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錯亂的威權時代記憶─《搜查瑠公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raw-image

以現在的台灣影視產業成熟度,加上環境限制。要像韓國那樣,大量生產批判威權時代,記念民主運動的影視作品,實有困難。不過,以類型化電影的外殼,像恐怖、驚悚、喜劇、愛情、推理......的題材,加上戒嚴白色恐怖年代的背景,將當時的權威、暴力氣氛融入,以達到控訴或思辨的效果,是較容易作到的。

近年來類似的嘗試包括電影《餘燼》,電玩《返校》和它之後的改編電影,《搜查瑠公圳》也是類似的企圖。

單純把《搜查瑠公圳》當成犯罪或推理片會覺得有趣,裡面許多情節的反轉,都有可觀之處。而電影把體制的暴力和私領域的暴力融為一體,相關的描寫,如一開始的殺戮血腥場面,背景是蔣介石的演說廣播;後段目擊證人又從蔣介石的廣播,辨識出兇手講話的口音,不自覺說出「蔣公是殺人兇手」,這是令人印象深刻的部份。

此外,兇殺案不只是私人之間的恩怨情仇,而是時代悲劇,電影中也有所著墨。陸根生那樣的老兵所在多有,很多台灣人的成長記憶中,都有這樣一位「老芋仔」,他們可能是學校的師長或工友,部隊的老士官長,或者路邊拾荒的清潔工。陸根生年輕時顛沛流離,被強擄當兵後離鄉背井,來到異地台灣,好不容易成家,卻沒有得到溫暖和關愛,羞憤嫉妒之餘,痛下殺手,令人憐憫。

當時許多退伍軍人無法自由婚姻、傳宗接代;可以結婚者,尤其所謂本外省通婚,像電影中阿美和陸根生那樣的婚姻,如同某個鄰居所說的「一個蕃薯、一個芋仔」,由於貧富差距、地域觀念、家庭價值的差異,導致許多家庭悲劇。我在社工服務中,其實在許多個案都看過類似的案例,因此對於導演這樣的鋪陳,很能感同身受,這些都是電影處理得比較好的部份。

《搜查瑠公圳》不足處,還是在威權時代記憶的鋪陳。電影的核心思想是「威權體制的暴力,不僅僅是政治上,它滲透到了社會不同層面,殺人分屍案的發生,以及後面偵辦過程衍生的酷刑、栽贓、官僚卸責、輿論公審,也是體制暴力的外溢。」但真實在電影裡,卻覺得倉白無力,內容很難完全認同。

《搜查瑠公圳》要在有限的篇幅處理兩個案件,除了分屍案,還有趙志昇私下調查的軍中貪污案,最後導致情治系統的報復,感覺像是把兩部電影拼在一起,導致結構鬆散。這像是台灣電影的通病,支線過多,要處理的議題或人物關係太龐雜,導致戲劇性下降。

電影很多地方與威權時代的真實狀況,也有相當大的差異。像張秀秀那樣,父母都是被槍決政治犯,終身都會遭到特務監控,電影裡卻像如入無人之境,愛怎麼採訪、跑新聞,都不會受到阻礙和干涉。威權時代被逮捕判刑的記者是多不勝數,「瑠公圳案」之後五年就有「新生報案」,大批外省籍新聞工作者被判刑、槍決,其中包括一名女性記者沈嫄璋,在酷刑後「畏罪自殺」(張秀秀這個角色不知是否參考自沈嫄璋?)。趙子午兩度被情治單位抓走,心狠手辣的特務卻都放過一旁的張秀秀,不擔心他們將粗糙的辦案報導出去,這些特務絕對知道她的背景和身份,卻輕易的讓其離開。

趙子午這樣得罪情治單位的人,也很輕易逃脫之後,回到張秀秀住處,卻沒有任何人的監控,還可以明目張膽跑去查案。總之,威權年代的警備總部,要是那麼遜,怎麼還會人人聞之色變?

