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

含有「中國企業」共 40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館長陳之漢赴中國宣傳大疆無人機、比亞迪電動車及騰訊微信支付,透過直播展示中國科技優勢,但在台灣引發爭議。台灣民眾對其言論多持懷疑態度,認為其過度吹捧中國科技「遙遙領先」,甚至連部分中國網友也認為言過其實。中國企業如大疆、比亞迪等依靠國家補貼進行低價競爭,可能造成市場依賴與風險。台灣需警惕此策略,並聚
Thumbnail
投票
主題看膩了要換嗎?
2 個選項 · 前往投票
中國社保制度的強制執行,對企業和勞工都產生深遠的影響。本文探討了中國企業和勞工在社保繳納前後的薪資狀況,並分析強制社保可能導致的困境。
Thumbnail
Kazama-avatar-img
2025/08/13
只怕繳交的社保被高層分了帶去國外紮根,韭菜們根本就無法據以退休
第一部分:地緣政治的風起雲湧,2025年,地緣政治格局將比冷戰結束以來的任何時候都更加危險。唐納·川普的影響力:川普的重新當選,將對從移民、國防到經濟和貿易的方方面面產生影響。他的「美國優先」政策將使盟友和對手都質疑美國聯盟的堅固性。
Thumbnail
此文探討美國去中國化政策對全球貿易格局的影響,特別是對臺灣廠商的衝擊。文章指出,中國商品將轉向其他市場,導致價格競爭加劇,臺商面臨巨大挑戰。文章建議臺商應從產品升級、掌握政策變化、加強在地化佈局、強化ESG等方面調整策略,並呼籲政府參與輔導。
Thumbnail
      你每天滑的手機、聽的耳機、看的螢幕、坐的電動車,其實早就捲入了這場資源大戰。只是你不知道。這些元素沒有香味,不會發亮,名字也不好記,但它們的命運,和我們的生活緊緊相連。它們可能來自中國內蒙古、剛果礦場、澳洲沙地,也可能就藏在你抽屜裡那支退役的舊手機裡。   |一切從一個
Thumbnail
含 AI 應用內容
#稀土#供應鏈#回收
一、現象:外資從中國撤出? 1. 數據明顯呈現驟降趨勢 2021年外資流入中國高達 3441億美元,為歷史高峰。 至2023年降至約 42.7億美元(同比跌77.5%)。2024年僅 45億美元,遠低於前幾年水平。 2025年前五個月則持續萎縮,年減約 13%,進一步惡化布局。
中美在半導體產業的競爭,中國致力於晶片自主化,小米和華為在晶片設計和作業系統開發上取得進展,但仍受限於製造設備,特別是EUV光刻機。美國的出口管制措施雖意圖限制中國發展,卻可能產生反效果,反而加速中國自主研發。未來科技競爭將更著重於製造設備和供應鏈掌控,中美如何在競爭與合作中取得平衡是重要課題。
Thumbnail
1️⃣仇恨不易淡忘,但唯一不明白是為什麼仇恨要轉介到下一代?本身都是因為過份奴隸制而成的反噬  在於故事一開始,機器人種族已經與人類聯盟展開戰爭,雖然幸好捱過一役,但並非所有人都能夠度過這種種難關,同時我們的機器人科學官在於戰爭中已經暫停運作,只不過當他重回艦隊的時候很多人依然有不滿。
付費限定
全球經濟格局經歷重大變化,科技自主研發加速,AI應用蓬勃發展,但國際貿易摩擦加劇,金融市場風險增高。中國積極推動經濟穩增長與結構調整,大力發展科技產業,如半導體、AI和機器人產業,並面臨國際競爭和挑戰。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