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持學習動機的關鍵:使命感、自主權與專精度|《內在驅動力》讀書筆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身為教育工作者,一定很常想問:

要怎麼維持學生學習的動機?

《內在驅動力》這本書標誌出,人如何能長期投入於一件事,最關鍵的不是外在的吸引(如獎賞、報酬、規範),而是因為有內在驅動力的存在。

raw-image




▍作者抓出形成內在驅動力的三個要素:


「使命感」、「自主權」、「專精度」


▍由書中的界定,這三個詞分別的意思是:


#使命感:清楚自己的行動如何幫助與服務他人。

#自主權:相信自己有能力和行動力改善現況。

#專精度:踏上自我精進的旅程,不斷朝更好的自己邁進,永無止境。


▍作者用自己在印度的一趟旅程來比喻:


「使命感」就是輸入的GPS終點;

「自主權」是牢牢握著的方向盤,此時無論後座有多少人喋喋不休想教你開車,這輛車就是操之在己;

「專精度」則代表能成爲更優秀與有耐心的駕駛。




▋書中內容套用在教育情境,讓尋路🦌聯想到:


▍不再因為「考試會考而學」,使命感帶來學習的原動力

使命感是對於進行一個活動、一場學習的「方向感」,能明確看到自己與眼前任務的連結,而且打從心底將它視為自己要做的事情。

→ 尋路教育工作室🦌目前的實踐場域是在實驗教育團體,對此特別有感。

因為實驗教育的學生,不像體制內學生那麼視「讀好書、考好成績」為己任,所以更需要審慎思量每一個課程、每一個教學活動、每一份作業,對學生個體的意義感是什麼。

我們在課程中竭盡所能搭建起鷹架 ,讓學生可以有內在的驅動力,持續參與學習。


▍賦予學生自主權,讓他相信自己對未來擁有選擇的自由

自主權則反映兩個層面:

一是客觀地看見「擁有自主決定的彈性空間」,二是主觀地感受「相信自己擁有自主權」。

這種相信自己握著「選擇的自由」的心態,其實是不易發生的。它很容易因為外在的過度限制,或是內在的不自信,而消逝。

→ 這也是尋路🦌持續希望透過課程,在學生心中種下的信念。


▍透過兩位教師的協同,可更即時、適切地回應個別學生對「專精度」的需求

專精度也反應兩個層面:

一是學生帶有的基礎(過往的學習,都是往下拓展的重要工具),二是在學習當下,可見周遭有足夠的工具與方法來幫助自己完成深化。

→ 這是尋路🦌當前設計課程的一大挑戰!

我們現階段開發的課程是「自我探索」課,這樣的內容很難去設定每個學生有類似的起點。它會受學生個體生命經驗、自我覺察能力差異,而有很不一樣的起點狀態。

這表示,我們可能面對帶有強壯基礎的學生,也有可能遇到完全站在門外的孩子

這樣參差的起點,是我們授課規劃的一大挑戰,教師要更加重視差異化、適性教學

目前,尋路🦌透過每次上課都有「至少2位教師」協同的方式,來做到能對不同的學生狀態,給予符合需求的回應支持。

另一方面,「專精度」也關係到我們是否能讓學生一邊走著,一邊自然穿上需要的裝備來打怪

這就回到尋路四位老師本身最擅長的「知識轉譯」和「化知識為應用」的能力。

我們透過大量向外閱讀,同時深刻向內反思,提取出對學生可能有效的策略。




這本書提醒了我們,若想維持學生的內在驅動力,有三個關鍵——使命感、自主權、專精度,缺一不可。

透過這個架構,我們可以時時檢視自己的課程設計,是否營造了鼓勵主動與持續學習發生的場域。




關於我們是誰:

尋路教育工作室是由四個關注「如何成為自己喜歡模樣」的老師共同組成,正嘗試挑戰突破過往經驗的桎梏,自己也踏上「成為自己喜歡模樣」的路上。

我們深耕「內在探索、生涯規劃、自主學習」相關主題,持續開發系列課程、工作坊、講座,以及建構「陪跑諮詢系統」,提供「一對一個人化」與「小團體共學」兩種機制的服務,希望陪伴中學生在「尋路」的過程,不僅看見世界的精采,更能看見自己的真實與獨特,用自己喜歡的姿態與變化萬千的世界共處。

我們會陸續整理撰寫與「內在探索、生涯規劃、自主學習」相關的文章,歡迎追蹤我們的沙龍!

