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盛溪曾是景美的生命之河,涓涓水流滋養著這片大地,也見證了歲月的推移。城市的開發,使她沉睡於街角;然而,隨著「依山水圳」都市計畫的推進,萬盛溪的復甦將成為可能。忠勤三莊變身北歐風青年住宅
文山景美運動公園的對面,有一排國防部單身退役宿舍「忠勤三莊」,是台北市政府長期無償借給軍方使用的單身榮民住宅。2016年借約到期,軍方未續借,台北市政府因此計畫收回並改裝為青年住宅。
不過,這些住戶大多已年逾八、九十歲,難道要將他們掃地出門嗎?而且有些榮民雖已過世,但妻子仍住在裡面,強行要求搬遷未免不合人情。這件事當時引發了關於居住正義的討論。忠勤三莊共有175個房間,當時只剩36名居民,卻分佔四棟公寓,顯得不太符合比例原則。經過一番溝通協調後,最終將居民集中在信義、和平樓,另外兩棟忠孝、仁愛樓則外包給民營企業管理。

文山運動公園正對面的忠勤三莊,以及玖樓璞園 9floor Pure
社區的忠孝、仁愛樓後來由9floor玖樓負責統籌及營運,質感青旅Star Hostel擔任營運管理顧問,璞園建築團隊、工二建築分別負責工程營造及空間設計,並結合自然圈農場打造的景觀規劃,讓這座有著四十年歷史的老舊公寓煥然一新,成為充滿北歐風格的青年共居住宅「玖樓璞園」,於2015年正式啟用。
公寓內共規劃了70間臥房、9間工作室,以及大面積的共享空間。雖然臥室並非套房,但公共區域設施一應俱全,包括大廳、廚房、餐廳、瑜珈室、外送立吞區、可邊洗澡邊唱歌的卡拉OK淋浴間、Podcast Room等,回應當代青年生活需求,並強調社區與環境的友善共生,是一個非常適合初入社會青年的理想居所。加州密涅瓦大學台北據點
近年,玖樓璞園更與加州密涅瓦大學(Minerva University)合作,提供該校學生住宿。
傳說中比哈佛大學還難考進的密涅瓦大學,成立於二○一四年,以古羅馬神話中智慧女神密涅瓦為校名,這所大學顛覆傳統大學學習模式,沒實體校區、沒有校園,大學四年全透過線上學習,學生可以在沙灘、咖啡館、或任何有網路連線的地方上課。
學生第一年在舊金山總部學習基礎核心課程,剩下的六個學期分別前往韓國首爾、印度海德拉巴、德國柏林、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英國倫敦以及台灣台北等六座城市,進行沉浸式學習。而台北校園的據點便是設在是「玖樓璞園」。

玖樓璞園(圖片來源:9floor 玖樓)

玖樓璞園臥室(圖片來源:9floor 玖樓)

玖樓璞園公共空間(圖片來源:9floor 玖樓)

玖樓璞園公共空間(圖片來源:9floor 玖樓)

忠勤三莊變身玖樓璞園(圖片來源:9floor 玖樓)
文山森林公園滯洪池排水引道
聽完十五分遺址與忠勤三莊的故事後,我們繼續追蹤萬盛溪的足跡。溪水自文山景美運動公園正門前流經,隨即轉了個彎,沿著公園前的道路向西前行,穿過一段大彎曲路段,來到興隆路一段137巷。
這條巷道起伏明顯,往右前方、順天宮方向的高處地面上,可見兩個方形孔蓋。
何老師說,萬盛溪的南、北兩支流,分別沿著山坡山谷匯聚而下,於興隆路、辛亥路一帶交會成一條溪流。由於興隆路一側的山溝地勢較低,水流多半朝此傾注,因此每逢大雨便容易發生淹水。為解決這個問題,地方政府分別在捷運辛亥站旁的辛亥生態公園下方,與文山景美運動公園旁設置滯洪池,用以暫時貯存暴雨時突增的雨水,減緩水勢蔓延速度,並設有排水引道,在雨後將貯水順利宣洩。
興隆路一段137巷即為興隆路的排水引道,路面所見的孔蓋,正是這條引道的維修孔。
★延伸閱讀:文山行〔3〕神隱萬盛溪X島嶼墓語(一)※詳述辛亥滯洪池由來與功用

