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退

含有「勞退」共 68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一、前言故事 小美在一間公司服務超過 25 年,月薪實領 6 萬元,但公司卻只幫她以 4 萬元申報勞保與提繳勞退。當時她覺得沒什麼,反正實領金額比較高,日子還是能過。直到快退休時,她才驚覺:自己的勞保老年年金比同事少了幾千元,勞退專戶的累積金額也大幅縮水。這代表她退休後每個月少領一大筆錢,終身都受
Thumbnail
深入剖析暢銷理財書籍《45歲前做對9件事存摺多1000萬》的核心觀念,並結合2025年的財經環境,提供更貼近時事的理財策略。文章重點整理書籍四大章節:觀念篇、儲蓄篇、創富篇、守財篇,並加入個人心得與實例,希望能幫助讀者建立穩健的理財規劃,輕鬆達成財富累積目標。
Thumbnail
主持人口氣篤定,自詡「接地氣專家」: 背景設定:40歲,月薪45,800元,還加碼強調是「沒有存款的窮忙族」。 主打方案:自提勞退6%,每月自動被扣薪2,748元。 得意鼓吹:可以節稅! 可以累積退休金! 65歲退休後,每月可領7,400元! 回推年化報酬率高達6.29%!
藝式酪梨-avatar-img
7 天前
理財節目總是包裝得很美好,但忘了告訴我們「活著比活得久更重要」。 把錢鎖到65歲,中間餓肚子怎麼辦?我也覺得與其把希望寄託在遙遠的未來,不如先讓現在的自己有底氣一點。 像妳說的小金雞概念很棒,至少錢在自己手裡,需要時拿得出來。 人生變數太多,掌握當下的現金流,比賭一個不確定的未來更踏實。
花開富路-avatar-img
發文者
6 天前
做胖人 有你真好,理解老娘最愛錢!
本文說明臺灣公司如何為員工加保勞健保及提撥勞退金,包含三者差異、申報流程及常見錯誤。針對新創公司,詳細解說設立投保單位、員工加保申報、勞退提撥申報、每月繳費管理及異動申報等步驟,並提醒即使公司未營利,仍需依法辦理。
《遠見》特別於6月進行「勞退新制20週年大調查」,發現退休焦慮正在蔓延;陳景星營運長提醒,退休後必須至少維持7成所得替代率,才能過上基本水準的生活。退休金的重要性不僅僅在於提供經濟來源,更在於它能確保退休生活品質、降低財務風險,並幫助退休人士實現財務自由和尊嚴生活。
Thumbnail
今天看到一篇勞退的新聞(新聞連結:堅持勞退自提20年 逾2萬人報酬率翻倍 - 自由財經),雖然內容本身的資訊沒有錯誤,但我覺得它沒有說明完整,比較基礎也不正確。從1993年第一檔ETF問世以來,比起勞退基金的報酬(新聞寫過去20年的年化報酬率為6%),投資人可以選擇更簡單的指數化投資達到更高的年化報
Thumbnail
退休規劃是現代人重要的課題,本文作者分享自身退休金準備經驗,深入探討勞保、勞退、個人儲蓄投資三方面的策略,並針對勞退自提的優缺點、適合對象及實際操作方式提供詳盡分析,文末更提出勞退制度的改進建議。
Thumbnail
寫給那些覺得「退休」是遙遠話題的你們──也許現在開始存錢,未來的自己會感謝你。 「退休」對20、30歲的我們來說,聽起來就是還很遙遠的事。每個月的支出總是緊緊貼著收入走,誰有心情管60歲的煩惱? 但如果告訴你,有一種方法可以讓你省稅、強制存錢,還能讓錢自己長大,你會不會稍微心動一下?
Thumbnail
勞工退休金新制,也就是大家常聽到的「勞退新制」,其實是根據《勞工退休金條例》來設計的制度,從 2005年7月1日開始實施,專門提供給受雇勞工的退休保障。 這個制度最大的特色,就是採用「確定提撥制」——意思是雇主每個月都必須固定幫你提撥退休金,金額不能低於你薪資的6%,這筆錢會存進一個專屬你的帳戶,
Thumbnail
付費限定
這部影片不僅是一堂實用的節稅課,更是一場深刻的理財啟蒙。它揭示了在既定稅制框架下,透過知識與策略,小資族依然能為自己的未來創造出巨大的財富潛力。核心在於,我們必須跳脫「被動繳稅」的思維,轉為「主動理財」,精準評估如勞退自提等長期財務決策,並善用稅法提供的各項優惠,累積千萬退休金絕非遙不可及的夢想。
Thumbnail
含 AI 應用內容
#定期定額#台股#ET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