瑠公圳

含有「瑠公圳」共 19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船仔頭係以前ㄟ廣播電台,廟口係開槓ㄟ所在,洗衫堀是講八卦聊是非的地方……」 世居新店的游寶彩大姐,家中有十個兄弟姊妹,夫婿家也是新店大家族;寶彩姊對新店感情深厚、人脈閱歷豐富,說到新店歷史,絕對是第一人。 年屆七十六歲的她,仍神采奕奕,一講就是三小時,全無冷場。從新店車站外的一塊石頭【漣漪】,
Thumbnail
到新店了~~~~ 大坪林五庄放軍繞境超盛大的~~~我家那剛好是放軍繞境的頭端
kiki chen-avatar-img
發文者
1 天前
跳鼠飛行日記 真假的,一年一度的盛會,一定很熱鬧!
從汀州路彎入山腳坡道,城市輪廓逐漸退場,一座依山傍水而生的聚落緩緩展開。 山腳有溪水潺潺,山腰錯落著戰後自建的民居與信仰廟宇,山勢之上則留有軍事崗哨的遺跡與眺望溪岸的開闊高地。 這裡是寶藏巖。 台北少見依地形與水脈自然發展,至今仍保留聚落原貌與生活紋理的歷史現場
Thumbnail
從公館圓環轉進巷內,城市喧囂漸遠,一座層層遞進的山坡聚落映入眼簾。 山腳下留有灌溉圳道與農田遺跡,山腰聚集著眷村與老屋,山林間綠意蔓延,山頂則佇立著冷戰時期遺留下的碉堡與哨所。 這裡是蟾蜍山。台北城南難得保有完整歷史脈絡的場域。
Thumbnail
只能說介紹的太精采了,之前因為工作關係有在那附近繞過,真的覺得在都市裡是很特別的存在呢 ~~~
kiki chen-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8/02
布魯斯的運動心理世界 感謝閱讀。你的活動範圍很廣泛耶!居然繞過蟾蜍山。真是很特別的聚落,還有附近寶藏巖也是....
從日治時期1921年的地形圖可以看出,萬盛溪流經靜心中學一帶,沿溪聚落大致分為兩處:靠近上游的稱為「上厝」,往下游則稱為「下厝」。我們現在所處的位置正是上厝聚落;而下厝約略位於會元洞清水祖師廟附近。 上厝早年以一、二層樓的平房聚落為主,後來透過都市更新整合,重建為「靜心文匯」社區,
Thumbnail
創作通常都是來自很個人的生命經驗,才會有足夠強大的動力去成就一件作品。不然受訪者不可能有毅力花費七年的光陰打磨故事,最後成就一部規模那麼大的電影。
Thumbnail
當人類尚未到來時,萬盛溪原是自在流淌於山谷間的原始溪流,這裡是她的場域。只是後來人來爭地,她無處可去,唯有以水為語,以淹為怒。 如今,該是我們重新思考:要如何善待她了。
Thumbnail
看過《返校》、《餘燼》、《搜查瑠公圳》之後,不禁讓人想到,台灣拍攝這些威權時代電影的製作團隊,是否諮詢過相關歷史的專家學者,認真的去重現那個時代的氛圍,或者認真的考據歷史的細節。還是他們對威權、戒嚴時代的再現,大部份來自想像。如同《搜查瑠公圳》裡面,趙子午那些看起來像21世紀青少年的髮型和穿著...
Thumbnail
※本文內可能含有令人不適、血腥的圖片,閱覽時請注意。 每當社會上有駭人聽聞的命案發生,總是會激發輿論的軒然大波:究竟我們的社會怎麼了? 命案不僅剝奪受害者的性命,也毀壞了社會大眾習以為常的平靜日常生活。媒體大篇幅的連番轟炸報導,讓受眾滿懷恐懼,原來我們的世界如此不安全,社會越來越亂,小確幸生活一
Thumbnail
秋惠文庫上的屍體照=> 哇、以前都不用馬賽克的喔
萬盛溪,曾是景美的生命之河,它的涓涓流水滋養著這片土地,也見證了歲月的推移。城市的變遷,她的身影在街角時隱時現。然而,隨著都市計畫的推進,萬盛溪的復甦將成為可能。
Thumbnail
普普文創-avatar-img
2025/05/01
這裡很好啊!我覺得還蠻喜歡的,有空應該去逛一逛看看。
1928年,臺北帝大移川子之藏教授於十五分遺址發現「巴圖」石器,揭開泛太平洋文化交流序幕。隨著時代推移,遺址湮沒於塵埃。直到2006年,一袋石頭意外現身,塵封了近百年的歷史終於重見天日。
Thumbnail
Angela Chen-avatar-img
2025/04/29
幸好這些珍貴的石頭(遺跡))有被保留下來。
kiki chen-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4/29
Angela Chen 台灣真的隨處可發現古物,好神奇!也好在這些石頭送給了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