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

含有「柯文哲」共 780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 前言|帥就借用,管他誰說的 這句話是儒家名句,但我喜歡就借用了。 雖說我個人偏向道家一派──幹就完了,走平頭哥風格,自由自在、不受拘束。既然都當躺平族,就躺著思考人生,順便做點想做的事。🤣🤣🤣 🀄 正文|從繁體字的消失一路挖進歷史深井 一開始只是感嘆繁體字日漸沒落,結果越查越
Thumbnail
本文透過角色扮演情境,分析民眾黨支持者對於「柯文哲幕僚回臺」事件的反應,指出其邏輯矛盾之處,並從心理學角度探討此現象。
Thumbnail
京華城案,北院傳喚邱清章作證。邱清章證稱,2022年10月24日赴市長室轉交陳盈助的300萬現金給柯文哲是因柯文哲前競總主任表示柯辦公室要裝潢想找基金會募款,但基金會無法核銷,才找陳盈助幫忙。相關證人已證稱,柯文哲收下後交給橘子處理。柯文哲臉書:邱清章捐款是捐給柯文哲本人,檢察官硬扣侵佔,入人於罪。
Thumbnail
針對外界質疑如果柯文哲真的有罪,怎麼不早點審判反而不斷延押,資深媒體人康仁俊則坦言:「因為他一直有意見」。 檢調為什麼遲遲未進入實質審理?康仁俊直言,就是因為柯文哲在過去一年中不斷提出有意見,才導致有大量證人要傳喚作證,直到近期基隆市副市長邱佩琳的「200萬證詞」,才成為整起案件的關鍵之一。
Thumbnail
本文用中共史上的”文化大革命“作為一個原型,洞察台灣民進黨正在進行的大罷免。兩者皆具”不斷革命論“的思維,結果也可能相同,將革命的燃素一次集中燒完,此後這條路不在能走下去。
Thumbnail
傑克-avatar-img
2025/08/18
兩方的裂痕已無法彌補
柯文哲撤告鍾小平可能是為了展現大愛與緩和藍白關係,但也引發對其清白堅持的質疑。同時,撤告可能是務實選擇,專注於更嚴峻的貪汙案審理。而陳珮琪與陳智菡的強硬態度,則意在鞏固支持者情緒,卻可能加深藍白裂痕。
Thumbnail
投票
主題看膩了要換嗎?
2 個選項 · 前往投票
「認罪與否要完全取決於事實。你司法院不是要這樣講嗎?不然你的公平正義要怎麼實現?——那這樣講好了,我來問個比較假設性的問題:如果不認罪,就有高度可能要接受羈押處分,那被告會傾向認罪還是不認罪?」
Thumbnail
付費限定
讓我們收束之前談到的個體性、時空,談談投機世代最愛的公有化,好像只要政府介入處理,事情就沒了,到底是怎麼回事。
Thumbnail
你能想像嗎?一個人被羈押 11個月,無法通信、無法見親人,只因為——他叫做柯文哲。 昨天,他在法庭上怒吼超過十分鐘,終於忍不住對這段 司法煉獄 發出控訴: 「為什麼期待司法還原真相這麼難?這到底是什麼世界?」 📌 補充起訴理由已經第 20 次,檢方卻還在不斷「編故事」。 📌 把所
Thumbnail
臺北市長選舉進入倒數階段,柯文哲民調領先,但其個人形象能否持續為其加分,仍有待觀察。本文分析柯文哲的個人形象設定,並探討其優缺點及可能面臨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