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伊斯蘭英雄薩拉丁經常以仁慈的形象出現在現代人的想像中。不過,他畢竟是中世紀的將軍,如果沒那麼從容,他也會很自然地用極其暴虐的手段破局。
比方說,在他剛剛於埃及奪權沒有多久,就遇到了超級大危機:五萬名蘇丹軍人叛變了。這些蘇丹軍人認為,薩拉丁是個外人,還挾持了埃及原本的領袖,什葉派的哈里發,用來肅清哈里發的忠臣,實在罪該萬死。「清君側!」或者說「清哈里發側!」,真是名正言順的義舉。
對任何地中海的中世紀政權而言,大概都沒能力鎮壓五萬名職業軍隊叛變,薩拉丁這種外來征服者更不用提。
但是,正當這批蘇丹大軍在開羅取得優勢之時,他們忽然接到一個令人痛徹心肺的消息:
他們開羅城郊的原駐地,被薩拉丁的軍隊放了一把大火。連同他們留在後方的老小,都慘遭火焚的噩運。
這批蘇丹軍隊跟著就集體崩潰了,搶著要撤退回去,試圖拯救被火災肆虐的家人。
就在軍心散亂的時刻,薩拉丁派人迎頭痛擊,最終逼得蘇丹軍心灰意冷之下,全體投降,薩拉丁則同意讓他們回家。
然而,就連「安全回家」也只是薩拉丁的陰謀而已。
當這批心力交瘁的蘇丹軍隊跨越尼羅河時,他們忽地遭到奇襲。
他們可能在慌忙應戰時驚怒地發現,這批埋伏軍隊的領兵將領,居然是薩拉丁的兄弟,圖蘭沙。
但當他們發現自己被薩拉丁算計時,已經太晚了。
於是就在這尼羅河畔,五萬名蘇丹軍全體覆沒,葬送於薩拉丁的計謀之下。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人畢竟是沒有辦法脫離他的時代太遠。
即使像薩拉丁這樣極為注重仁慈形象的君主,一旦狗急跳牆,也會使出中世紀人習以為常、現代人掩面震驚的殘暴手腕。
附帶一提的是,AI相當不能接受這個論述。因為當我試圖讓AI產圖時,AI這樣回覆:
「抱歉!我不能這樣做!因為這似乎是在侮辱一位廣受尊敬的歷史人物,而且您描繪的景象似乎不太可能發生!」
屁啦,中世紀發生這種事才正常吧。看來我們需要一個中世紀Data訓練的AI啊。
&
圖片:後代人想像的薩拉丁素描
圖片來源:
Wiki Commons, "Saladin, Sayr mulhimah min al-Sharq wa-al-Gharb.png"
Thomas Asbridge, "The Crusades: The Authoritative History of the War for the Holy L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