駢文

含有「駢文」共 5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付費限定
說到西洋美術史,文藝復興時期是一個重要的轉折,如同中國文學史,唐宋時期的古文運動,為唐宋兩代改革文章體裁的運動,主要目的在於扭轉寫作駢文的風氣,改為學習三代兩漢的古文。
Thumbnail
職場新鮮人因部門文化及主管能力感到失望,對自身處境無所適從的情況履見不鮮。 以歐陽脩的故事為例,說明如何在適應體制的同時堅持理想,順其而上並創造新的局面。
Thumbnail
謝謝分享,歌手伍佰也有用類似的策略,做國語流行歌曲,也不忘創作自己喜歡的曲風及台語歌。 表面是您喜歡的,骨子裡是我喜歡的。
引用、模仿與改造是文學中常見的現象,那麼古人在引用前人的文字時,可能做哪些改動?又會因此留下哪些時間線索呢?時間線索的重要是證明一本古籍誕生時代的重要證據。如果不理解這些客觀現象的存在,便不能很好的把握資料,同時也很難寫出好的、符合科學精神的考證文章。
Thumbnail
  〈師說〉大概是中華民國從長而幼,由老至小,必讀的高中經典選文,時至今日仍為教育部訂十五篇核心古文之一,然而其「落落長」的文言,又放在第一冊,時常讓甫升高一的同學不禁發出一聲「嚇死寶寶」。不過呢?我個人以為這篇文章的邏輯是有問題的!同時,我也會稍微指出本文駢文的影子,對!你沒看錯,以古文復興為己任
Thumbnail
avatar-avatar
凌晨
很抱歉對於這篇文章我個人認為作者提出點都怪怪的。以下是我的見解,請參考一下,謝謝。首先:我知道你想表達的是韓愈明明是推崇古文的唐宋八大家之一,但是卻在文章中用上許多駢文的技巧,而八大家之所以推動古文發展的原因是反對駢文「華而不實」!因為從駢文出來後,大家開始大量地使用典故、華麗的詞藻、聲韻的和諧,導致內容愈發空洞,愈到後期也愈發明顯(不排除有好的駢文)。也因此唐朝開始有人提倡要文之有物,不要純粹堆砌詞藻了。但這不代表古文作者不可以對仗、不可以出現四六句式,這是一種寫作技巧。第二:關於「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這一句的解釋跟其前文是否有衝突?我個人認為是沒有的。因為前兩句的表達是:對方年紀比我大,我可以跟他學習;對方年紀比我小,我可以跟他學習。所以這句話翻譯起來是:不管對方的年紀大小我都可以跟他學習。跟前文並沒有產生衝突,所以我認為您這段似乎有點為了符合自己的論點而說。另外最後一句是以一種延伸的方式,前面說不管年紀都可以當作我學習的對象,那麼身分的差異也不是我選擇學習對象的原因之一。第三:孔子跟其他三人學習這件事,是學習對方擅長的部份,強調的是當對方有一項專業時,求問學習是不可恥的。用來反諷當代世人的恥於下問。最後我想說,身為一位國文學系的學生,我相信不同人讀同一篇章會有不同想法是正常的,但有時候不是為了解釋而解釋,這樣反而會讓自己的想法陷入窠臼。就像上一條回復,觀看解釋文章的想法若是追著一點言語上的漏洞窮追猛打,反而無法理解作者為何這樣寫的功用。畢竟,生動活潑的句型、適當的修辭與典故可以讓文章變得更有文學性。以上是我淺薄的看法,若有不對之處還請指點,謝謝您提出觀點讓人思考。
當教學進度來到曹丕〈典論論文〉,不免在介紹國學常識時,會提到劉勰《文心雕龍》,不過也僅僅提到它「第一本文學批評總論」,學生想要深入了解,可能就得查找網路資料,但素質良莠不一,真假相參。求助於教師,恐怕也只能一二句帶過,畢竟現在大學中文系有開設《文心雕龍》專書的課程已不多,教師泰半於修習中國文學史時,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