沿著文山景美運動公園前方道路往西

沿著文山景美運動公園前方道路走

興隆路一段137巷路面上,設有排水引道的維修孔蓋
燕子騎樓、異地重生萬盛橋
通過興隆路一段137巷的紅綠燈後,對面7-11便利商店前有一塊三角形的地,那是因為從前河水就是斜斜地從這裡穿過。
水流大致與興隆路一段平行,繼續往北。走在騎樓下,何老師提醒大家注意騎樓屋頂邊緣,看有沒有家燕築巢。因為家燕習慣在河邊築巢,即使如今已改建為樓房,燕子們仍記得自己的家鄉,在合適的地方築巢繁衍。果然,沿街不時可見可愛的小鳥窩。
走到興隆路一段87號,公寓旁邊出現一道小缺口,走進去又是一條神奇的不規則後巷,萬盛溪的水就從這裡流入。走著走著,眼前出現一座古老的水泥橋。
這座橋,名為「萬盛橋」,建於民國64年(1975年),可見當時還能看見溪流。橋樑兩側的護欄並不對稱,是因為溪流本來就是斜行穿過。
「萬盛橋」這個橋名,最早其實是用在羅斯福路五段、萬盛溪穿越處的橋樑上。1965年萬新鐵路拆除、羅斯福路拓寬後,溪水被導入地下,橋樑也隨之消失。沒想到,這個橋名後來竟在興隆路一段83巷異地重生。
而這座橋梁,也是萬盛溪曾經流經此地最好的見證。

興隆路一段137巷旁的7-11便利商店,萬盛溪斜斜地通過,所以出現三角形的入口

興隆路一段的騎樓屋頂邊緣,有家燕築巢,那是燕子對河流的記憶

興隆路一段的騎樓屋頂邊緣,有家燕築巢,那是燕子對河流的記憶

興隆路一段的騎樓屋頂邊緣,燕子媽媽啣著食物給燕子寶寶

興隆路一段87號旁的小缺口,出現後巷畸零地,萬盛溪的水就從這裡流進去。

興隆路一段87號旁的小缺口,出現後巷畸零地,萬盛溪的水就從這裡流進去。

沿著萬盛溪的水一路走,出現一座跨溪的小橋樑「萬盛橋」

建於民國64年的萬盛橋,是萬盛溪曾流經此地的最佳見證。

建於民國64年的萬盛橋,是萬盛溪曾流經此地的最佳見證。

建於民國64年的萬盛橋,是萬盛溪曾流經此地的最佳見證。

2019年1月google地圖上,還可見到兩側不對襯的橋樑護欄
依山小綠洲示範區
這座萬盛橋保留了單側護欄,另一側則拆除後擺放在一旁展示,讓巷道人行更為通暢。這也是「依山小綠洲」計畫的一部分成果。
★關於「依山小綠洲」計畫,可以回顧【這一篇】;整體而言,這是一個以都市中的溪流、水圳遺線為核心,推動都市更新與空間再生的計畫。
走進「依山小綠洲」空間改造示範區,可以看到精心打造的入口意象、成果說明版、特製座椅和特製下水道孔蓋等設施。這裡與一般臭氣熏天、雜物堆積的公寓後巷截然不同,經過改造後,整體質感大幅提升,鄰里居民可以輕鬆散步、互動,為老街區帶來了幸福感。
不過,除了空間本身的改造,公民素養的提升與愛護使用,才是真正能讓這片小綠洲長久維持的關鍵。
此外,入口附近左側有一道鵝卵石砌成的駁坎,是1926年萬盛溪整治工程的遺跡。當時因圳溝淤塞未清,導致夏旱秋澇的情況。為了解決問題,地方政府號召居民出錢出力整治河道,並在部分河段鋪設鵝卵石。這些歷史遺跡能保存至今,實屬難得。

