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葉派

含有「什葉派」共 18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本文乃歷史社會學思維,以比較歷史為參考,提出了從“孤軍”“懸軍”至“孤狼”的法則,視為一條往下墮落的軌跡。在大罷免大失敗後,青鳥罷團有從“孤軍”模式往“懸軍”模式轉化傾向,但已可察覺少數朝令他們失望的“非公民”打黑槍的事件,雖然限於文字與圖卡,還未至孤狼式的恐攻,但其背後的“全民賠罪觀”則同。
Thumbnail
付費限定
伊本.巴圖塔在二次朝覲麥加後,先到紅海的吉達,然後搭船沿著紅海往南,前往亞丁灣。 前往亞丁是合理的選擇。那裡是國際商港,從阿拉伯半島出發,要去印度洋任何地方,都是相當合適的港口。紅海也應該是阿拉伯人航行的老地盤了,應該不會出問題……吧。 沒想到伊本.巴圖塔弄著弄著,就在葉門繞了好一陣子,才抵達亞
Thumbnail
付費限定
在結束麥加的朝聖後,伊本.巴圖塔並沒有像許多朝覲者一樣,心滿意足地返回家鄉。相反地,他反而向北,往伊拉克行去。 他從家鄉離開之時,本來只是去朝覲。但想必他潛意識之中,始終渴望著見識更為遼闊的世界。一直到了他年老之時,他都還記得,在他初出茅廬,人還在埃及的時候,曾經做過一個夢: 「好像我騎著一隻大
Thumbnail
伊斯蘭英雄薩拉丁經常以仁慈的形象出現在現代人的想像中。不過,他畢竟是中世紀的將軍,如果沒那麼從容,他也會很自然地用極其暴虐的手段破局。 比方說,在他剛剛於埃及奪權沒有多久,就遇到了超級大危機:五萬名蘇丹軍人叛變了。 這些蘇丹軍人認為,薩拉丁是個外人,還挾持了埃及原本的領袖,什葉派的哈里發,用
Thumbnail
自伊朗事變以來,網路上有人傳道,什葉派是亞塞拜然的薩法維壓在伊朗上的產物,是外來貨色,不能算是伊朗文化。 雖然如前文所說,伊朗變成「什葉派為主」的世界,確實是薩法維帶來的變化,但是否能說,已經在伊朗長達五百年以上的什葉派世界,不算是「伊朗文化」?那可能有商酌餘地。 說到底,文化基本上都是不斷
Thumbnail
近年網路瘋傳:「只要最後一名以色列人從地球上消失,第十二伊瑪目──馬赫迪(Mahdi)就會現身!」這聽起來像電影預告,但真的寫在宗教經典裡嗎?
Thumbnail
近期,以色列終於沉不住氣,先行攻擊「宿敵」伊朗的濃縮鈾存放地、核子研發設施了,當然伊朗也進行了反擊。目前戰況急遽升溫,已真正成為「以伊戰爭」了。
當第一次十字軍在近東冒出來時,近東伊斯蘭世界並不是統一的整體。 即使我們忽略各自亂戰的塞爾柱內部勢力,我們也可以說有兩大對立的集團:自號遜尼派守護者的塞爾柱帝國,以及什葉派哈里發,埃及的法堤瑪王朝。 而法堤瑪與塞爾柱的爭鬥前線,恰好就是包含耶路撒冷、巴勒斯坦、敘利亞等地的「黎凡特」區域。 因而
Thumbnail
付費限定
我今天才剛說過,《中斷的天命》的價值在什麼地方。不過作為一個歷史人(算吧),還是覺得有必要用自己粗淺的知識,標記一下這本書我見到的錯誤。 第八章講述的是突厥人如何在伊斯蘭占據重要地位。看到的錯誤如下: 一、因為白益王朝崛起,導致波斯對阿拔斯王朝離心力大增,變成了一系列的小王國
Thumbnail
之前閱讀中東相關書籍,覺得很亂好複雜。在2015年時,有看過宋鴻兵的鴻觀節目,其實那時候也是聽的不是很懂。什麼什葉派,遜尼派,其實國際新聞上常常在報導,僅止於粗略的認識也沒太放在心上。 但在這年代竟然又發生了第六次戰爭,藉此機會重新理了個頭緒,為了讓自己更好理解中東的歷史,藉此整理筆記摘錄了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