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師說〉:韓愈論說文寫得很爛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師說〉大概是中華民國從長而幼,由老至小,必讀的高中經典選文,時至今日仍為教育部訂十五篇核心古文之一,然而其「落落長」的文言,又放在第一冊,時常讓甫升高一的同學不禁發出一聲「嚇死寶寶」。不過呢?我個人以為這篇文章的邏輯是有問題的!同時,我也會稍微指出本文駢文的影子,對!你沒看錯,以古文復興為己任的韓先生,竟用了駢文寫法。

來源:維基百科

論說文三要素  

  論說文強調的無非論點、論證、論據三者,論點是全文的核心,指的是作者所持的觀點,以〈師說〉而言,期勉大家能從師問學,就是韓愈的論點。
  論據,指的是所引用的材料是否正確、有效。舉例來說:
A:人類可以活到一萬歲
  如果拿A這種不合乎一般常識的謬論,作為佐證「人類壽命較上個世紀延長」的論點,縱使觀點正確,也會因為論據的可笑而不值一哂,有違論據的正確性。
  此外,有效性也是考量的重點:
B:經濟學教授預估今年台灣經濟成長率上看2%
C:法律系教授預估今年台灣經濟成長率上看2%
  應該不用我解釋你為何比較相信B,而非C吧?這就是論據的有效性,證據必須有讓人確信的效果。
  論證,指的是推導的過程,務必符合常理,這是判斷一篇論說文好壞的關鍵。舉例來說:
D:「幫忙買早餐是愛一個人的展現」
E:「小明每天當小美買早餐」
  姑且假設DE兩句皆為真,因為D「幫忙買早餐是愛一個人的展現」,而E「小明每天幫小美買早餐」,所以我們可以推導出「小明喜歡小美」。如果我們推導出的結論是「小明討厭小美」似乎就有違常理,不是理想的論證。
  另外,如果因為F「小明在早餐偷偷放瀉藥」,而E「小明每天幫小美買早餐」,故推論出「小明討厭小美」。這也是不合理的論證,原因在於一開始只有給DE兩個訊息,我們必須用既有的材料去做合理的推論。

〈師說〉的論證之失

  本文的論點牽涉所處時代背景與個人的立場表述,較無疑義(坦白說是有,礙於篇幅,權且當作沒有)。至於論據因為非文章探討核心,故先予以省略。因此,主要針對「邏輯推理」上的論證,提出質疑。
  首先,看看第二段: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說明從師問學不在於對方的年紀大小,而在於他身上是否有你想要學習的大道。換言之,道在哪裡,老師就在哪裡。看起來沒問題,但是「無貴、無賤、無長、無少」有問題。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前面這部分通通針對「年齡」闡發,結論「無長、無少」指的是年齡大小,但是「無貴、無賤」指的是「地位」尊卑啊!怎麼用「年紀」推導出「地位」這個結論呢?
  其次,本段還有一個詭異的點。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說明年紀比我大,聽聞大道應該早於我,是故要向他學習。結果後面卻說「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不需要管年紀大小。一下子要管年紀,一下子又說不管年紀,痾...韓先生,你累了嗎?是你自己說年紀大,聽聞大道比自身早,就應該向他學習的......。倘若重點在聞道的先後,那麻煩不要為了製造排比句型,而把年紀提出來(生乎吾前、生乎吾後)。
  這裡稍微岔題一下,韓愈雖然是古文運動的提倡者,也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首,然而其駢文卻寫得異常好,甚至還有「腴墓銘」的八卦,就是替死者說些名不符實的好聽話,藉此賺點稿費。所以,〈師說〉雖然是韓愈用來提倡從師學習古文的文章,然而諷刺的是,有許多駢文的影子,不勝枚舉,除了前述「生乎吾前、生乎吾後」這一組外,個人覺得最經典的是「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
弟子不必不如師(弟子 ≥老師)
師不必賢於弟子(老師≤弟子)
  相信大家數學不錯,A ≥B、B≤A,不是一模一樣?是以,弟子 ≥老師=老師≤弟子,兩句內容相同,單純只為求音樂性的節奏美,與視覺性的對稱美,產生華而不實的駢文式湊字數寫法,這根本不是以豐富度著稱的論說文寫作方式。
  由此可知,韓愈並沒有完全拋棄駢文,其實八大家都有這種傾向,有興趣的可以自行研究。只是平時受到課本「二分法」,這種絕對分類方式,導致對作者的認識有限且偏頗。
  好啦!回歸正題,現在回頭看看「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與「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無長、無少」,意思矛盾,自不待言,韓愈自己反對落入年紀窠臼,結果自己卻掉進年紀的漩渦,相當荒謬。
  最後,第六段的結論也很詭異:
  聖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聽聞大道的時間有前後之分,技術學業各有專精的研究。然而通篇來看,第一段強調老師的重要性,第二段提出擇師標準(以聞道判斷基準),第三、四、五段批評不從師問學之人的短智,本段舉例說明連孔子也要向他人學習。可見,全文的核心是奠基在「聞道先後」上,結果結論卻莫名跑出「術業有專攻」?
  也許你可能會說,三~六段所舉的例子,涵括聖人、愚人、士大夫、士大夫之子、巫醫樂師百工之人、精通各項技能的先賢,因此不只可以作為「聞道有先後」的註解,也代表「術業專攻」的詮釋啊!
  我的回答是:當然可以,但這就代表這篇論說文結構失敗。
  作者第二段只敘述「聞道先後」,完全沒提到「術業專攻」,如果是靠例子說明「術業專攻」,那麼麻煩舉完例證後,要再把它詮釋清楚,否則「聞道先後」有論述,「術業專攻」沒有論陳,文章安排豈不偏頗?另外,「術業專攻」與例子的關係,究竟是作者的本意,還是讀者們腦補的過度解讀?
  舉例來說,作文題目「誠實」,開頭說明誠實的重要性,接著舉華盛頓砍倒櫻桃樹的故事,結論是誠實跟勇氣都很重要。我們都知道誠實很重要,但為何勇氣重要?相信讀者會覺得困惑與莫名。這是論說文,不是抒情文,不用戛然而止好嗎?再說,也許有人閱讀完故事後,覺得重要的其實是犯錯時間點--童年,小孩本來就有犯錯的權利,重點是要坦誠。如何?是不是每個人對故事的解讀都不一樣呢?所以,老話一句,韓先生,你是在寫論說文,不是寓言故事,把論述過程講清楚好嗎?

