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方法
含有「學習方法」共 231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迷途的羊羹
2025/10/31
學得比人快不是只靠天賦:停止無效努力,像運動員一樣「精準訓練」
看到有些人學什麼都特別快,總會忍不住歸因於天賦,但羊羹覺得這或許是個誤會。那些高手的祕密,可能不在於他們更努力,而在於懂得如何「聰明地訓練」。讓我們一起借鏡頂尖運動員的思維,重新定義練習,找到一套能讓努力真正累積、不再白費的成長系統。
#
精準練習
#
刻意練習
#
即時回饋
喜歡
留言
無名山裡的寂寞之景
2025/10/25
為什麼一看書就想睡?原來問題不在書,而在你大腦的「設定」
看書容易想睡?5 個科學原因與讓你清醒的閱讀方法
#
閱讀習慣
#
看書想睡
#
專注力
1
留言
迷途的羊羹
2025/10/24
學習時感到無聊想睡?別怪自己不專心,大腦可能在用疲勞求救
是不是也曾有過這種經驗?在書桌前熬了整夜,腦袋卻感覺像一團漿糊?那種努力與回報不成正比的無力感,羊羹我也確實經歷過。與其不斷責備自己不夠專心,或許我們該回頭看看大腦是不是正用疲勞發出求救信號告訴我們用錯了方法。想和大家一起聊聊如何看懂這些信號,找到那把能讓學習事半功倍的鑰匙,讓努力真正有所回報。
#
高效學習
#
學習方法
#
專注力
2
1
彼得潘
7 天前
喜歡
科學就生心理的研究結論:專注力每小時只有最多15分鐘 其他時間都是分心和有旁騖的 甚至放空和發呆都是生心理一再的循環。 因此如果學校一節課50分鐘 有2/3其實是效率極低甚或為零。(單一學生計算) 大腦對單一事物也會疲倦和麻木 舉個例:練習把字端正認真的寫幾次 會出現開始不認得寫出的字。
喜歡
哈利哥 | 下班後閱讀寫作
2025/10/22
為什麼有些人學東西那麼快?說說大腦裡的秘密
分享我對學習過程中對「學得快」的疑惑,並透過閱讀大腦科學知識,理解到大腦的可塑性。「髓鞘」是神經元外的脂肪組織,透過專注、重複練習,髓鞘層會增厚,提升神經傳導效率。三個練習方法:一、全神貫注;二、不怕犯錯;三、將大目標拆解成小單位練習。這些方法能幫助大腦更有效地「鋪設」神經迴路,提升學習和技能表現。
#
大腦
#
神經元
#
神經
3
留言
迷途的羊羹
2025/10/17
別再用三十年的神話嚇自己:破解技能學習的「三年法則」與五個必經關卡
望著那些投入三十年才成功的大師,我們總不免感到絕望。羊羹我也曾被這種精通的神話嚇住,遲遲不敢踏出第一步。但如果,「學會」一項技能的關鍵,其實藏在一個更務實的「三年法則」裡呢?這是一份學習者的演化地圖,記錄了從混亂到熟練必經的五個關卡,或許能幫助我們找到自己卡關的位置,以及下一步的方向。
#
學習方法
#
技能學習
#
學習曲線
1
留言
Mira媽觀察室
2025/10/16
先學自然發音、再學注音:我們的觀察與驚喜
我們讓女兒先系統學習 自然發音(Phonics),再接觸注音,結果注音反而學得更快。原來,Phonics 幫孩子先建立「聲音—符號對應」與「拼讀」概念,學注音就變得輕鬆。這段經驗讓我發現:教育沒有固定劇本,把握孩子的興趣時機,反而能走得更快、更穩。
#
自然發音
#
注音
#
phonics
2
留言
格友#6883c的沙龍
2025/10/11
高爾夫之道:從追求到清晰
我們大多以為自己在學打高爾夫, 其實我們是在學「如何面對自己」。 多年來,我慢慢發現, 高爾夫這項運動不只是技術的練習, 更是一面映照內在狀態的鏡子。 --- 一、追求的陷阱 我們常以為,快樂來自於「達成」: 打得更遠、更準、更完美。 但每當追求的焦點放在結
#
條件
#
學習方法
#
高爾夫
1
留言
Just Regular Old Living
2025/10/10
碧瑤遊學雜記。JIC PREMIUM學習紀錄
剛從菲律賓語言學校碧瑤回來,作者分享在 JIC PREMIUM/ESL 學校挑選老師的心得,並提供給計畫在 2025 年遊學的學生們,如何釐清學習目標、找到適合自己的老師及教材的實用建議。
#
碧瑤
#
JICPREMIUM
#
英文學習
2
留言
迷途的羊羹
2025/10/10
如何用更少時間,學得更好?三大低效學習的「安慰劑」陷阱
我們或許都曾陷入一種「窮忙」的學習狀態,以為花了時間就等於有效。羊羹我也曾埋首於漂亮的筆記與畫滿的重點,卻換來空虛的成果。後來才發現,學習的關鍵不在於努力的時長,而在於「投報率」。有些方法是安慰劑,有些則是能撬動全局的槓桿,分辨兩者,是我們用更少時間學得更好的第一步。
#
學習方法
#
學習效率
#
高層次思考
喜歡
留言
迷途的羊羹
2025/10/03
從痛恨英文到看透語言:我如何發現記憶的「根」,其實不在大腦裡
我們在學習路上,或許都曾有過一種無力感:明明下了苦功,知識卻總像抓不住的沙。羊羹我對英文就有這種「無根浮萍」的疏離感,反而後來學的語言感覺更踏實。這奇特的差異,讓我發現記憶真正的「根」,或許不在於記憶力本身,而是深藏於知識的內在邏輯與我們思維模式產生共鳴的那一瞬間。
#
記憶力
#
學習方法
#
高層次思考
3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