際關係流於形式,缺乏真誠關懷;同時分析以巴衝突的歷史背景,並點出氣候變遷帶來的全球性威脅。文章並探討死亡與生命的意義,以及安樂死等議題,反思人類社會的困境與未來。
Thumbnail
2025/04/20
本文探討世界分裂的現象,從個人情感、MeToo運動、國際衝突等面向深入分析,並反思社會責任與人性。文章指出社會分裂造成人與人之間的隔閡,加劇了各種問題,例如難民危機、貧富差距、環境破壞等。作者呼籲人們正視問題,重建連結,尋求和平與共存之道。
Thumbnail
2025/04/20
本文探討世界分裂的現象,從個人情感、MeToo運動、國際衝突等面向深入分析,並反思社會責任與人性。文章指出社會分裂造成人與人之間的隔閡,加劇了各種問題,例如難民危機、貧富差距、環境破壞等。作者呼籲人們正視問題,重建連結,尋求和平與共存之道。
Thumbnail
2025/04/15
本文探討人類社會與環境的困境,從氣候變遷、政治極端化、資源浪費、人際關係疏離等面向,批判人類行為對地球生態和社會的負面影響。作者以自身經歷和觀察,反思人類的價值觀和行為模式,並質疑追求物質富裕和科技進步的道路是否可持續。
Thumbnail
2025/04/15
本文探討人類社會與環境的困境,從氣候變遷、政治極端化、資源浪費、人際關係疏離等面向,批判人類行為對地球生態和社會的負面影響。作者以自身經歷和觀察,反思人類的價值觀和行為模式,並質疑追求物質富裕和科技進步的道路是否可持續。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產生的連結無法持續,即使到了「新的一年」,仍舊斷斷續續。我們要正向,要樂觀,要堅強的本土老話,說了又說,依然沒有很大的波瀾,說我們要努力改變自己,但是改來改去,依舊還是那些少數的部分人,多數的我們,社會合理的某一部分的正向正確樂觀,對現階段的社會人們,多少還是沒有很大的貢獻。
Thumbnail
產生的連結無法持續,即使到了「新的一年」,仍舊斷斷續續。我們要正向,要樂觀,要堅強的本土老話,說了又說,依然沒有很大的波瀾,說我們要努力改變自己,但是改來改去,依舊還是那些少數的部分人,多數的我們,社會合理的某一部分的正向正確樂觀,對現階段的社會人們,多少還是沒有很大的貢獻。
Thumbnail
翻身的資本需求越來越大,但需求的人越來越多,而技術的提升跟不上消耗,教育的投入也跟不上需要。要解決立即的人才需求,唯有打破國界,開放各國人才自由交流。但這條路將會引發國內基層的震撼,跨國聯合的意義也就代表本國的底層不再被需要,隨時可割可棄。
Thumbnail
翻身的資本需求越來越大,但需求的人越來越多,而技術的提升跟不上消耗,教育的投入也跟不上需要。要解決立即的人才需求,唯有打破國界,開放各國人才自由交流。但這條路將會引發國內基層的震撼,跨國聯合的意義也就代表本國的底層不再被需要,隨時可割可棄。
Thumbnail
  上次談到幾項閱讀完《真確》後的心得,包括少子化與經濟無關、學生沒有比當年的我們爛、媒體識讀能力來自不斷學習、核能存廢問題、covid19疫苗在台施打死亡率問題、covid19不該叫武漢肺炎、責任政治的濫用、民粹議題等諸多台灣的社會現況(詳見讀《真確》—台灣社會議題的再思考(上)一文)。   這次
Thumbnail
  上次談到幾項閱讀完《真確》後的心得,包括少子化與經濟無關、學生沒有比當年的我們爛、媒體識讀能力來自不斷學習、核能存廢問題、covid19疫苗在台施打死亡率問題、covid19不該叫武漢肺炎、責任政治的濫用、民粹議題等諸多台灣的社會現況(詳見讀《真確》—台灣社會議題的再思考(上)一文)。   這次
Thumbnail
Elton Sa on Unsplash 以現在來說,每一個人都有所自己的生活目標,也有所抱怨。在〈每一個人都在抱怨〉的章節中,我也批評,以現在的抱怨程度來看,並沒有多所「成就」。我也曾抱怨,常抱怨人們的生活習慣,以及禮節有多麽差勁時,也想起我的生活其實也沒有比他人更高一點,相反來看,其實我還有很
Thumbnail
Elton Sa on Unsplash 以現在來說,每一個人都有所自己的生活目標,也有所抱怨。在〈每一個人都在抱怨〉的章節中,我也批評,以現在的抱怨程度來看,並沒有多所「成就」。我也曾抱怨,常抱怨人們的生活習慣,以及禮節有多麽差勁時,也想起我的生活其實也沒有比他人更高一點,相反來看,其實我還有很
Thumbnail
Mika Korhonen on Unsplash 我一個星期寫兩篇文章,幾乎就是為寫而寫,不過我不想這樣做,但也停不了來「為寫而寫」的某種思考在我腦海裡流轉,我可以持續寫,只是為了審視這個社會之後所設想的某種盼望,在我內心期盼,真的我的思考可以轉換改變這世界的契機。 我看這世界,這社會的來來往
Thumbnail
Mika Korhonen on Unsplash 我一個星期寫兩篇文章,幾乎就是為寫而寫,不過我不想這樣做,但也停不了來「為寫而寫」的某種思考在我腦海裡流轉,我可以持續寫,只是為了審視這個社會之後所設想的某種盼望,在我內心期盼,真的我的思考可以轉換改變這世界的契機。 我看這世界,這社會的來來往
Thumbnail
Saketh Garuda on Unsplash 政治選完了,人民還在受苦,政治人物視而不見,以為有了「接地氣」,就表示可以與民共苦,了解選民的心情;以為下鄉,聽農民、漁民、工人、各種老百姓抱怨,就認為與人民站在同一線;以為吃著傳統小吃,親民的價格,就認為那就叫做庶民經濟;以為打房可以奏效,認為
Thumbnail
Saketh Garuda on Unsplash 政治選完了,人民還在受苦,政治人物視而不見,以為有了「接地氣」,就表示可以與民共苦,了解選民的心情;以為下鄉,聽農民、漁民、工人、各種老百姓抱怨,就認為與人民站在同一線;以為吃著傳統小吃,親民的價格,就認為那就叫做庶民經濟;以為打房可以奏效,認為
Thumbnail
Daniel Tafjord on Unsplash 我沒有看政見發表會——我是指第二次第十五屆總統與副總統的辯論會,就在我寫文章的此當下。我不意外的是由蔡英文女士開始攻防,其他候選人接招。當然,寫文章的這個此刻,他們仍激烈交手。對於台灣的未來,「習慣」由台灣人民共同負責與承擔,與共同決定——只可
Thumbnail
Daniel Tafjord on Unsplash 我沒有看政見發表會——我是指第二次第十五屆總統與副總統的辯論會,就在我寫文章的此當下。我不意外的是由蔡英文女士開始攻防,其他候選人接招。當然,寫文章的這個此刻,他們仍激烈交手。對於台灣的未來,「習慣」由台灣人民共同負責與承擔,與共同決定——只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