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經濟

含有「台灣經濟」共 147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在全球媒體生態日益碎片化的時代,一則來自英國的訊息如警鐘般敲響:BBC總裁與新聞主管的集體辭職,暴露了公信媒體在面對強大外部壓力時的脆弱。雖然細節顯示這起事件源於內部管理爭議與報導公正性的質疑,但其核心問題——如何在政治風暴中守住中立——卻與台灣當前面臨的媒體亂象高度呼應。
💔 不是我們變弱,是時代變兇狠 去年中秋節,我跟父親在陽台抽菸時聊起買房。他點了根菸,淡淡地說:「你阿公當年一個月薪水3000元,我們家在民生社區的公寓花了36萬買的,等於他12年薪水。你現在月薪5萬算不錯了吧?怎麼還在租房?」 我沉默了。因為我算不出來該怎麼回答——台北市蛋黃區的房子動輒30
Thumbnail
💥 不是你不努力,是整個時代把你推向月光 捷運上,一位穿著得體的陳小姐盯著手機銀行APP,眉頭越皺越緊。剛領到的薪水扣掉房租、保險、孝親費後,帳戶餘額顯示「18,432元」——這要撐到下個月15號。她不禁苦笑:「明明升職加薪了,怎麼反而更窮了?」 這不是個案,而是2025年台灣職場的普遍現象。
Thumbnail
在古代,基本上沒有「相對貧窮」的觀念,說一個人「貧窮」就是真的指他吃不飽,穿不暖,沒有足夠的柴火,生存基本需求都受到威脅。像我們這樣天能吃飽有乾淨衣服穿有地方住,哪怕是租的,都是豐裕的生活而不是貧窮,在以前的人眼中,除了像街友這種邊緣外,我們今天大部份人的生活都是小康。 直至1958 年,有一個叫
普發1萬元 台南3天2夜先花下去 如果大家都把錢存起來,捨不得用花費,錢就會死海一樣,越來越鹹,整個循環會不斷的萎縮,你不買,他不賣,台灣的經濟就會走下坡。 錢就像流水一樣,要使用出去,才有可能不斷的循環,流到你的身上,流到我身上,活水源源不絕的加利利海一樣,讓台灣經濟會更好。 台南10
0/5連假去哪玩?
阿文跟太太秀玉早年在市場賣水果、賣童裝賺了不少錢。「那時是台灣經濟起飛的年代,做路邊攤雖然辛苦,但是能賺到不少錢,收入比一般上班族多了三四倍,逢年過節就更不止。」阿文說。 然而,就在兒子上高中那年,阿文開始想要錢滾錢,他覺得最好的時機過去了,靠擺攤賺錢越來越困難。阿文開始研究股票,越研究越覺得
Thumbnail
9 月房市在暑假結束後逐步回到常態,看屋與詢價活動同步回升,加上9月初新青安鬆綁以及延長對「先買後賣」換屋族售舊屋的期限,觀望的市場氛圍稍減。隨著美中貿易關稅政策尚未明朗,台灣經濟仍面臨不確定因素,促動部分屋主願意「降價促成交」,讓買賣方價格認知拉近,在這裡跟大家分享9月全台房市交易情形與趨勢分析。
Thumbnail
南韓釜山金海國際機場的貴賓廳裡,美國總統川普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隔桌而坐,咖啡香氣瀰漫,卻藏著全球經濟的暗流湧動!☕ 這場「習川會」像一場高風險撲克牌局,議題從關稅戰💸、經濟摩擦💼、貨物貿易🚚,到稀土供應鏈🔬,堆得像山一樣高!全世界眼睛瞪大,尤其是台灣粉絲:我們會被當成籌碼嗎?😬
含 AI 應用內容
#學習#不懂就問#命理
#台灣教育史#學生人數#少子化#教育政策#大學退場#人口結構 前言:從104萬人到514萬人,再跌回343萬人 這是一個跨越74年、三個世代的教育故事。1950年(民國39學年),台灣剛擺脫戰爭創傷,學生總數為104萬人。到了2003年(民國92學年),學生總數達到514萬人的歷史最高峰。然而,
Thumbnail
一個長期消耗台灣社會正能量的政商人物,只會帶給台灣社會更多負能量,台灣怎麼會有進步的空間和經濟水平生活?一直消耗台灣正能量的人就是德行不好的人,這個德性不好的人充斥在社會當中不利整個社會發展啊!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