而電影最邏輯不通和背離戒嚴時代史實的,就是趙志昇的冤案。按真實的「瑠公圳分屍案」,趙志昇影射的空軍少將柳哲生確實無端被指控,但真的被逮捕偵訊的是他的司機、家僕,本人雖承受過壓力,之後也被迫提前退役,但從未被逮捕遑論刑訊逼供。

在威權時代,國民黨軍事將領被查辦,甚至槍決者也確有案例,如較早期的陳儀、吳石案,以及李友邦案,國民黨來台之後的李鴻案、段澐案,最有名的當屬孫立人案,但這些案件多屬匪諜、叛亂案件,少部份是貪污腐敗,涉及刑事案件就弄到要致之死地,實在未曾聽聞。

以威權時代的軍事政治體制,很難想像幾個情治單位的人能像逮捕普通刑事犯,把一個國民黨將軍輕而易舉帶走、刑訊逼供,趙志昇還是要當參謀總長的,難道蔣介石不會起疑嗎?就算他不在意,趙志昇這樣的將領,軍中一定有部下、隨從,甚至有人脈和派系支持,他們不會過問嗎?當時像「湖口兵變」那麼重大的事情,當事者趙志華將軍,也是在許多其他將領的求情、擔保下,坐牢十餘年之後保外就醫,沒有被槍決;「孫立人案」沸沸湯湯,連軍法判決也沒有,孫立人最後是軟禁沒坐牢,到解嚴之後平反恢復自由。涉及叛亂的案件都可能低調、淡化處理,更遑論一般民眾的刑事案件?

與趙志昇敵對者要致他於死地的動機,以威權時代的政治體制來說也很薄弱。只因為蒐集貪污證據就要搞死他,完全不考慮與趙友好的將領、政治人物可能反撲,導致嚴重的風暴和衝突。要讓那些貪污案辦不下去方法很多,找人頂罪,大事化小、小事化無,是很輕而易舉的事情,實在沒必要冒著引發政治風暴的代價,只是要搞掉一個將領。

類似《殺人回憶》、《白色緞帶》之類保守威權時代的犯罪事件電影,著重於案件偵辦過程,不會插入其他政治案件,而把威權時代的部份,巧妙的融入電影故事中,應該值得台灣電影工作者參考。而不是手法粗糙的,硬生生插入一個政治冤案,導致電影結構變得突兀又鬆散。

電影的結局似乎暗示黨國沒那麼壞,分屍案兇手終繩之以法,貪污案還是有查辦,而父子最後大和解,也暗喻台灣的「子民」最終還是要跟獨裁「父權」體制和解?所有趙志昇曾經加諸在趙子午身上的「親子暴力」都被淡忘和原諒。最明顯的是講話口音,從頭到尾都講普通華語的趙子午,甚至罵過父親來台灣十幾年不會講台語,最後也用趙志昇的華北口音對話。趙志昇畢竟也是威權體制的一部份,死前喊的還是自己的黃埔經歷,但他的軍隊也曾強征無辜平民當兵,這些通通被遺忘、淡化、原諒,連一絲譴責和反省都沒有。

看過《返校》、《餘燼》、《搜查瑠公圳》之後,不禁讓人想到,台灣拍攝這些威權時代電影的製作團隊,是否諮詢過相關歷史的專家學者,認真的去重現那個時代的氛圍,或者認真的考據歷史的細節。還是他們對威權、戒嚴時代的再現,大部份來自想像。如同《搜查瑠公圳》裡面,趙子午那些看起來像21世紀青少年的髮型和穿著,完全不像1960年代的台灣刑警;他和張秀秀的對話,很多也像極現在年輕人的語彙,卻被塞進兩個1960年代台灣人嘴裡。