結論

  我相信〈師說〉論證的缺失不止於這幾處,本文僅嚐鼎一臠,望拋磚引玉,讓更多人去省思。孟子說盡信書不如無書,正是此一道理的展現。平時受制於教科書編輯者的想法,讓我們的思想流於平面,只敢順從,不敢反抗,造就不思考的弊病與過於姑息的人格特質,然而這並非教育的鵠的。我時常對學生說,你要相信真理還是要相信課本!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歡迎在右邊按下愛心支持,並在下方免費按讚,這些支持會讓我更有動力繼續創作、分享。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33會員
98內容數
國文課大家都上過,國文課本大家都讀過,但你真的有讀懂嗎?或者說你讀的到底是作者要告訴你的資訊?還是編者要你知道的訊息?又或者是國文老師要教你的東西?大家常說求學時最廢的科目就是國文了?真的是如此嗎?這此你可以找到對課文不同的詮釋以及生活上的應用。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教育界走跳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知道標題很驚悚,但卻是事實!   以往我們總囿於傳統對諸葛亮忠君愛國以及《三國演義》鞠躬盡瘁的形象,然而歷史上的他,並非如此,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無法盡善盡美。因此,這次就從高中國文課本選文〈出師表〉第三段,找出證據,加以說明。   至於寫作呢?我就埋個伏筆,讓大家繼續看下去...... 一、
 最近又到了選組的季節,雖然現在受疫情影響,學校各項輔導措施或有延遲,不過,趁孩子都在家,家長不妨利用這個機會,好好傾聽、了解他們。 習慣二分法   「老師,我爸說選自然組比較有前途」   「我媽說男生就應該選自然組」   「老師,補習班說自然組比較好找工作,起薪較高」   熟悉嗎?或許你曾經是聽著
  很多老師常常反映學生鎮日到校,無所事事,渾渾噩噩,虛擲青春,荒廢時光。   你有夢想嗎?   這是我面對這種學生時,最喜歡問的問題。   我們對於范仲淹〈岳陽樓記〉的印象,大概僅止於「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種不以個人遷謫為苦,卻以普羅大眾、社稷國家為憂的偉大情操。坦白說,很難令人有
  大家都知道范仲淹本人其實沒有到過岳陽樓,那麼那篇震古鑠今的〈岳陽樓記〉是怎麼來的呢?   沒錯,其實是好友滕宗諒隨信附上〈洞庭秋晚圖〉,提供我們家范老爺腦補而成的佳作。范希文腦補的文章,流傳後世,繼續在高中國文課本裡荼毒莘莘學子。   所以今天我們來談談,究竟范老爺是如何使讀者相信他所描述的一切
  精彩、好看,發人生省,是為評價。   對於司馬懿的印象僅止於與諸葛亮的對戰,相關事蹟,幾無所知。本書採用小說式的筆法,勾勒出歷史的全局與人物、人性的幽微變化,十分耐讀。   「一隻鳥不肯叫,怎麼辦?曹操會逼他叫,劉備會求牠叫,司馬懿會等他叫」,一語中的評價了這位「厚黑學始祖」。裝病多年自抬身價,
一、備課時的疑惑     我們先看原文:   不違農時,穀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鼈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穀與魚鼈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   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
  我知道標題很驚悚,但卻是事實!   以往我們總囿於傳統對諸葛亮忠君愛國以及《三國演義》鞠躬盡瘁的形象,然而歷史上的他,並非如此,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無法盡善盡美。因此,這次就從高中國文課本選文〈出師表〉第三段,找出證據,加以說明。   至於寫作呢?我就埋個伏筆,讓大家繼續看下去...... 一、