若想即時獲得我們的資訊,歡迎追蹤

臉書:尋路教育工作室

IG:尋路教育工作室

若有進一步合作的需求,歡迎信箱聯絡:pathseekers.tw@gmail.com

內容總結
《內在驅動力》
5
/5
尋路教育工作室是由四個關注「如何成為自己喜歡模樣」的老師共同組成,我們會陸續整理撰寫與「內在探索、生涯規劃、自主學習」相關的文章,歡迎追蹤我們的沙龍!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當流量至上成為標準,性騷擾被輕描淡寫、受害者被噤聲,我們是否還能給孩子一個安全的未來?作為父親,我無法接受這種價值觀繼續影響下一代。我們該做的,不是遺忘,而是改變環境——拒絕縱容、用行動發聲,讓孩子知道「尊重是底線,說不是權利」。這不只是關於孫生,而是關於我們願意為未來的孩子守住什麼樣的世界。
學習《小狗錢錢》的理財方法,並透過實際操作,達成財務目標與自我提升。從記帳、設定目標、寫夢想清單、成功日記,到發展副業,分享如何將書中方法應用於生活中,並體會到理財不僅僅是管理金錢,更是規劃生活,實現夢想的重要過程。
比較2017年與2024年日本東北旅遊照片,對比藏王樹冰、銀山溫泉、山寺等景點在不同時間的景觀差異,即使地點相同,不同時間的體驗與感受截然不同,珍惜每個當下的珍貴回憶。2024年因暖冬導致雪景不如預期,反觀2017年的雪景壯觀美麗。新聞報導2025年日本東北暴雪,衷心祈願一切平安。
經過年末年初的大掃除,大家是否也好好整頓了自己的居家環境呢?身為家有幼童的媽媽,我也是歷經多次的練習,才調整到適合自己的清潔節奏,在此與大家分享我的清潔小撇步,每個習慣幾乎不超過5分鐘,就能換得一室乾淨,一起來看吧!
記錄一場前往屏東縣三地門鄉德文山(觀望山)的登山之旅,分享路線規劃、登山心得、沿途風景與美食體驗,並提醒登山客注意入山證申請及避免錯過三角點。
薪水的高低,從來不是努力的問題,而是思維的選擇。年薪百萬的人,不是單靠埋頭苦幹,而是透過「創造價值」決定自己的價格。他們懂得提升不可取代性、創造多重收入、主動尋找機會、投資自己,讓財富加速成長。與其等加薪,不如掌握「決定薪資的能力」。這篇文章,讓你看清真正的收入差距,從現在開始,為自己創造更高價值!
當流量至上成為標準,性騷擾被輕描淡寫、受害者被噤聲,我們是否還能給孩子一個安全的未來?作為父親,我無法接受這種價值觀繼續影響下一代。我們該做的,不是遺忘,而是改變環境——拒絕縱容、用行動發聲,讓孩子知道「尊重是底線,說不是權利」。這不只是關於孫生,而是關於我們願意為未來的孩子守住什麼樣的世界。
學習《小狗錢錢》的理財方法,並透過實際操作,達成財務目標與自我提升。從記帳、設定目標、寫夢想清單、成功日記,到發展副業,分享如何將書中方法應用於生活中,並體會到理財不僅僅是管理金錢,更是規劃生活,實現夢想的重要過程。
比較2017年與2024年日本東北旅遊照片,對比藏王樹冰、銀山溫泉、山寺等景點在不同時間的景觀差異,即使地點相同,不同時間的體驗與感受截然不同,珍惜每個當下的珍貴回憶。2024年因暖冬導致雪景不如預期,反觀2017年的雪景壯觀美麗。新聞報導2025年日本東北暴雪,衷心祈願一切平安。
經過年末年初的大掃除,大家是否也好好整頓了自己的居家環境呢?身為家有幼童的媽媽,我也是歷經多次的練習,才調整到適合自己的清潔節奏,在此與大家分享我的清潔小撇步,每個習慣幾乎不超過5分鐘,就能換得一室乾淨,一起來看吧!
記錄一場前往屏東縣三地門鄉德文山(觀望山)的登山之旅,分享路線規劃、登山心得、沿途風景與美食體驗,並提醒登山客注意入山證申請及避免錯過三角點。
薪水的高低,從來不是努力的問題,而是思維的選擇。年薪百萬的人,不是單靠埋頭苦幹,而是透過「創造價值」決定自己的價格。他們懂得提升不可取代性、創造多重收入、主動尋找機會、投資自己,讓財富加速成長。與其等加薪,不如掌握「決定薪資的能力」。這篇文章,讓你看清真正的收入差距,從現在開始,為自己創造更高價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培養習慣只能依靠意志力?還是有其他撇步可以輕鬆做到? 一起看看《原子習慣》中的「習慣堆疊法」吧!
Thumbnail
4年前我曾經讀過這本書,而這次閱讀新修版的動力不同於上次的心態,抱持的想法並非是自己有拖延、逃避的問題,而是自己在工作跟處理創作、閱讀跟學習上,難免會遇到沒有動力、不想往前進的停滯期,所以便想藉此來複習順道檢視是否有什麼可以幫助自己的方法。