如果意圖把台灣威權時代題材拍成影視作品,對那個年代的氛圍的重現和描寫,卻很粗糙和馬虎,連基本歷史事實都錯誤。這樣的發展往好處想,威權時代題材終於成為賣錢的東西了,以致於影視產業急著產出作品變現,甚至不顧品質。但真正有商業價值跟藝術成就的作品,什麼時候才能問世?恐怕還有得等。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若無其事的活著的沙龍
112會員
94內容數
身為一個愛看電影的社工,過去也曾經在部落格寫過一些「長的像影評」的心得文,希望能用社工的觀點,提供一些對於電影不同的角度。當然,有些電影跟社工領域,八百竿子打不著,就純粹是表達自己的感覺、想法而已。
2024/06/30
這片就拐個彎罵西方價值,包括民主政治、資本主義通通被批判,甚至連當代經濟活動中重要的契約精神,也被嘲弄和顛覆。 民主政治在片中沒有一點好處,除了製造村內的對立矛盾衝突、金錢介入、選民互罵以外,沒有什麼正面的地方。不丹推動民主選舉,除了「跟隨世界潮流」幾乎沒有其他正向的動機.............
Thumbnail
2024/06/30
這片就拐個彎罵西方價值,包括民主政治、資本主義通通被批判,甚至連當代經濟活動中重要的契約精神,也被嘲弄和顛覆。 民主政治在片中沒有一點好處,除了製造村內的對立矛盾衝突、金錢介入、選民互罵以外,沒有什麼正面的地方。不丹推動民主選舉,除了「跟隨世界潮流」幾乎沒有其他正向的動機.............
Thumbnail
2024/02/13
《富都青年》是社工職業安全教材,我讀大學社工系,老師就一再強調「你們以後畢業,要家訪千萬要注意安全,盡量別一個人去,不要吃案家的東西、喝他們的水。如果可以的話,去買電擊棒防身」(尤其我們是嚴重陰盛陽衰的行業)本片李姓社工最後的遭遇,就是一個血淚教訓...............
Thumbnail
2024/02/13
《富都青年》是社工職業安全教材,我讀大學社工系,老師就一再強調「你們以後畢業,要家訪千萬要注意安全,盡量別一個人去,不要吃案家的東西、喝他們的水。如果可以的話,去買電擊棒防身」(尤其我們是嚴重陰盛陽衰的行業)本片李姓社工最後的遭遇,就是一個血淚教訓...............
Thumbnail
2023/11/22
直接講結論─很難看。 我是在某社工專業團體招待特映會看的,因為免費,好像也沒什麼可囉嗦,但浪費了我兩個小時,想想就不值得。
Thumbnail
2023/11/22
直接講結論─很難看。 我是在某社工專業團體招待特映會看的,因為免費,好像也沒什麼可囉嗦,但浪費了我兩個小時,想想就不值得。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在農曆七月,尤其是七夕,帶著一點恐怖的約會一定更刺激!本集 awwrated Podcast 精選多部臺灣近年來的恐怖片,無論是佳作還是爛片,通通都來聊!從 Netflix 全球票房佳績到影迷心目中的恐怖經典,一起揭開臺灣鬼片的神祕面紗,還有許多未來上映的精彩內容,一起期待吧!
Thumbnail
在農曆七月,尤其是七夕,帶著一點恐怖的約會一定更刺激!本集 awwrated Podcast 精選多部臺灣近年來的恐怖片,無論是佳作還是爛片,通通都來聊!從 Netflix 全球票房佳績到影迷心目中的恐怖經典,一起揭開臺灣鬼片的神祕面紗,還有許多未來上映的精彩內容,一起期待吧!
Thumbnail
看畢《1212:首爾之春》,再回想幾年前的《逆權司機》、《1987:逆權公民》,以及近期的《破墓》,不禁感嘆韓國的近代歷史/政治/主旋律電影真的越拍越得心應手! (下有劇透)
Thumbnail
看畢《1212:首爾之春》,再回想幾年前的《逆權司機》、《1987:逆權公民》,以及近期的《破墓》,不禁感嘆韓國的近代歷史/政治/主旋律電影真的越拍越得心應手! (下有劇透)
Thumbnail