 最近又到了選組的季節,雖然現在受疫情影響,學校各項輔導措施或有延遲,不過,趁孩子都在家,家長不妨利用這個機會,好好傾聽、了解他們。 習慣二分法   「老師,我爸說選自然組比較有前途」   「我媽說男生就應該選自然組」   「老師,補習班說自然組比較好找工作,起薪較高」   熟悉嗎?或許你曾經是聽著
  很多老師常常反映學生鎮日到校,無所事事,渾渾噩噩,虛擲青春,荒廢時光。   你有夢想嗎?   這是我面對這種學生時,最喜歡問的問題。   我們對於范仲淹〈岳陽樓記〉的印象,大概僅止於「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種不以個人遷謫為苦,卻以普羅大眾、社稷國家為憂的偉大情操。坦白說,很難令人有
  大家都知道范仲淹本人其實沒有到過岳陽樓,那麼那篇震古鑠今的〈岳陽樓記〉是怎麼來的呢?   沒錯,其實是好友滕宗諒隨信附上〈洞庭秋晚圖〉,提供我們家范老爺腦補而成的佳作。范希文腦補的文章,流傳後世,繼續在高中國文課本裡荼毒莘莘學子。   所以今天我們來談談,究竟范老爺是如何使讀者相信他所描述的一切
  精彩、好看,發人生省,是為評價。   對於司馬懿的印象僅止於與諸葛亮的對戰,相關事蹟,幾無所知。本書採用小說式的筆法,勾勒出歷史的全局與人物、人性的幽微變化,十分耐讀。   「一隻鳥不肯叫,怎麼辦?曹操會逼他叫,劉備會求牠叫,司馬懿會等他叫」,一語中的評價了這位「厚黑學始祖」。裝病多年自抬身價,
一、備課時的疑惑     我們先看原文:   不違農時,穀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鼈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穀與魚鼈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   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老師』的年紀通常比學生大,學經歷通常都比『學生』好,天經地義。 所以, 老師是老師,學生是學生。 那麼, 當老師說:
網路上突然冒出來一堆弘一法師說過的話。 比如這麼一句,緣起,我在人群中看見妳,緣滅,我看見妳在人群中!這是很成熟的白話文體了,而李叔同先生是八股文出身的,很難想像在當時,可以寫出這樣的白話文。 但是確實把緣解釋的不錯,所以何必在乎到底是不是弘一法師說的? 莊子的外篇中,有一類叫做重言,虛構孔子
Thumbnail
李炳南老師,在台中佛教界非常有名。我在大一時,就聽過李老師講華嚴經。後來又修過李老師開的“李杜詩”的課。讀研究所時,也修了李老師2年的詩學課。 最近看李炳南老師詩集“浮海集” ,看到一首“八十自嘲”: 已得八旬壯,伏波誠未欺。文章殘燭夜,車馬夕陽時。 萬事襟常泰,千言筆不疲。壽康忙是藥,恨少古人知。
Thumbnail
錢穆針對清季學者研究兩漢經學區分今古文經的偏執態度已到了走火入魔的光景,他在導正這方面時弊的著作之一〈兩漢博士家法考〉,指出漢代人的「古文」,指涉了兩種意涵,分別是: 史記中之古文 東漢之所謂古文 漢代是一個國祚頗長的帝國,從西元前202年從楚漢相爭最後一場大戰勝出的高祖劉邦,算到西元後220
Thumbnail
陳生:孫(教授)在本週和我們說某個老師(陳研究員)說中央沒有做經學的。孫不認同,陳堅持。陳認為思想非經學。感覺陳把清學當經學。
Thumbnail
關於長生不老,這個問題,古往今來討論了幾千年。 討論了幾千年後,普遍得出了這個結論,精神也許可能長存,肉身則一點戲沒有。 生物學家在談到延長人類壽命時,用過這樣一個恰當的解釋:人老了,很多時候是系統性的崩潰,是大量的基因開始集體出錯,各種器官開始綜合性衰竭,不僅僅是哪裡得病治哪裡,治好了就繼續開