Thumbnail
本書講述的是這股熱情源自何處?如何找尋熱情?如何實踐熱情?在實踐熱情之際又避免"過熱"而誤入歧途。如何使用"自我覺察"來掌握熱情。如何激發我們最好的一面?
Thumbnail
很多人認為要養成好習慣或戒除壞習慣都需要具備強大的意志力,Charles Duhigg在《為什麼我們這樣工作,那樣生活》一書中,透過豐富的研究和引人入勝的故事,向我們說明如何利用意志力養成習慣。 在2005年的一項研究中,賓州大學的學者們選取了164名八年級生(國二學生)進行測試,除了智商外,還特
Thumbnail
培養領導力與影響力對個人和團隊都是至關重要的。通過個人的修養和態度,可以建立起更積極、支持和照顧他人的態度。這需要尊重每個人,保持中立的態度和願意為多少人的生命負責任。文章中提供了許多示例和故事來闡述這些觀點。
Thumbnail
近年來網路課程盛行,但大多數學生中途退出。根據史丹佛大學教授BJ Fogg指出,行為改變的3個要素是動機、能力與提示。動機往往善變,只依賴動機是不足夠的。因此,要成功改變行為,需要解決能力不足的問題,並提供提示。這樣才能讓網路課程不再中途退出。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討論了自由選擇和專精心態的重要性。透過種植內在動機、重視專注過程並接納短期失敗等六種元素,可以將自由選擇和專精心態融入生活中。增進內在驅力、學會專注過程、釋放對最佳成果的執念、學會從短期失敗中獲取長期利益、培養耐心以及將心放在當下,讓我們進一步探討如何打造和諧的熱情與成功。
Thumbnail
很喜歡這本書,讀起來很輕鬆,內容卻很貼切,無論是針對孩子教養,還是自身成長都很有幫助。 首先,借用鋼鐵人胸口的核心能源作為主視覺的隱喻,因為鋼鐵人的運作都有賴胸口能源,如同我們所有身為”人”的行為都有賴於”動機”的啟動。 所以,先從戒掉”我做不到”這句口頭禪吧!這可是殺手級的想法,另外一件事,也是
Thumbnail
培養習慣只能依靠意志力?還是有其他撇步可以輕鬆做到? 一起看看《原子習慣》中的「習慣堆疊法」吧!
Thumbnail
4年前我曾經讀過這本書,而這次閱讀新修版的動力不同於上次的心態,抱持的想法並非是自己有拖延、逃避的問題,而是自己在工作跟處理創作、閱讀跟學習上,難免會遇到沒有動力、不想往前進的停滯期,所以便想藉此來複習順道檢視是否有什麼可以幫助自己的方法。
Thumbnail
本書講述的是這股熱情源自何處?如何找尋熱情?如何實踐熱情?在實踐熱情之際又避免"過熱"而誤入歧途。如何使用"自我覺察"來掌握熱情。如何激發我們最好的一面?
Thumbnail
很多人認為要養成好習慣或戒除壞習慣都需要具備強大的意志力,Charles Duhigg在《為什麼我們這樣工作,那樣生活》一書中,透過豐富的研究和引人入勝的故事,向我們說明如何利用意志力養成習慣。 在2005年的一項研究中,賓州大學的學者們選取了164名八年級生(國二學生)進行測試,除了智商外,還特
Thumbnail
培養領導力與影響力對個人和團隊都是至關重要的。通過個人的修養和態度,可以建立起更積極、支持和照顧他人的態度。這需要尊重每個人,保持中立的態度和願意為多少人的生命負責任。文章中提供了許多示例和故事來闡述這些觀點。
Thumbnail
近年來網路課程盛行,但大多數學生中途退出。根據史丹佛大學教授BJ Fogg指出,行為改變的3個要素是動機、能力與提示。動機往往善變,只依賴動機是不足夠的。因此,要成功改變行為,需要解決能力不足的問題,並提供提示。這樣才能讓網路課程不再中途退出。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討論了自由選擇和專精心態的重要性。透過種植內在動機、重視專注過程並接納短期失敗等六種元素,可以將自由選擇和專精心態融入生活中。增進內在驅力、學會專注過程、釋放對最佳成果的執念、學會從短期失敗中獲取長期利益、培養耐心以及將心放在當下,讓我們進一步探討如何打造和諧的熱情與成功。
Thumbnail
很喜歡這本書,讀起來很輕鬆,內容卻很貼切,無論是針對孩子教養,還是自身成長都很有幫助。 首先,借用鋼鐵人胸口的核心能源作為主視覺的隱喻,因為鋼鐵人的運作都有賴胸口能源,如同我們所有身為”人”的行為都有賴於”動機”的啟動。 所以,先從戒掉”我做不到”這句口頭禪吧!這可是殺手級的想法,另外一件事,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