臺灣近年來也不少以臺灣歷史為基礎,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如2022年上映的流麻溝十五號,和今年「尋找湯德章」的紀錄片,電影主題圍繞著臺灣二二八及白色恐怖時代。 本集許律師將從電影尋找湯德章出發,討論政治檔案與臺灣轉型正義相關的法律問題。
Thumbnail
臺灣近年來也不少以臺灣歷史為基礎,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如2022年上映的流麻溝十五號,和今年「尋找湯德章」的紀錄片,電影主題圍繞著臺灣二二八及白色恐怖時代。 本集許律師將從電影尋找湯德章出發,討論政治檔案與臺灣轉型正義相關的法律問題。
Thumbnail
早前分享了反戰信息濃厚的日本動畫《鬼太郎誕生‧咯咯咯之謎》,其實歐美亦拍攝過無數相關題材的電影,例如勇奪今年奧斯卡最佳國際電影及最佳聲音效果的《特權樂園》,一句話總結── 這是一套恐怖片(認真) (下有劇透)
Thumbnail
早前分享了反戰信息濃厚的日本動畫《鬼太郎誕生‧咯咯咯之謎》,其實歐美亦拍攝過無數相關題材的電影,例如勇奪今年奧斯卡最佳國際電影及最佳聲音效果的《特權樂園》,一句話總結── 這是一套恐怖片(認真) (下有劇透)
Thumbnail
本文主要介紹了成人片製作企劃中的重要步驟和影響因素。以臺灣及日本的影片拍攝企劃為例,深入探討企劃在市場認知、觀眾喜好和影片細節設定上的作用。提出了影片製作工作流程中企劃的影響,並鼓勵觀眾深入瞭解成人片領域。文章末尾提供了募資專案,並分享了各種社群資訊和聯絡方式。
Thumbnail
本文主要介紹了成人片製作企劃中的重要步驟和影響因素。以臺灣及日本的影片拍攝企劃為例,深入探討企劃在市場認知、觀眾喜好和影片細節設定上的作用。提出了影片製作工作流程中企劃的影響,並鼓勵觀眾深入瞭解成人片領域。文章末尾提供了募資專案,並分享了各種社群資訊和聯絡方式。
Thumbnail
港產片《白日之下》以嚴肅社會事件為題材,好看!不過整體的編導手法比較老生常談,事與人(演員)的光芒大於劇情/電影本身 另一方面……有點好奇港產新導演何時才會打破四字電影定律?lol (下有劇透)
Thumbnail
港產片《白日之下》以嚴肅社會事件為題材,好看!不過整體的編導手法比較老生常談,事與人(演員)的光芒大於劇情/電影本身 另一方面……有點好奇港產新導演何時才會打破四字電影定律?lol (下有劇透)
Thumbnail
我本來就愛看電影。電影彷彿是另個世界,讓人可以隨著銀幕上的角色一同喜怒哀樂,演員、聲光、故事、剪輯、特效,都扮演了一定的角色。不同的手法、多變的題材、濃縮的故事,短短2小時的體驗,有時離開電影院後,仍舊念念不忘、甚至跟朋友討論上好幾個月。
Thumbnail
我本來就愛看電影。電影彷彿是另個世界,讓人可以隨著銀幕上的角色一同喜怒哀樂,演員、聲光、故事、剪輯、特效,都扮演了一定的角色。不同的手法、多變的題材、濃縮的故事,短短2小時的體驗,有時離開電影院後,仍舊念念不忘、甚至跟朋友討論上好幾個月。
Thumbnail
(以下為觀影次序) (內文有雷亦有個人獨斷感受還請慎入)
Thumbnail
(以下為觀影次序) (內文有雷亦有個人獨斷感受還請慎入)
Thumbnail
通關後低迷的港產片最近又「復活」了,其中以真實新聞事件改編的《白日之下》口碑票房雙贏,為「四字電影」新浪潮注入新活水,坦白說「港產片九運來了系列」原本為《白日之下》而開,可是一路下來卻是最難動筆的一部,因為電影的「矛盾」太多了。
Thumbnail
通關後低迷的港產片最近又「復活」了,其中以真實新聞事件改編的《白日之下》口碑票房雙贏,為「四字電影」新浪潮注入新活水,坦白說「港產片九運來了系列」原本為《白日之下》而開,可是一路下來卻是最難動筆的一部,因為電影的「矛盾」太多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