比我大不了幾歲? 這句話是真的讓孟凡驚了! 孟凡才十九歲的年齡,這羅師兄滿頭白髮,滿臉褶皺,跟個老年人一樣,居然說比自己大不了幾歲? 這是什麼路數? “三年前我入劍閣的時候,不過是一個普通的外門弟子,那時候我才二十五歲。”羅師兄捻了捻鬢角的白髮,有些唏噓的說道。 三年前二十五歲,豈不是說這
有位哲學教授這樣說過:三十五歲以前學儒家、以後看道家、六十以後讀佛家。分析教授的意思,人生漸次要學會的是:入世、釋懐、解脫。 三十五歲之前,上養老、下養小,是職場工作的奠基期。如何與人為善?如何𣎴走歪道!學儒家經典是有幫助的,但是別學成了腐儒?是叫你自己去學,而不是要求別人跟你一樣!職場有職場自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為什麼現代人會在年輕時就開始對哲學產生興趣,以及為什麼壯年人口也會開始研究哲學。作者分享了自己對於社會和教育的看法,並指出對於現實的認識是研究哲學的動機之一。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老師』的年紀通常比學生大,學經歷通常都比『學生』好,天經地義。 所以, 老師是老師,學生是學生。 那麼, 當老師說:
網路上突然冒出來一堆弘一法師說過的話。 比如這麼一句,緣起,我在人群中看見妳,緣滅,我看見妳在人群中!這是很成熟的白話文體了,而李叔同先生是八股文出身的,很難想像在當時,可以寫出這樣的白話文。 但是確實把緣解釋的不錯,所以何必在乎到底是不是弘一法師說的? 莊子的外篇中,有一類叫做重言,虛構孔子
Thumbnail
李炳南老師,在台中佛教界非常有名。我在大一時,就聽過李老師講華嚴經。後來又修過李老師開的“李杜詩”的課。讀研究所時,也修了李老師2年的詩學課。 最近看李炳南老師詩集“浮海集” ,看到一首“八十自嘲”: 已得八旬壯,伏波誠未欺。文章殘燭夜,車馬夕陽時。 萬事襟常泰,千言筆不疲。壽康忙是藥,恨少古人知。
Thumbnail
錢穆針對清季學者研究兩漢經學區分今古文經的偏執態度已到了走火入魔的光景,他在導正這方面時弊的著作之一〈兩漢博士家法考〉,指出漢代人的「古文」,指涉了兩種意涵,分別是: 史記中之古文 東漢之所謂古文 漢代是一個國祚頗長的帝國,從西元前202年從楚漢相爭最後一場大戰勝出的高祖劉邦,算到西元後220
Thumbnail
陳生:孫(教授)在本週和我們說某個老師(陳研究員)說中央沒有做經學的。孫不認同,陳堅持。陳認為思想非經學。感覺陳把清學當經學。
Thumbnail
關於長生不老,這個問題,古往今來討論了幾千年。 討論了幾千年後,普遍得出了這個結論,精神也許可能長存,肉身則一點戲沒有。 生物學家在談到延長人類壽命時,用過這樣一個恰當的解釋:人老了,很多時候是系統性的崩潰,是大量的基因開始集體出錯,各種器官開始綜合性衰竭,不僅僅是哪裡得病治哪裡,治好了就繼續開
比我大不了幾歲? 這句話是真的讓孟凡驚了! 孟凡才十九歲的年齡,這羅師兄滿頭白髮,滿臉褶皺,跟個老年人一樣,居然說比自己大不了幾歲? 這是什麼路數? “三年前我入劍閣的時候,不過是一個普通的外門弟子,那時候我才二十五歲。”羅師兄捻了捻鬢角的白髮,有些唏噓的說道。 三年前二十五歲,豈不是說這
有位哲學教授這樣說過:三十五歲以前學儒家、以後看道家、六十以後讀佛家。分析教授的意思,人生漸次要學會的是:入世、釋懐、解脫。 三十五歲之前,上養老、下養小,是職場工作的奠基期。如何與人為善?如何𣎴走歪道!學儒家經典是有幫助的,但是別學成了腐儒?是叫你自己去學,而不是要求別人跟你一樣!職場有職場自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為什麼現代人會在年輕時就開始對哲學產生興趣,以及為什麼壯年人口也會開始研究哲學。作者分享了自己對於社會和教育的看法,並指出對於現實的認識是研究哲學的動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