萬盛橋保留了單側護欄,另一側則拆除後,裝置在旁邊空地,讓巷道人行更為通暢。這也是「依山小綠洲」計畫的一部分成果。

拆卸下來的橋梁護欄,放置在依山小綠洲入口處展示

依山小綠洲入口意象

依山小綠洲

依山小綠洲退色的解說牌

依山小綠洲示範區特別鑄造的美麗排水溝蓋

依山小綠洲示範區精心打造的概念座椅與照明設備

依山小綠洲示範區

這道鵝卵石堆砌的駁坎,是1926年萬盛溪進行整治的遺跡

美麗的後巷需要居民共同維護
萬盛溪與瑠公圳交會的小木梘
離開依山小綠洲示範區,溪水跨過興隆路一段55巷,穿進大樓之間的防火巷,再橫越興隆路一段55巷27弄。前方出現幾棟高樓,河水先穿過一座小公園,接著就被米白色大廈遮斷了去路。掠過這道城市高牆,河神再度現身,流向萬盛公園。
這趟漫長的萬盛溪探游之旅,終於迎來最高潮——萬盛溪,即將與瑠公圳交會!
溪流從萬盛公園南側流入,隨後轉向西北,順著園內舖設的步道蜿蜒前行,那正是昔日的河道痕跡。整座公園地勢低窪,正因它原本就是河道的一部分。
萬盛溪從公園西北角穿出,來到萬盛街。這條南北走向的萬盛街,連同萬盛街106巷,正是瑠公圳昔日的舊圳路。兩水在此交會,因此設有一座水橋——瑠公圳在上,萬盛溪在下。其形式與當年瑠公圳跨越景美溪的木梘相同,為一座V字形的菜刀梘,被稱做「小木梘」。
根據《淡水廳志》卷三,志二,建置志,水利,1871,頁76。提到瑠公圳:「瑠公圳又名金合川圳,在拳山堡,距廳北一百二十里。業戶郭錫瑠佃所置。其水自大坪林築陂鑿石穿山,引過大木梘溪仔口,再引至挖仔內過小木梘,到公館街後拳山麓內埔分為三條….。」
而文中的「挖仔內」地區,大約位在今萬盛街一帶。因位於瑠公圳沿著蟾蜍山壁大轉彎處的內側得名,當地老住戶大都是林口庒(公館、水源地一帶)移入開墾的周姓家族,日治時期此地設有「挖仔內保」。這周姓家族,正是 1724 年開鑿霧裡薛圳的周家。
除了小木梘,為了方便行人通行,還在小木梘上方架設了一座人行橋,形成了二重橋。從老照片中可以看到,這座小木梘背後是蟾蜍山,而我們此刻正站在這個歷史的交匯點上。

穿過大樓防火巷,來到興隆路一段55巷27弄

溪水穿過小公園

溪水從左方大樓地底,流往右方的萬盛公園

萬盛溪流往萬盛公園

萬盛溪從萬盛公園西北角流出。

何老師手指萬盛街,昔日瑠公圳圳道,從這裡通往蟾蜍山。而我們就站在萬盛溪與瑠公圳的交會處

這張照片呈現瑠公圳通過萬盛溪的樣貌,背後是蟾蜍山,就是我們現在所在位置

1904年地形圖。標示著挖仔內(※地圖上「控仔內」為「挖仔內」的誤植)
羅斯福路五段97巷萬盛溪明渠
沿著萬盛溪,緩緩前行,通過花木市場(現已改為一般商場,沒賣花木,但仍沿用舊名),邁入「依山水圳」示範區的最後一站——位於羅斯福路五段97巷,萬盛溪少數仍見天光的明渠。雖然現在已被改作排水下水道,但溝水依然清澈,水底偶爾可見吳郭魚悠游,顯示水質狀況仍相當良好。
在這條明渠前方的羅斯福路五段上,曾經有一座跨越溪流的橋樑,名為「萬盛橋」。通過萬盛橋後,與之前走過的羅斯福路五段92巷明渠相連,這條水道一路延伸,經過師大分部,匯入景美溪的支流,然後沿著景美溪北側的河道流向寶藏巖,最終注入新店溪。
★延伸閱讀:文山行〔1〕景美溪、萬盛溪與頂公館的百年變貌-上篇

原花木市場,現已成為一般的購物商場

羅斯福路五段97巷口萬盛溪明渠

羅斯福路五段97巷口萬盛溪明渠

羅斯福路五段97巷口萬盛溪明渠
萬盛溪是景美地區的重要溪流,她靜靜地穿過城市街角,彷彿在述說一段段未完的故事。今天,我們走了一趟她在「依山水圳」都市計畫中的路徑,也重新思考她的未來。
期望這條溪流能被喚醒,穿越時光的縫隙、重新走入人們的視野,回到溪水與生活緊密相依的理想家園!
※附上本篇(四)行踏路線圖(※桃紅色線為萬盛溪、紅色線為瑠公圳)

◎感謝文山社區大學 何文賢老師領路解說
◎行踏路線:捷運萬隆站2號出口 →十五分站舊址→臺北變電所 →橋頭、聖安宮 →會元洞 →興福公園 →興福米廠 →和伯公紀念會館 →景豐公園 →景美運動公園、十五分遺址、忠勤三莊 →萬盛橋、後巷依山小綠洲空間 →萬盛公園 →羅斯福路五段97巷明渠
◎參考資料:
1.十五份遺址
2.北市後院種樹 挖出十五份遺址
3.玩石頭玩出遺址的人 訪鄭景隆先生
4.毛利人來台尋根 卑南遺址的巴圖是傳家寶〔2018-08-29〕
5.台東卑南遺址出土的「巴圖」是毛利人傳家寶
6.玖樓璞園將40年榮民老屋變身新共居住宅!
7.玖樓璞園
8.為市產有效運用 請國防部軍備局就借用忠勤三莊安置退員應妥善管理及評估使用需求
9.景美忠勤三莊新面向2020/10/12文山社大
10.忠勤三莊改租 北市議會國民黨團提案要求保障住戶權益2016/6/28東森新聞
11.陸籍配偶佔軍舍 免費冷氣吹整天
12.密涅瓦大學 橫跨七國,最強實習生
13.比哈佛更難錄取的學校,3 位密涅瓦台灣畢業生學到什麼?
14.小木梘──當瑠公圳遇到萬盛溪
15.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 台灣文獻叢刊資料庫(書目資料:陳培桂。淡水廳志)
16.文山社大